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3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包括车筐,所述车筐的顶部铰接有盖板,盖板底部的四个直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四个固定块的底部分别胶接有保温布的四角,车筐内腔的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且车筐内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水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上螺纹连接有箱盖。该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通过水箱、第一导水管、回形管、第二弯折管、电热器和第二导水管的配合设置,使得车筐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暖系统,对车筐内的矿石进行有效加热保温,避免其温度过低出现矿石粘黏的情况,保障了矿石在冬季的正常卸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
本技术涉及矿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
技术介绍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矿车在输送矿石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气温影响,在气温较低的冬季,矿石堆积在矿车内时极易由于温度过低出现粘黏的情况,不仅影响到了矿石的正常卸货,同时对生产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包括车筐,所述车筐的顶部铰接有盖板,盖板底部的四个直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四个固定块的底部分别胶接有保温布的四角,车筐内腔的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且车筐内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水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上螺纹连接有箱盖,隔板内铰接有贯穿自身上下两侧的活动板,且活动板位于箱盖的上方。所述水箱的右侧插接有第一导水管的左端,且第一导水管的内腔与水箱的内腔连通,第一导水管的右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且水泵固定安装在车筐的内底部,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弯折管的底端连接,且第一弯折管的顶端贯穿隔板顶部的右侧,车筐内侧壁的顶部焊接有回形管,第一弯折管的内腔与回形管的内腔连通,且回形管底部的左侧插接有第二弯折管的顶端并与其内腔连通,第二弯折管的底端贯穿隔板底部的左侧与电热器的进水口连接,且电热器固定安装在车筐的内底部,电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二导水管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导水管的右端插接在水箱的左侧并与其内腔连通。优选的,所述回形管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呈排状等距设置的加热机构。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条形囊、半球囊和导热棒,条形囊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回形管的底部并与其内腔连通,且条形囊的背面粘接在车筐的内侧壁上,若干半球囊呈列状等距固定连接在条形囊的正面并与其内腔相互连通,导热棒呈等距环绕状固定连接在半球囊的正面。优选的,所述回形管的内后壁上呈排状等距活动连接有若干齿轮,且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摆动杆。优选的,所述齿轮的上方设置有齿条,且齿条的齿面与全部齿轮的顶部保持啮合。优选的,所述齿条顶部的右侧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气缸嵌装在车筐内右壁的顶部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通过水箱、第一导水管、回形管、第二弯折管、电热器和第二导水管的配合设置,使得车筐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暖系统,对车筐内的矿石进行有效加热保温,避免其温度过低出现矿石粘黏的情况,保障了矿石在冬季的正常卸货。(2)、该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通过齿轮、摆动杆、齿条和气缸的配合设置,使得加热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通过摆动杆摆动对接近车筐内壁的矿石进行搅动,进一步避免了矿石粘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加热机构的正视图。图中:1车筐、2盖板、3固定块、4保温布、5隔板、6水箱、7入水口、8箱盖、9活动板、10第一导水管、11水泵、12第一弯折管、13回形管、14第二弯折管、15电热器、16第二导水管、17加热机构、171条形囊、172半球囊、173导热棒、18齿轮、19摆动杆、20齿条、21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包括车筐1,车筐1的顶部铰接有盖板2,盖板2底部的四个直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且四个固定块3的底部分别胶接有保温布4的四角,车筐1内腔的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5,且车筐1内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6,水箱6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7,且入水口7上螺纹连接有箱盖8,隔板5内铰接有贯穿自身上下两侧的活动板9,且活动板9位于箱盖8的上方。水箱6的右侧插接有第一导水管10的左端,且第一导水管10的内腔与水箱6的内腔连通,第一导水管10的右端与水泵11的进水口连接,且水泵11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水泵11的出水口与第一弯折管12的底端连接,且第一弯折管12的顶端贯穿隔板5顶部的右侧,车筐1内侧壁的顶部焊接有回形管13,第一弯折管12的内腔与回形管13的内腔连通,且回形管13底部的左侧插接有第二弯折管14的顶端并与其内腔连通,回形管13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呈排状等距设置的加热机构17,第二弯折管14的底端贯穿隔板5底部的左侧与电热器15的进水口连接,且电热器15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电热器15的出水口与第二导水管16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导水管16的右端插接在水箱6的左侧并与其内腔连通,回形管13的内后壁上呈排状等距活动连接有若干齿轮18,且齿轮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摆动杆19,齿轮18的上方设置有齿条20,且齿条20的齿面与全部齿轮18的顶部保持啮合,齿条20顶部的右侧与气缸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气缸21嵌装在车筐1内右壁的顶部内。加热机构17包括条形囊171、半球囊172和导热棒173,条形囊17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回形管13的底部并与其内腔连通,且条形囊171的背面粘接在车筐1的内侧壁上,若干半球囊172呈列状等距固定连接在条形囊171的正面并与其内腔相互连通,导热棒173呈等距环绕状固定连接在半球囊172的正面。使用时,将矿石放置在车筐1内后,将盖板2转动至车筐1顶部,通过保温布4对矿石进行保温,掀开活动板9并拧开箱盖8,将水经由入水口7倒入水箱6内,通过水泵11运作将水箱6内的水体经由第一导水管10抽入第一弯折管12内,并排入回形管13中,通过电热器15对水体进行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车筐1内,热水导入条形囊171和半球囊172内进一步导热,气缸21运作带动齿条20往复运动并与齿轮18啮合,使得摆动杆19往复摆动,进一步避免矿石粘黏。综上所述,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通过水箱、第一导水管、回形管、第二弯折管、电热器和第二导水管的配合设置,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包括车筐(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1)的顶部铰接有盖板(2),盖板(2)底部的四个直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且四个固定块(3)的底部分别胶接有保温布(4)的四角,车筐(1)内腔的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5),且车筐(1)内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6),水箱(6)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7),且入水口(7)上螺纹连接有箱盖(8),隔板(5)内铰接有贯穿自身上下两侧的活动板(9),且活动板(9)位于箱盖(8)的上方;/n所述水箱(6)的右侧插接有第一导水管(10)的左端,且第一导水管(10)的内腔与水箱(6)的内腔连通,第一导水管(10)的右端与水泵(11)的进水口连接,且水泵(11)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水泵(11)的出水口与第一弯折管(12)的底端连接,且第一弯折管(12)的顶端贯穿隔板(5)顶部的右侧,车筐(1)内侧壁的顶部焊接有回形管(13),第一弯折管(12)的内腔与回形管(13)的内腔连通,且回形管(13)底部的左侧插接有第二弯折管(14)的顶端并与其内腔连通,第二弯折管(14)的底端贯穿隔板(5)底部的左侧与电热器(15)的进水口连接,且电热器(15)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电热器(15)的出水口与第二导水管(16)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导水管(16)的右端插接在水箱(6)的左侧并与其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钨精矿开采用运矿车,包括车筐(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1)的顶部铰接有盖板(2),盖板(2)底部的四个直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且四个固定块(3)的底部分别胶接有保温布(4)的四角,车筐(1)内腔的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5),且车筐(1)内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6),水箱(6)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7),且入水口(7)上螺纹连接有箱盖(8),隔板(5)内铰接有贯穿自身上下两侧的活动板(9),且活动板(9)位于箱盖(8)的上方;
所述水箱(6)的右侧插接有第一导水管(10)的左端,且第一导水管(10)的内腔与水箱(6)的内腔连通,第一导水管(10)的右端与水泵(11)的进水口连接,且水泵(11)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水泵(11)的出水口与第一弯折管(12)的底端连接,且第一弯折管(12)的顶端贯穿隔板(5)顶部的右侧,车筐(1)内侧壁的顶部焊接有回形管(13),第一弯折管(12)的内腔与回形管(13)的内腔连通,且回形管(13)底部的左侧插接有第二弯折管(14)的顶端并与其内腔连通,第二弯折管(14)的底端贯穿隔板(5)底部的左侧与电热器(15)的进水口连接,且电热器(15)固定安装在车筐(1)的内底部,电热器(15)的出水口与第二导水管(16)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导水管(16)的右端插接在水箱(6)的左侧并与其内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艳
申请(专利权)人:大余鑫锐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