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2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块座以及油缸,滑块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杆,油缸的油缸杆与连接杆通过抱环固定连接,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油缸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第二环形凸缘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滑块座和油缸更换方便,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滑动座属于与油缸连接的配件,通过油缸的往复运动可以带动滑动座水平往复移动,如何保证滑动座与油缸杆的稳固连接至关重要,传统机械连接方式是直接将油缸杆与滑动座固定连接,油缸杆与滑动座连接后无法拆卸,这样不方便后期更换油缸或者滑动座,不便于后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块座以及油缸,滑块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杆,油缸的油缸杆与连接杆通过抱环固定连接,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油缸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第二环形凸缘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进一步,所述连接通道的口径大于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和第二圆形密封卡槽的口径大于连接通道的口径。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连接杆一体成型,第二环形凸缘与油缸杆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孔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和油缸杆同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的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油缸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连接时,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第二环形凸缘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孔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通过抱环将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夹持限位即可保证连接杆和油缸杆稳定牢固连接,需要更换滑动座或油缸时,拆除打开上壳体和下壳体后即可解除连接杆和油缸杆的连接,滑动座和油缸更换方便,便于后期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抱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抱环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抱环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抱环与连接杆、油缸杆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块座1以及油缸2,滑块座1的端部固定连接杆3,油缸2的油缸杆4与连接杆3通过抱环5固定连接,连接杆3和油缸杆4同轴,抱环5包括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8,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弧形槽8围成连接通道9;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10和第二弧形卡槽11,两个第一弧形卡槽10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2,两个第二弧形卡槽11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3;进一步,连接杆3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14,油缸杆4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15,第一环形凸缘14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2内被上壳体6和下壳体7夹持,第二环形凸缘15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3内被上壳体6和下壳体7夹持,连接杆3和油缸杆4的端部从连接通道9穿出。本技术中,连接通道9的口径大于连接杆3和油缸杆4的直径,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2和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3的口径大于连接通道9的口径。第一环形凸缘14与连接杆3一体成型,第二环形凸缘15与油缸杆4一体成型。进一步,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16,上壳体6和下壳体7通过螺纹连接孔16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5。该结构的连接杆3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14,油缸杆4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15,连接时,第一环形凸缘14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2内被上壳体6和下壳体7夹持,第二环形凸缘15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3内被上壳体6和下壳体7夹持,连接杆3和油缸杆4的端部从连接通道9穿出,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16,上壳体6和下壳体7通过螺纹连接孔16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5,通过抱环5将第一环形凸缘14和第二环形凸缘15夹持限位即可保证连接杆3和油缸杆4稳定牢固连接,需要更换滑动座1或油缸2时,拆除打开上壳体6和下壳体7后即可解除连接杆3和油缸杆4的连接,滑动座1和油缸2更换方便,便于后期维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块座以及油缸,滑块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杆,油缸的油缸杆与连接杆通过抱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n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n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油缸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第二环形凸缘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块座与油缸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块座以及油缸,滑块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杆,油缸的油缸杆与连接杆通过抱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
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
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油缸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第二环形凸缘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连接杆和油缸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才听阮国芸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科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