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79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织物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包括承载台、支撑腿、底座、立柱、动力装置、限位装置和夹合装置;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上设置的滑轨相配合,用于调控两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所述夹合装置用于夹合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并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运动端,以及为运动端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所述运动端在所述动力结构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纤维织物的边缘底部的支撑释放,从而使纤维织物边缘获得自由而被所述夹合装置夹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保证装置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纤维织物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纤维是指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纤维织物则是指用来纤维纺织合成的物品。纤维织物具有一定的长度、细度、弹性、强力等良好物理性能,因此在各个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在纤维织物的加工过程中,常常会添加活性炭等能够提高纤维织物性能的材料,需要在加工台上加工后,转移至下一工台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在转移过程中,要保持纤维织物的平整,可在现场操作中很难做到,导致纤维织物处理后剪切性能,层间性能差,承受撕裂力时单根纱线连续受力,抗撕裂性能差,纤维织物中纤维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中,常常在采用人工转移的方法,导致纤维织物的平整很难保证,影响后续加工处理效果,且费时费力。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纤维织物转移装置,通过机械化的流程,保证稳定性,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保证装置稳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包括承载台、支撑腿、底座、立柱、动力装置、限位装置和夹合装置;所述承载台受所述支撑腿支撑,用于承载待加工纤维织物;所述支撑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与待加工纤维织物;两所述底座对称放置,由两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的所述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做相对接近运动或相对分离运动;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上设置的滑轨相配合,用于调控两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所述立柱内侧开有滑轨,供所述夹合装置沿所述立柱滑动;所述夹合装置用于夹合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并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运动端,以及为运动端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所述运动端在所述动力结构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纤维织物的边缘底部的支撑释放,从而使纤维织物边缘获得自由而被所述夹合装置夹合。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端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支撑边和限位边,所述支撑边用于支撑待加工纤维织物的边缘;所述限位边用于限制待加工纤维织物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结构还包括活塞杆和液压杆;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杆连接,并由所述液压杆提供动力进行伸缩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底块;所述底块与所述液压杆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夹合装置包括位移块和转臂;所述位移块与所述立柱连接,用于在所述立柱的滑道内运动,调整所述夹合装置高度;所述转臂与所述位移块顶部连接,用于与所述位移块配合进行夹合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夹合装置还包括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与所述转臂固定连接,受所述转臂作用而相对于所述位移块进行运动;所述下夹块与所述位移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夹块与所述上夹块相配合,将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夹合。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块设置有凸块,与所述下夹块设置的凹槽相配合,用于加固对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的夹合。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限位装置对纤维织物的铺设进行限位,并配合夹合装置对铺设完成的纤维织物夹合后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提高了加工的自动化程度,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纤维织物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承载台1、支撑腿2、底座3、立柱4、动力装置5、限位装置6、限位块61、支撑边611、限位边612活塞杆62、液压杆63、底块64、夹合装置7、位移块71、转臂72、上夹块73、下夹块74、凸块731和凹槽7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承载台1、支撑腿2、底座3、立柱4、动力装置5、限位装置6和夹合装置7;所述承载台1受所述支撑腿2支撑,用于承载待加工纤维织物;所述支撑腿2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1与待加工纤维织物;两所述底座3对称放置,由两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的所述动力装置5提供动力,做相对接近运动或相对分离运动;所述立柱4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并与所述底座3上设置的滑轨相配合,用于调控两所述立柱4之间的距离;所述立柱4内侧开有滑轨,供所述夹合装置7沿所述立柱4滑动;所述夹合装置7用于夹合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并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运动端,以及为运动端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所述运动端在所述动力结构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纤维织物的边缘底部的支撑释放,从而使纤维织物边缘获得自由而被所述夹合装置7夹合。具体的,先根据待铺设的纤维织物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承载台1,再通过动力装置5调整两底座3之间距离,便于承载台1放置。前置工作做好后,将纤维织物放置在承载台1根据限位装置6进行铺设。铺设完毕后,限位装置6的动力结构带动运动端使限位装置6退下来,为夹合装置7腾出操作空间。立柱4沿着底座3开的轨道,进行调节两夹合装置7间距离,随后两夹合装置7对铺设完成的纤维织物进行夹合,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完成纤维织物的转移。通过自动化的加工,降低了人工操作误差风险,节省人力物力。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2和3所示,所述运动端包括限位块61;所述限位块61包括支撑边611和限位边612,所述支撑边611用于支撑待加工纤维织物的边缘;所述限位边612用于限制待加工纤维织物的位置。具体的,限位装置6的运动端由限位块61构成;通过支撑边611支撑待加工纤维织物的边缘,通过限位边612限制待加工纤维织物的位置,提高了铺设过程的准确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结构还包括活塞杆62和液压杆63;所述活塞杆62一端与所述限位块61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杆63连接,并由所述液压杆63提供动力进行伸缩运动。具体的,在活塞杆62和液压杆63的带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1)、支撑腿(2)、底座(3)、立柱(4)、动力装置(5)、限位装置(6)和夹合装置(7);所述承载台(1)受所述支撑腿(2)支撑,用于承载待加工纤维织物;所述支撑腿(2)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1)与待加工纤维织物;两所述底座(3)对称放置,由两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的所述动力装置(5)提供动力,做相对接近运动或相对分离运动;所述立柱(4)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并与所述底座(3)上设置的滑轨相配合,用于调控两所述立柱(4)之间的距离;所述立柱(4)内侧开有滑轨,供所述夹合装置(7)沿所述立柱(4)滑动;所述夹合装置(7)用于夹合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并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运动端,以及为运动端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所述运动端在所述动力结构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纤维织物的边缘底部的支撑释放,从而使纤维织物边缘获得自由而被所述夹合装置(7)夹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1)、支撑腿(2)、底座(3)、立柱(4)、动力装置(5)、限位装置(6)和夹合装置(7);所述承载台(1)受所述支撑腿(2)支撑,用于承载待加工纤维织物;所述支撑腿(2)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1)与待加工纤维织物;两所述底座(3)对称放置,由两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的所述动力装置(5)提供动力,做相对接近运动或相对分离运动;所述立柱(4)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并与所述底座(3)上设置的滑轨相配合,用于调控两所述立柱(4)之间的距离;所述立柱(4)内侧开有滑轨,供所述夹合装置(7)沿所述立柱(4)滑动;所述夹合装置(7)用于夹合铺设完成后的纤维织物,并带动其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运动端,以及为运动端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所述运动端在所述动力结构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纤维织物的边缘底部的支撑释放,从而使纤维织物边缘获得自由而被所述夹合装置(7)夹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端包括限位块(61);所述限位块(61)包括支撑边(611)和限位边(612),所述支撑边(611)用于支撑待加工纤维织物的边缘;所述限位边(612)用于限制待加工纤维织物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桃峰谈源张军耿波沈俊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复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