一种造雪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44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雪车,其具有可以移动的底架及组设在底架上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旋转架,旋转架上组设有空气压缩机及可相对旋转架仰角调节的风筒,风筒中组装风机,风筒的一端是进风口,另一端是出风口;在风筒的出风口组设可实现气水混合并喷出的核子器,该核子器与风筒同轴布置,核子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空气压缩机及外部高压水,该核子器具有主体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主体上设有第一喷嘴,分支上设有第二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效结构设计,达到方便移动及角度调节,同时优化制作,结构简单、紧凑,降低制作成本,方便维护及实施,核子器实现中部及外围同时喷出水雾,水雾均匀发散,造雪效率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雪车
本技术涉及造雪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造雪车。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人工降雪是模仿天然雪的形成过程,由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经由核子器上的喷嘴喷出水雾,在气温低于-2℃的情况下,在空中形成雪花。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与热爱,很多环境场所自然降雪无法到达使用要求,便需要人工造雪,达到一定的雪量供人们使用,比如滑雪场等,国内现有造雪机的出雪口大多采用多个核子器环形间隔分布,结构较为复杂,造价高,且体型大,使用不便,喷雪角度不易调节,喷洒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雪车,很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方便实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雪车,其具有可以移动的底架及组设在底架上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旋转架,旋转架上组设有空气压缩机及可相对旋转架仰角调节的风筒,风筒中组装风机,风筒的一端是进风口,另一端是出风口;在风筒的出风口组设可实现气水混合并喷出的核子器,该核子器与风筒同轴布置,核子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空气压缩机及外部高压水,该核子器具有主体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分支围绕主体外周间隔分布;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喷嘴,分支上设有第二喷嘴。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底架上设有回转盘,旋转架对应组装在回转盘上,旋转架和回转盘之间通过定位组件给予相对旋转定位。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底架上设有方便移动的轮子及给予支撑的可调支撑杆,可调支撑杆用于支撑底架于地面。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旋转架上设有左右相对的立臂,风筒通过铰接方式架设在左右的立臂之间,在风筒的一侧组设调节风筒仰角的手摇杆,手摇杆的一端铰接风筒,手摇杆的另一端按可调节式连接旋转架。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架上的定位插销和设置在回转盘上的定位插孔。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回转盘上组装进水回转接头,该进水回转接头通过管道连接核子器和外部高压水。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核子器的第一喷嘴处设有调节水雾颗粒大小的拨动阀,该拨动阀通过调节第一喷嘴的喷射口径来实现调节水雾颗粒大小。本技术通过有效结构设计,达到方便移动及角度调节,同时,核子器具有主体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分支围绕主体外周间隔分布;主体上设有第一喷嘴,分支上设有第二喷嘴,改变传统环形分布核子器的模式,优化制作,结构简单、合理、紧凑,降低制作成本,方便维护及实施,核子器实现中部及外围同时喷出水雾,水雾均匀发散,并在风筒的风机吹送下,实现在低温大气中形成人造雪花,造雪效率佳。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核子器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实施例的核子器出雪端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阅图1、2、3、4、5、6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造雪车,其具有可以移动的底架1及组设在底架上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旋转架2,旋转架2上组设有空气压缩机及可相对旋转架仰角调节的风筒3,风筒3中组装风机31,风筒3的一端是进风口,另一端是出风口。在风筒3的出风口组设可实现气水混合并喷出的核子器4,该核子器4与风筒3同轴布置,核子器4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空气压缩机及外部高压水,实现在核子器内部进行气水混合在喷出。该核子器4具有主体41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42,分支42围绕主体41外周间隔分布;所述主体41上设有第一喷嘴411,分支42上设有第二喷嘴421,这样可获得中部及外围同时喷出水雾,水雾均匀发散,并在风筒的风机吹送下,实现在低温大气中形成人造雪花,造雪效率佳。本实施例中,所述核子器的第一喷嘴411处设有调节水雾颗粒大小的拨动阀43,该拨动阀43通过调节第一喷嘴411的喷射口径来实现调节水雾颗粒大小,具体是拨动阀43为旋转套形式,通过旋进旋出方式来调节拨动阀43与核子器的主体前端的间隙,由此达到调节第一喷嘴411的喷射口径,实现调节水雾颗粒大小,获得不同颗粒大小的雪花,增加造雪功效。本实施例中,拨动阀43是手动调整,通过拨动其上的拨杆即可。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架1优选是拖车形式,底架1上设有方便移动的轮子12及给予支撑的可调支撑杆13,可调支撑杆13用于支撑底架1于地面,给予稳固及调节水平。本实施例中,可调支撑杆13是伸缩杆体,相对底架1垂直布置,并多方位分布。所述底架1上设有回转盘11,旋转架2对应组装在回转盘11上,旋转架2和回转盘11之间通过定位组件5给予相对旋转定位。该结构方便旋转架2相对底架1旋转,结构紧凑、小巧。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旋转架2上的定位插销51和设置在回转盘11上的定位插孔52,结构简单,方便旋转调节及定位。定位时,将定位插销51插入定位插孔52即可达到防止转动的定位;反之退出定位插销51,即可对旋转架2相对底架1旋转调节。所述回转盘11上组装进水回转接头7,该进水回转接头7通过管道连接核子器4和外部高压水,进水回转接头7的巧妙设计,不仅便于组合安装,且使用中减少调整干涉问题,利用造雪车的实施,提升使用寿命。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2上设有左右相对的立臂21,立臂21与旋转架2一体制作或组合形成,图中立臂是组合式的立杆。风筒3通过铰接方式架设在左右的立臂21之间,在风筒3的一侧组设调节风筒仰角的手摇杆6,手摇杆6的一端铰接风筒3,手摇杆6的另一端按可调节式连接旋转架2。手摇杆6相对立臂21成一角度,以便达到调节仰角及稳固风筒3。使用时,通过手摇杆6拉动风筒3,使用风筒3相对旋转架2的仰角调节,由此获得出雪角度。调节后再将手摇杆6的相应端固定在旋转架2上,即可达到稳固风筒3。本技术通过有效结构设计,达到方便移动及角度调节,同时,核子器具有主体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分支围绕主体外周间隔分布;主体上设有第一喷嘴,分支上设有第二喷嘴,改变传统环形分布核子器的模式,优化制作,结构简单、合理、紧凑,降低制作成本,方便维护及实施,核子器实现中部及外围同时喷出水雾,水雾均匀发散,并在风筒的风机吹送下,实现在低温大气中形成人造雪花,造雪效率佳。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技术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雪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可以移动的底架(1)及组设在底架上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旋转架(2),旋转架(2)上组设有空气压缩机及可相对旋转架仰角调节的风筒(3),风筒(3)中组装风机(31),风筒(3)的一端是进风口,另一端是出风口;在风筒(3)的出风口组设可实现气水混合并喷出的核子器(4),该核子器(4)与风筒(3)同轴布置,核子器(4)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空气压缩机及外部高压水,该核子器(4)具有主体(41)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42),分支(42)围绕主体(41)外周间隔分布;所述主体(41)上设有第一喷嘴(411),分支(42)上设有第二喷嘴(4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雪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可以移动的底架(1)及组设在底架上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旋转架(2),旋转架(2)上组设有空气压缩机及可相对旋转架仰角调节的风筒(3),风筒(3)中组装风机(31),风筒(3)的一端是进风口,另一端是出风口;在风筒(3)的出风口组设可实现气水混合并喷出的核子器(4),该核子器(4)与风筒(3)同轴布置,核子器(4)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空气压缩机及外部高压水,该核子器(4)具有主体(41)及由主体径向外伸的分支(42),分支(42)围绕主体(41)外周间隔分布;所述主体(41)上设有第一喷嘴(411),分支(42)上设有第二喷嘴(4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回转盘(11),旋转架(2)对应组装在回转盘(11)上,旋转架(2)和回转盘(11)之间通过定位组件(5)给予相对旋转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方便移动的轮子(12)及给予支撑的可调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原喷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