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30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包括排气阀座,所述排气阀座包括进气部、排气部和输气管连接部,所述进气部、所述排气部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部上设有进气通道A,所述排气部上设有排气口和进气通道B,所述输气管连接部上设有进气通道C,所述排气口包括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气道缓冲口。本申请装置的存在方便了充气管与发射器的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
本技术涉及放气阀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
技术介绍
脉冲枪搭载无人机要在起飞前事先充好气(动力源)升空后才能发射灭火弹,由于在充气时,是需要充气管内具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将气体充入,而在充完气后,要想拔掉充气管,由于充气管内有压力的存在,管内的压力为2.5Mpa,所以充气管是很难拔下来的。所以,如果在充气管与脉冲枪之间设有一放气装置,那么充气管将会很容易的拔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包括排气阀座,所述排气阀座包括进气部、排气部和输气管连接部,所述进气部、所述排气部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均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进气部、所述排气部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为从左至右的放置顺序,所述进气部、所述排气部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部上设有进气通道A,所述排气部上设有排气口和进气通道B,所述输气管连接部上设有进气通道C,所述进气通道A贯穿所述进气部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B贯穿所述排气部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排气部的上端部位,所述排气口贯穿所述排气部的上端面和所述进气通道B的上端面,所述进气通道C贯穿所述输气管连接部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A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进气通道C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排气口包括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气道缓冲口,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所述气道缓冲口为从上至下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所述气道缓冲口相通,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气道缓冲口的横截面直径。本技术中,所述进气部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小于所述排气部的纵向截面外直径,所述输气管连接部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部的纵向截面外直径,所述输气管连接部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小于所述排气部的纵向直径外直径。本技术中,所述进气通道A的纵向截面直径与所述进气通道B的纵向截面直径相同,所述进气通道C的纵向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B的纵向截面直径。本技术中,所述进气部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部的左端面,所述排气部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连接部的左端面。本技术中,所述进气通道A、所述进气通道B和所述进气通道C相通。本技术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的内侧表面设有螺纹。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的存在方便了充气管与发射器的分开。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排气阀座-1;进气部-2;进气通道A-2.1;排气部-3;排气口-3.1;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气道缓冲口-3.1.3;进气通道B-3.2;输气管连接部-4;进气通道C-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包括排气阀座1,所述排气阀座1包括进气部2、排气部3和输气管连接部4,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均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从左至右的放置顺序,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部2上设有进气通道A2.1,所述排气部3上设有排气口3.1和进气通道B3.2,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上设有进气通道C4.1。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气通道A2.1贯穿所述进气部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B3.2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排气口3.1位于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部位,所述排气口3.1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面和所述进气通道B3.2的上端面,所述进气通道C4.1贯穿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A2.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进气通道C4.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排气口3.1包括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气道缓冲口3.1.3,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为从上至下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相通,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气道缓冲口3.1.3的横截面直径。所述进气部2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小于所述排气部3的纵向截面外直径,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部2的纵向截面外直径,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纵向截面外直径小于所述排气部3的纵向直径外直径。所述进气通道A2.1的纵向截面直径与所述进气通道B3.2的纵向截面直径相同,所述进气通道C4.1的纵向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B3.2的纵向截面直径。所述进气部2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部3的左端面,所述排气部3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左端面。所述进气通道A2.1、所述进气通道B3.2和所述进气通道C4.1相通。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的内侧表面设有螺纹。实施例1: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一体式结构。实施例2:使用时,将所述进气部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发射器的进气口,将所述排气部3的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内放置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管道封堵装置或管道封堵胶塞,然后将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充气管,然后打开连接充气管的充气装置。当充气完成后,打开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上的管道封堵装置,将充气管内的气体释放出去即可。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包括排气阀座(1),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阀座(1)包括进气部(2)、排气部(3)和输气管连接部(4),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均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从左至右的放置顺序,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部(2)上设有进气通道A(2.1),所述排气部(3)上设有排气口(3.1)和进气通道B(3.2),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上设有进气通道C(4.1),/n所述进气通道A(2.1)贯穿所述进气部(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B(3.2)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排气口(3.1)位于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部位,所述排气口(3.1)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面和所述进气通道B(3.2)的上端面,所述进气通道C(4.1)贯穿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左端面和右端面,/n所述进气通道A(2.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进气通道C(4.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n所述排气口(3.1)包括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气道缓冲口(3.1.3),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为从上至下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相通,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气道缓冲口(3.1.3)的横截面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充气后的放气阀,包括排气阀座(1),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阀座(1)包括进气部(2)、排气部(3)和输气管连接部(4),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均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从左至右的放置顺序,所述进气部(2)、所述排气部(3)和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部(2)上设有进气通道A(2.1),所述排气部(3)上设有排气口(3.1)和进气通道B(3.2),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上设有进气通道C(4.1),
所述进气通道A(2.1)贯穿所述进气部(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进气通道B(3.2)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排气口(3.1)位于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部位,所述排气口(3.1)贯穿所述排气部(3)的上端面和所述进气通道B(3.2)的上端面,所述进气通道C(4.1)贯穿所述输气管连接部(4)的左端面和右端面,
所述进气通道A(2.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进气通道C(4.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
所述排气口(3.1)包括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气道缓冲口(3.1.3),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为从上至下放置的圆柱体形状,所述管道封堵装置缓冲口(3.1.1)、所述管道封堵装置放置口(3.1.2)、所述气道缓冲口(3.1.3)相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陆海素杨维东许继红马树茂赵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尚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