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2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包括泵体、凸轮轴、上盖和下盖,在所述泵体上设有柱塞,在所述下盖上设有压力卸荷阀,在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在所述泵体上柱塞设有下部相通的吸油口,在所述泵体上设有与柱塞上部相通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另一端与回油口相通,所述回油通道的另一端又与压力卸荷阀的触发端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进油口压力过高时能够及时卸荷,从而保护应急转向泵不失效,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卸荷阀自动关闭;应急转向泵自身具有卸荷作用后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率,安装结构也未改变,具有很好的互换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泵,特别是一种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
技术介绍
目前,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急转向泵的油管内压力可能会瞬时升高,这样就会导致应急转向泵内的密封圈损坏,堵头冲出,造成漏油,从而使应急转向泵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当进油口压力过高时,能够及时卸荷,降低故障率的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包括泵体、凸轮轴、上盖和下盖,在所述泵体上设有柱塞,在所述下盖上设有压力卸荷阀,在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在所述泵体上柱塞设有与下部相通的吸油口,在所述泵体上设有与柱塞上部相通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与回油口相通,所述回油通道的另一端又与压力卸荷阀的触发端相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当进油口压力过高时能够及时卸荷,从而保护应急转向泵不失效,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卸荷阀自动关闭;应急转向泵自身具有卸荷作用后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率,安装结构也未改变,具有很好的互换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向(压力卸荷阀)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标号:1-泵体、2-凸轮轴、3-上盖、4-下盖、5-柱塞、6-进油口、7-吸油口、8-回油通道、9-压力卸荷阀、10-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4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带有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的实施方式:包括泵体1、凸轮轴2、上盖3和下盖4,在所述泵体1上设有柱塞5,在所述下盖4上设有压力卸荷阀9,在所述泵体1的一侧设有进油口6,在所述泵体1上柱塞5设有与下部相通的吸油口7,在所述泵体1上设有与柱塞5上部相通的回油通道8,所述回油通道8的另一端与回油口10相通,所述回油通道8的另一端又与压力卸荷阀9的触发端相通。凸轮轴转动柱塞上下抽动,柱塞向下时将进油口的油自吸油孔吸进,然后柱塞向上,油从回油通道流至回油口,当压力过高时,油从回油通道打开压力卸荷阀,这样能够及时卸荷,从而保护应急转向泵不失效,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压力卸荷阀自动关闭。本技术身具有卸荷作用后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率,安装结构也未改变,具有很好的互换性。申请人又一声明,本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技术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技术的任何改进,对本技术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技术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包括泵体(1)、凸轮轴(2)、上盖(3)、和下盖(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1)上设有柱塞(5),在所述下盖(4)上设有压力卸荷阀(9),在所述下盖(4)的一侧设有进油口(6),在所述泵体(1)上柱塞(5)设有与下部相通的吸油口(7),在所述泵体(1)上设有与柱塞(5)上部相通的回油通道(8),所述回油通道(8)的另一端与回油口(10)相通,所述回油通道(8)的另一端又与压力卸荷阀(9)的触发端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压力卸荷阀的应急转向泵,包括泵体(1)、凸轮轴(2)、上盖(3)、和下盖(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1)上设有柱塞(5),在所述下盖(4)上设有压力卸荷阀(9),在所述下盖(4)的一侧设有进油口(6),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敏耀张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环球转向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