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40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7
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涉及集成灶设备技术领域,所述集成灶设有可升降的吸风口装置,所述风箱结构包括风箱本体,所述风箱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和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容纳腔,所述风箱本体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进出所述容纳腔的进出口,所述容纳腔设置为与所述吸风口装置的进风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灶风箱结构可降低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系统过厚,从而提高集成灶的功能柜前后深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
本技术涉及集成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
技术介绍
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系统是集成灶的核心部件之一,集成灶的功能柜尺寸、风量、风压、噪音、油路及检修维护方便程度等都受此部件影响。一些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的厚度尺寸较大,尤其是对于设计有可升降进风口装置的集成灶,风箱风道的厚度尺寸过大会导致集成灶的功能柜(比如消毒柜、蒸箱)的前后深度尺寸非常小,丧失了功能柜的实用价值,甚至导致无法安装蒸箱或烤箱等嵌入式产品。此外,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的厚度尺寸较大,也会影响集成灶左右两侧出风时的风量值、风压值及噪音值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设计有升降吸风口装置的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系统过厚,造成的集成灶的功能柜前后深度尺寸较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所述集成灶设有可升降的吸风口装置,包括风箱本体,所述风箱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和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容纳腔,所述风箱本体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进出所述容纳腔的进出口,所述容纳腔设置为与所述吸风口装置的进风通道连通。可选地,所述进出口设于所述风箱本体的顶部,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升降机构穿过的避让孔。可选地,所述避让孔靠近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的后侧边设置,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的宽度大于位于其下方的风道顶板的宽度,使所述避让孔不被所述风道顶板遮挡。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的外侧设有避让部,用于避让集成灶的机体壳体上设置的向内凸出的扣手槽。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均包括一体折弯形成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者之间设有台阶,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者中的一个与所述机体壳体之间具有空腔并形成所述避让部。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倾斜设置并设置为与位于其下方的风道顶板相贴合,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设置为与所述风道顶板上设置的通孔连通。可选地,所述漏油孔设有向下的折边,所述折边用于插入到所述风道顶板上设置的所述通孔内。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包括顶部敞口的风箱主体和可拆连接在所述风箱主体顶部的风箱盖板,所述风箱盖板与所述风箱主体的风箱后侧板之间设有所述进出口。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风机的出风嘴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为与位于所述风箱本体下方的风道顶板上设置的进风口相对应,所述开口设有向下的翻边,所述翻边用于插入到所述进风口内。可选地,所述风箱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吸风口装置滑动配合的滑道。有益效果:1、风箱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和吸风口装置的容纳腔,这样,吸风口装置在下降后可收纳于风箱内,这样,可实现将吸风口装置的正投影区域向集成灶的内侧移动,并与风箱以及位于风箱下方的风道部分重叠,从而实现将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系统(包括吸风口装置)的厚度降低,进而增加集成灶的功能柜的前后深度尺寸。2、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供吸风口装置的升降机构穿过的避让孔,风箱本体的底板的宽度大于位于其下方的风道顶板的宽度,使所述避让孔不被所述风道顶板遮挡。这样,吸风口装置的升降机构可位于风道外侧并可从风箱内部穿过,可减少集成灶的整个风箱风道系统的厚度。3、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均包括一体折弯形成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者之间设有台阶,使得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的外侧形成避让部,可以避让机体壳体上的部件,并且可增加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的强度。4、风箱本体的底板倾斜设置并设置为与位于其下方的风道顶板相贴合,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漏油孔,漏油孔设置为与所述风道顶板上设置的通孔连通。这样,可将风箱内的油污通过漏油孔流入风道内,最终从风道排出。漏油孔设有向下的折边,折边插入风道顶板上设置的通孔内,可有效防止漏油。5、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供风机的出风嘴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为与位于所述风箱本体下方的风道顶板上设置的进风口相对应,所述开口设有向下的翻边,所述翻边用于插入到所述进风口内,这样,可防止油从风箱本体的底板与风道顶板的缝隙泄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成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集成灶去掉吸风口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风机和风道在一个视角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机、风箱和风道在另一个视角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风机和风道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机在风箱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个视角下的风机在风箱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和图7中的风机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风道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和风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和风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中省略了风箱后侧板;图12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箱和风道的爆炸图;图13a为风箱正视图,图13b为风箱底板的俯视图,图13c为风箱右视图,图13d为图13b中的A-A方向剖视图,图13e为图13b中的B-B方向剖视图;图14a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道和风箱在另一视角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b为风箱底板和风箱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风箱底板在风机出风嘴安装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1的集成灶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风道,101、风道顶板,1011、进风口,1012、通孔,102、风道侧板,1021、风道侧板的延伸部,103、风道底板,1031、出油口,104、出风口,1041、出风罩座,1042、出风罩,2、风机,201、风机法兰,202、提手,203、风机固定板,3、固定座,4、风箱本体,401、风箱底板,4011、翻边,4012、避让孔,4013、开口,4014、漏油孔,4015、折边,4021、风箱左侧板,4022、风箱右侧板,4023、第一折板,4024、第二折板,403、风箱前侧板,4031、通风孔,404、风箱后侧板,405、风箱盖板,406、进出口,5、接油盘,6、吸风口装置,7、升降机构,8、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所述集成灶设有可升降的吸风口装置6,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包括风箱本体4,所述风箱本体4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2和所述吸风口装置6的容纳腔,所述风箱本体4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6进出所述容纳腔的进出口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所述集成灶设有可升降的吸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本体,所述风箱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和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容纳腔,所述风箱本体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进出所述容纳腔的进出口,所述容纳腔设置为与所述吸风口装置的进风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所述集成灶设有可升降的吸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本体,所述风箱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风机和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容纳腔,所述风箱本体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进出所述容纳腔的进出口,所述容纳腔设置为与所述吸风口装置的进风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设于所述风箱本体的顶部,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风口装置的升降机构穿过的避让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靠近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的后侧边设置,所述风箱本体的底板的宽度大于位于其下方的风道顶板的宽度,使所述避让孔不被所述风道顶板遮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的外侧设有避让部,用于避让集成灶的机体壳体上设置的向内凸出的扣手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的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本体的左右两侧板均包括一体折弯形成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者之间设有台阶,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者中的一个与所述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吴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