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41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包括:第三轴、第二轴、第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差速驱动电机,第三轴套设在第二轴上,第一轴套设在第二轴内,第一齿轮与驱动部啮合,第二齿轮并列设置在第一齿轮一侧,第二齿轮与差速驱动齿轮啮合,差速驱动齿轮套设在第三轴上,且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间通过齿轮轴连接;差速驱动电机通过连接部驱动第二轴。通过驱动第二轴的前进、后退,实现第一轴和第三轴形成转角差,从而实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间形成转角差,以实现第一齿轮动切割刀具的旋转切割,第二齿轮驱动切割刀具沿支架的前进和后退,以调节各个切割刀具间的间距,即实现容纳管径的空腔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管径管材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材切割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
技术介绍
PVC-U给水塑料管,也就是以聚录乙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改性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主要用作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节水灌溉等。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大多将塑料管材切割成等长的每段,但是现有的管材切割机大多是行星式(锯片式),人工根据管径调节切割机刀具的位置,人工更换夹具,机器不环保、调节麻烦。给企业生产带来的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可调节切割刀具间的间距的装置,以适应不同管径管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切割刀具在机架上前进或后退的来复线差速机构,以适应不同管径切割的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包括:第三轴,所述第三轴套设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三轴内圈设有第三内来复线;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一端伸出第三轴,所述第二轴外圈设有与第三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二外来复线,且所述第二轴内圈设有第二内来复线;第一轴,所述第一轴套设在第二轴内,所述第一轴两端分别伸出第二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轴外圈设有与第二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一外来复线,所述第一轴一端设有驱动部;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部啮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并列设置在第一齿轮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差速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驱动齿轮套设在第三轴上,且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间通过齿轮轴连接;差速驱动电机,所述差速驱动电机通过连接部驱动第二轴。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轴其中一端伸出第三轴,且伸出第三轴的第一轴一端设有驱动部。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齿轮,所述驱动电机齿轮啮合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套设第一轴上,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差速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三轴下部处,且位于第二齿轮一侧。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驱动链轮、丝杆链轮、丝杆、螺母和连接轴套,所述驱动链轮设置在差速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驱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丝杆链轮,所述丝杆链轮和丝杆设置在第三轴上端,所述丝杆链轮设置在丝杆一端,所述螺母套设在丝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连接轴套连接第二轴法兰,所述第二轴法兰套设在第二轴上,且第二轴法兰位于伸出第三轴的第二轴一端上。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差速驱动电机和丝杆通过支架分别设置在第三轴的底端和顶端。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丝杆和丝杆链轮分别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轴的上部和下部,且位于伸出第三轴的第二轴一端处,丝杆和第二轴平行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驱动第二轴的前进、后退,在来复线的作用下实现第一轴和第三轴形成转角差,从而实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间形成转角差,以实现第一齿轮动切割刀具的旋转切割,第二齿轮驱动切割刀具沿支架的前进和后退,以调节各个切割刀具间的间距,即实现容纳管径的空腔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管径管材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图1中H-H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包括:第三轴7,所述第三轴7套设在第二轴6上,所述第三轴7内圈设有第三内来复线;第二轴6,所述第二轴6的一端伸出第三轴7,所述第二轴6外圈设有与第三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二外来复线,且所述第二轴6内圈设有第二内来复线;第一轴5,所述第一轴5套设在第二轴6内,所述第一轴5两端分别伸出第二轴6的两端,所述第一轴5外圈设有与第二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一外来复线,所述第一轴6一端设有驱动部;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与驱动部啮合;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并列设置在第一齿轮8一侧,所述第二齿轮9与差速驱动齿轮17啮合,所述差速驱动齿轮17套设在第三轴7上,且所述第二齿轮9和第一齿轮8间通过齿轮轴10连接;差速驱动电机2,所述差速驱动电机2通过连接部驱动第二轴6。通过驱动部启动,驱动部联动第一齿轮8旋转;由于第一轴6一端设有驱动部,即驱动部联动第一轴旋转,第一轴联动第二轴进一步联动第三轴旋转,第三轴联动其上的差速驱动齿轮旋转,差速驱动齿轮联动第二齿轮旋转,使得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同步旋转;差速驱动电机2正反转,联动连接部,通过连接部联动第二轴的前进和后退,第二轴的前进和后退在来复线的作用下实现第一轴和第三轴形成转角差,从而实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角差,实现刀具的进刀。第一轴5其中一端伸出第三轴7,且伸出第三轴7的第一轴5一端设有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齿轮3和驱动齿轮4,所述驱动电机1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齿轮3,所述驱动电机齿轮3啮合驱动齿轮4,所述驱动齿轮4套设第一轴5上,所述驱动齿轮4与第一齿轮8啮合。差速驱动电机2设置在第三轴7下部处,且位于第二齿轮9一侧。连接部包括驱动链轮11、丝杆链轮12、丝杆13、螺母14和连接轴套15,驱动链轮11设置在差速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上,所述驱动链轮22通过链条连接丝杆链轮12,所述丝杆链轮12和丝杆13设置在第三轴7上端,所述丝杆链轮12设置在丝杆13一端,所述螺母14套设在丝杆13上,所述螺母14通过连接轴套15连接第二轴法兰16,所述第二轴法兰16套设在第二轴6上,且第二轴法兰16位于伸出第三轴7的第二轴6一端上。差速驱动电机2和丝杆13通过支架分别设置在第三轴7的底端和顶端。丝杆13和丝杆链轮12分别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轴6的上部和下部,且位于伸出第三轴7的第二轴6一端处,丝杆13和第二轴6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三轴,所述第三轴套设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三轴内圈设有第三内来复线;/n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一端伸出第三轴,所述第二轴外圈设有与第三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二外来复线,且所述第二轴内圈设有第二内来复线;/n第一轴,所述第一轴套设在第二轴内,所述第一轴两端分别伸出第二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轴外圈设有与第二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一外来复线,所述第一轴一端设有驱动部;/n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部啮合;/n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并列设置在第一齿轮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差速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驱动齿轮套设在第三轴上,且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间通过齿轮轴连接;/n差速驱动电机,所述差速驱动电机通过连接部驱动第二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来复线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轴,所述第三轴套设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三轴内圈设有第三内来复线;
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一端伸出第三轴,所述第二轴外圈设有与第三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二外来复线,且所述第二轴内圈设有第二内来复线;
第一轴,所述第一轴套设在第二轴内,所述第一轴两端分别伸出第二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轴外圈设有与第二内来复线匹配的第一外来复线,所述第一轴一端设有驱动部;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部啮合;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并列设置在第一齿轮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差速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驱动齿轮套设在第三轴上,且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间通过齿轮轴连接;
差速驱动电机,所述差速驱动电机通过连接部驱动第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来复线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其中一端伸出第三轴,且伸出第三轴的第一轴一端设有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来复线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设有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安民王艳良唐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一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