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0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充电插柄及充电线缆,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平移机构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所述充电线缆的收线机构;充电线缆通过在平移机构上滑动,可为多车位中的车辆进行充电;本体、收线机构及平移机构均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减少占地面积;充电线缆悬挂在平移机构上,并通过收线机构及时收紧,可避免充电线缆与地面接触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
,具体涉及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720570472.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的可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驱动桩上用于驱动充电桩移动的传动机构、连接充电桩用于引导充电桩定向滑动的导向机构、以及连接充电桩的电缆用于收放卷电缆的收放卷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充电桩底面在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连接的减速齿轮、转动安装在充电桩底部并与减速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安装在导向机构中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传动机构能提供移动的动力,使充电桩可以沿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滑移到充电区域,从而解决了一般小区的配备充电桩的车位较少,停车位紧张,当待充电小汽车停到未配备充电桩位置时,对小汽车充电时需实用很长的连接线,连接线露在外面极为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占地面积较大,且导向机构及收卷机构均设置与地面,影响行人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多车位,占用地面面积较小的平移充电的充电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充电插柄及充电线缆,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平移机构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所述充电线缆的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本体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上导轮,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导轮及调节轮,所述充电线缆在所述上导轮、调节轮及下导轮上依次蛇形盘绕,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壳体内壁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轮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与所述壳体锁定或释放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具有固定螺栓及卡板,所述壳体外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壳体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板,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卡板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上与所述卡板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平移机构具有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顶部并与其相垂直的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与所述充电线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单元具有装配在所述滑道内部的滑轮,所述滑轮的下方吊装有线卡,所述线卡固定套装在所述充电线缆的外部。所述滑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充电线缆通过在平移机构上滑动,可为多车位中的车辆进行充电;(2)本体、收线机构及平移机构均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减少占地面积;(3)充电线缆悬挂在平移机构上,并通过收线机构及时收紧,可避免充电线缆与地面接触造成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中滑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可用于多车位,占用地面面积较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本体1、充电插柄4及充电线缆5,还包括支撑杆3,本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杆3上,支撑杆3的顶端设置有平移机构,充电线缆5与平移机构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充电线缆5的收线机构6,充电插柄4可拆卸插装在本体1的一侧,在充电时将充电插柄4从本体1上取下,通过充电插柄4拉动充电线缆5在平移机构的下方滑动,可用于多个车位的充电;本体1、收线机构6及平移机构均通过支撑杆3进行支撑,支撑杆3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减少占地面积;充电线缆5悬挂在平移机构上,并通过收线机构6及时收紧,可避免充电线缆5与地面接触造成磨损。如图2所示,收线机构6具有设置在本体1顶部的壳体601,壳体60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上导轮602,壳体601的下方设置有下导轮603及调节轮604,充电线缆5在上导轮602、调节轮604及下导轮603上依次蛇形盘绕,调节轮604与壳体601内壁单自由度滑动连接;在充电线缆5的牵引力作用下,调节轮604会向上移动,缩短调节轮604与上导轮602之间的距离,从而释放一定长度的充电线缆5供其平移;向下拉动调节轮604,调节轮604会带动充电线缆5向下移动,增大调节轮604与上导轮602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充电线缆5收入壳体601的内部;调节轮604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与壳体601锁定或释放的锁定部,当锁定部位于锁定状态时,充电线缆5的长度不可调节,当锁定部处于释放状态时,充电线缆5可作上述调节。如图1和3所示,锁定部具有固定螺栓607及卡板606,固定螺栓607与调节轮60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壳体601外侧开设有导向孔609,壳体60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605,导槽605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板606,具体的,导槽605为T型槽,卡板606为矩形板体,其中心开设有与固定螺栓607相匹配的螺纹孔,卡板606可在导槽605内部滑动,但不能转动,固定螺栓607与卡板606螺纹连接,固定螺栓607上与卡板606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手柄608,手柄608设置在壳体601的外侧;锁定部在锁定状态下,固定螺栓607的端部与导槽605的内底部抵接卡死,限制卡板606在导槽605内的移动,从而调节轮604可转动固定在导槽605内;释放锁定部时,转动固定螺栓607,使其端部与导槽605分离,卡板606与导槽605之间可相对滑动,从而可移动调节轮604实现对充电线缆的收、放。平移机构具有固定设置在支撑杆3顶部并与其相垂直的滑道7,滑道7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单元,滑动单元与充电线缆5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滑动单元具有装配在滑道7内部的滑轮8,滑轮8的下方吊装有线卡9,线卡9固定套装在充电线缆5的外部;为了避免滑轮8从滑道7中滑脱,滑道7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10。为了提升支撑杆3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支撑杆3垂直固定设置在底座2的顶部,底座2上环绕其圆形均匀开设通孔,通过该通孔与地面通过膨胀螺栓进行连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充电插柄及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平移机构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所述充电线缆的收线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充电插柄及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平移机构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所述充电线缆的收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本体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上导轮,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导轮及调节轮,所述充电线缆在所述上导轮、调节轮及下导轮上依次蛇形盘绕,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壳体内壁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轮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与所述壳体锁定或释放的锁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平移充电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具有固定螺栓及卡板,所述壳体外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壳体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部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华陆团团李雨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爱之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