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崇明专利>正文

活塞式液体定容积计量给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43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计量给液装置,系用活塞式结构,在预定的容积内充满液体进行计量。主要由定量给液调节机构,阀门联锁控制机构和进排气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计量精确,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大型容器或供液系统联合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按容积对液体进行计量的仪器类,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式的液体定容积计量给液装置。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卫生及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将一定容积量的液体从容器中取出这样的工作。目前这种工作采用下述方法一、将液体倒入量杯一类的容器中计量;二、采用秤一类的衡器间接计量;三、根据容器上刻度进行计量,这些方法不足之处是计量不容易准确。操作繁复,劳动强度较大。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利用定量给液装置,如各种售液机。这类装置往往要求与供液装置结合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如专利申请号为88210847的“液体定值计量装置”,申请号为87203301的“散啤酒零售机”。值得一提的是申请号为87203991的“售液机”,采用活塞抽压式机构给出液体。但每次给液要反复上下抽取和压出,劳动强度大且给液精度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各类液体计量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单独使用又能与大容器或供液管道联接成一体使用的,在设计给定范围内能无级调节给液容积量的,采用活塞式结构的液体定容积计量给液装置。本专利技术是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截面不变的柱状容器内设置一活塞,将容器分为储液部分和定量给液部分;采用丝杆结构或者连杆结构等方式构成定量给液调节机构控制活塞上下运动,改变定量给液部分的容积;由滑动阀(4)和固定阀(8)或者球塞阀芯(41)、球阀出口(43)和活塞阀芯(45)组成的阀门联锁机构,控制液体进入和排出定量给液部分;由浮子式止回阀,进排气软管及进排气口等组成进排气机构,引入和排出定量给液部分中的空气。附图说明图1为活塞式定量给液装置示意图;图2为浮子式止回阀底面仰视示意图;图3为浮子式止回阀剖视示意图;图4为滑动阀和固定阀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注1-容器2-阀门联锁控制杆3-调节杆4-滑动阀5-滑动阀芯6-密封环7-活塞8-固定阀9-固定阀芯10-出液管11-螺母12-浮子13-浮子式止回阀14-进排气软管15-轴用档圈16-进排气口17-进液口18-调节手柄19-密封环20-阀门联锁控制手柄21-密封环22-轴用档圈23-定量给液部分24-储液部分25-定量刻度尺26-阀进液口27-方孔28-阀出液口29-柔性环30-液体通道31-气栅32-按键33-密封圈34-弹簧35-滑槽36-卡簧37-传动杠杆38-开关杠杆39-活塞阀门杆40-开关杠杆座41-球塞阀芯42-密封环43-球阀出口44-通道45-活塞阀芯46-密封环47-出液口48-活塞调节杠杆座49-调节杠杆50-固定调节杠杆座51-上部进气孔下面结合附图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定量给液的基本原理是在截面不变的容器中,通过改变容器中某部分的高度来计量该部分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为此,可将容器(1)设计成一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圆柱或椭圆柱体。如图1所示,在容器(1)的内腔中设置一与容器截面形状一致活塞(7),将容器(1)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即定量给液部分(23)和储液部分(24)。定量给液调节机构如图1中间部分所示。螺母(11)与活塞(7)联为一体,通过调节杆(3)的外螺纹与螺母(11)之间的配合,可控制活塞(7)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定量给液部分(23)的容积。调节杆(3)由装在容器(1)上部的调节手柄(18)带动。调节手柄(18)上有指示定量给液部分(23)容积的定量刻度尺(25)。调节杆(3)与容器(1)的结合处设置密封圈(19),防止液体溢出。轴用档圈(15)作用是控制调节杆(3)沿轴向向上脱出。阀门联锁机构如图(1)所示。阀门联锁开关手柄(20)和阀门联锁控制杆(2)能同时控制滑动阀(4)和固定阀(8),为实现本设计要求当一阀开启时另一阀关闭而且当两阀转换开闭状态时必须是一阀可靠的关闭后另一阀才能开启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圆柱型旋转阀门,具体结构见图4。下面以滑动阀(4)为例作说明,在滑动阀(4)上沿轴心线错开90°设置了两个弧心角不大于40°的阀进液口(26)和阀出液口(28),其中阀进液口(26)开口于圆柱阀体的侧面,阀出液口(28)位于底面。在阀芯(5)上与阀体开口对应的设置了液体通道(30),当两者完全重合时,阀门为全开启状态。当阀芯(5)沿图4所示逆时针旋转40°以上时,该阀即关闭,继续旋转至90°时,该阀保持关闭状态。在开启时阀芯(5)需顺时针旋转50°以上时才进入开启状态。将滑动阀(4)和固定阀(8)的开口错开90°安装,就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当一阀开启时另一阀关闭且在两阀转换开闭状态时,原开启的阀已进入关闭状态后仍需继续旋转10°以上后原关闭的阀才进入开启状态。该联锁开关机构只需在90°范围内转动即可达到设计要求,这样也简便了操作。为防止联锁机构沿相反方向旋转(这时需旋转270°才能达到控制要求),需在联锁开关控制手柄(20)上设置限位装置,使其只在正确限位的90°范围内旋转,即可保证操作正确和简便。阀芯(5)中间的方孔(27)与阀门联锁控制杆(12)之间设有密封环,既可保证阀门滑动灵活又防止了上部液体沿方孔(27)和阀门联锁控制杆(2)的结合部向下漏出,从而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浮子式止回阀(13)固定在活塞(7)上,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浮子(12)和套在其上起密封作用的柔性环(29)组成止回阀芯。浮子(12)为火炬状,下部为一圆柱体,上部为球体与圆锥体的结合体,在结合处套有柔性环(29)。浮子式止回阀(13)的下部为法兰状,上面有四道气栅(31)。由浮子式止回阀(13),进排气软管(14)及进排气口(16)等组成的进排气机构工作原理如下液体进入定量给液部分(23)的同时,空气经气栅(31)及进排气软管(14),从进排气口(16)逸出。定量给液部分(23)内充满液体开始由气栅(31)溢出时,浮子(12)在液体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先是柔性环(29)与浮子式止回阀(13)的内圆锥体面接触,阻滞液体溢出。当液体浮力使浮子(12)继续上浮时,柔性环(29)产生形变,浮子(12)上部的圆锥面与浮子式止回阀(13)的内圆锥面接触,保证液体不能从止回阀中溢出。固定阀(8)打开后,在大气压力和重力作用下,浮子(12)向下运动,将浮子式止回阀(13)打开,空气由进排气口(16)、进排气软管(14)及气栅(31)进入定量给液部分(23)。浮子式止回阀(13)与进排气口(16)之间系用软管联接,主要考虑活塞(7)上下运动,其长度能作相应的伸缩变化。活塞(7)与容器(1)的内壁间,系用一种上翻状皮碗结构的密封环(6),其作用有二点一是保证液体不会从活塞(7)与容器(1)的内壁间留有的间隙中溢出;二是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固定阀(8)和浮子式止回阀(13)均关闭,定量给液部分(23)也充满液体,仍使活塞(7)强行向下运动时,作出减压出口,让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从间隙中冲开密封环(6)溢出,不致损坏设备。设在装置上部的进液口(17)在装置单独使用时作为补充储液进液口使用,在本装置主要作为计量给液使用时,该进液口(17)作为与供液管道或大型容器之间的接口使用。下面简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调节阀门联锁控制手柄(20)使滑动阀(4)处于开启状态,这时固定阀(8)处于关闭状态。液体从储液部分(24)经滑动阀进液口(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液体定容积计量给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截面不变的容器(1)内设置一活塞(7),将容器(1)分为定量给液部分(23)和储液部分(24);由调节杆(3)、调节手柄(18)及螺母(11)或者调节手柄(18)、调节杠杆(49)组成的定量给液调节机构;由滑动阀(4)和固定阀(8)或者球塞阀芯(41)、球阀出口(43)和活塞阀芯(45)组成的阀门联锁机构;由浮子式止回阀(13)、进排气软管(14)及进排气口(16)组成进排气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崇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