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74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包括L形箱体,所述L形箱体的横向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可回收垃圾称重的称重槽,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为敞开,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复位门;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相对应的回收桶;所述称重槽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称重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盛放板,所述盛放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所述回收桶内的推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降低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方式繁琐,节省时间,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
本技术涉及垃圾分类收集
,特别是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
技术介绍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目前在生活小区或公共场所中都会摆放有用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产生的垃圾量也在逐年增加,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重复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用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目前,垃圾的回收主要是采用在固定位置投放垃圾箱,用户按时向垃圾箱内投放垃圾。这些垃圾经过环卫工人打包后运往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转运后焚烧或填埋,造成了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的浪费。在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中垃圾分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其中干湿垃圾分类必须从源头做起,调动市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易腐垃圾分离,从而有效降低后续运输和处理的复杂度,提升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但是,现有的垃圾分类装置,要求居民将装有易腐垃圾的垃圾袋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内,由相应工人动手拆包撕袋后,分别投放进相应的分类收集垃圾桶内,最后通过垃圾袋上的标签记录相关信息,整个过程繁琐费时,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能够避免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方式繁琐,节省时间,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箱体,所述L形箱体的横向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可回收垃圾称重的称重槽,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为敞开,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复位门;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相对应的回收桶;所述称重槽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称重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盛放板,所述盛放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所述回收桶内的推送板,且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盛放板垂直设置,所述盛放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推送板推动所述称重槽内的可回收垃圾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板左右两侧面中部均设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条形开口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称重槽内前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左侧面凸部,所述称重槽内的左侧壁后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螺杆末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轴承连接;所述称重槽内的右侧壁后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轴承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穿过右侧面凸部,所述第一螺杆前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螺杆前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经一传送带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以利于电机启动时能够带动推送板前后移动。进一步的,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回收桶相对应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设置有压缩板,且所述压缩板设置于所述回收桶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正面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相对应的触摸显示屏,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所述MCU连接有触摸显示屏驱动电路、称重传感器驱动电路、伸缩气缸驱动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盛放板和称重传感器,用户将可回收垃圾放置在盛放板上,通过称重传感器对垃圾进行称重,将该重量信息输送至云端,能够有效统计用户的可回收垃圾重量;装置中加入了回收桶和推板,称重过后,推板经驱动机构的作用,将已称重过后的可回收垃圾送至回收桶内进行存放;装置中加入了伸缩气缸和压缩板,使得经伸缩气缸的作用,压缩板能够在回收桶的可回收垃圾超过可回收桶的高度时,将回收桶内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压缩,避免垃圾过多掉出回收桶外造成地面脏乱;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投递垃圾的阶段就完成信息的上传保存,节约了程序和时间,能够降低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方式繁琐,节省时间,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包括L形箱体1,所述L形箱体1的横向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可回收垃圾称重的称重槽2,所述称重槽2内后表面为敞开,所述称重槽2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复位门21;所述L形箱体1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2内后表面相对应的回收桶3;所述称重槽2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开口22,所述称重槽2内设置有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4,所述支撑板23上设置有一盛放板4,所述盛放板4上设置有用于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所述回收桶3内的推送板41,且所述推送板41与所述盛放板4垂直设置,所述盛放板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推送板41推动所述称重槽2内的可回收垃圾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5。使得用户将可回收垃圾放入称重槽2内进行称重,通过称重传感器24的作用,能够实时的对称重槽2内的可回收垃圾进行称重且将称重过后的数据传输至云端,称重过后,可通过驱动机构5带动推动板41向后移动,将称重槽2内的可回收垃圾推送至回收桶3内。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板41左右两侧面中部均设置有一凸部42,所述凸部42嵌入所述条形开口22内,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所述称重槽2内前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未图示),所述电机51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固定,所述电机5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杆52,所述第一螺杆52穿过左侧面凸部,所述称重槽2内的左侧壁后端设置有第一轴承25,所述第一螺杆52末端与所述第一轴承25的内轴承连接;所述称重槽2内的右侧壁后端与所述第一轴承25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26,所述第二轴承26的内轴承连接有第二螺杆53,所述第二螺杆53穿过右侧面凸部,所述第一螺杆52前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4,所述第二螺杆53前端设置有第二齿轮55,所述第一齿轮54和所述第二齿轮55经一传送带56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54和所述第二齿轮55均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以利于电机51启动时能够带动推送板41前后移动。启动电机51,电机51带动第一螺杆52转动,第一螺杆5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4转动,第一齿轮54转动带动传送带56转动,传送带5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5转动,第二齿轮55转动带动第二螺杆53转动,通过第一螺杆52和第二螺杆53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推送板41前后移动,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回收桶3内。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L形箱体1的竖直箱体内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回收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箱体,所述L形箱体的横向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可回收垃圾称重的称重槽,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为敞开,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复位门;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相对应的回收桶;所述称重槽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称重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盛放板,所述盛放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所述回收桶内的推送板,且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盛放板垂直设置,所述盛放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推送板推动所述称重槽内的可回收垃圾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箱体,所述L形箱体的横向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可回收垃圾称重的称重槽,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为敞开,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复位门;所述L形箱体的竖直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称重槽内后表面相对应的回收桶;所述称重槽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称重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盛放板,所述盛放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可回收垃圾推送至所述回收桶内的推送板,且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盛放板垂直设置,所述盛放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推送板推动所述称重槽内的可回收垃圾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板左右两侧面中部均设置有一凸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条形开口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称重槽内前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左侧面凸部,所述称重槽内的左侧壁后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洁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