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10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承重柱、固定连接在承重柱远离底座的一端的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移动站板,所述承重板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栏,所述第一围栏中部设置有通道,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朝向通道的滑槽,所述移动板可与滑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的有效承托面积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钢结构脚手架。
技术介绍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采用脚手架作为施工人员的支撑平台。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搭建制作完成后,脚手架的用于承托施工人员的有效承托面积一般就固定了。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施工人员只需要再移动一小块距离以完成相关施工,但是脚手架的有效承托面积不够,若再搭建一脚手架又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且费时费力。参考公告号为CN209509440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脚手架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包括工作台、与工作台连接的四根立柱和设于各立柱端部连接扣件,所述连接扣件连接上下两组脚手架结构单元的立柱,所述相邻两个连接扣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包括第一方杆和第二方杆,工作台卡于第一方杆和第二方杆之间。但是该技术无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的有效承托面积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针对现有技术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包括底座(1)、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承重柱(2)、固定连接在承重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的承重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上设置有移动站板(4),所述承重板(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栏(8),所述第一围栏(8)中部设置有通道(9),所述承重板(3)上设置有朝向通道(9)的滑槽(6),所述移动站板可与滑槽(6)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包括底座(1)、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承重柱(2)、固定连接在承重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的承重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上设置有移动站板(4),所述承重板(3)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围栏(8),所述第一围栏(8)中部设置有通道(9),所述承重板(3)上设置有朝向通道(9)的滑槽(6),所述移动站板可与滑槽(6)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的四个侧边均设有第一围栏(8)和通道(9),所述滑槽(6)为十字型滑槽(6),所述滑槽(6)的四个端部面向第一围栏(8)的通道(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9)设有护杆(11),所述通道(9)两侧设有锁定组件(10),所述通道(9)的护杆(11)两端固定于通道(9)两侧的锁定组件(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10)包括固定座(101)及活动销(102),所述固定座(101)包括矩形的底板(103)、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103)上的四块侧板(104),四块侧板(104)竖直排列且互相平行设置,相邻侧板(104)间由下至上依次形成第一卡口(105)、第二卡口(106)、第三卡口(107),位于上方的三块侧板(104)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活动销(102)穿设三个通孔且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通道(9)设有至少两根护杆(11),所述护杆(11)的两端均设有与活动销(102)插接配合的通孔,所述护杆(11)的两端分别通过通道(9)两侧的锁定组件(10)固定,其中一个护杆(11)固定于锁定组件(10)的第一卡口(105)内并通过活动销(102)插接固定,另一根护杆(11)固定于锁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国杨心军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烨建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