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2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包括滑套、安装杆、固定杆和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泵,所述储液箱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设置有滑杆,且滑杆的右端延伸至滑套的外部,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有转动耳,所述转动耳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传输泵和电机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设备在打磨零件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避免打磨时产生的灰尘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的损害,同时避免打磨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而导致零件次品率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打磨设备
本技术涉及打磨设备
,具体为一种零件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现有技术在对零件打磨时通常使用打磨机对零件进行打磨,在使用打磨机进行打磨时需要双手紧握打磨机,长时间打磨消耗工人体力较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打磨时会产生大量浮尘,极大的损害工人的呼吸系统,同时,打磨时打磨片与零件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零件的外观颜色发生改变,增加了次品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打磨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在使用打磨机对零件进行打磨时消耗工人体力较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打磨时会产生大量浮尘,极大的损害工人的呼吸系统,同时,打磨时打磨片与零件摩擦产生的大量热会造成零件的外观颜色发生改变,增加了次品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包括滑套、安装杆、固定杆和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泵,所述储液箱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设置有滑杆,且滑杆的右端延伸至滑套的外部,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有转动耳,所述转动耳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传输泵和电机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所在位置处对应储液箱的上壁固定有轴承,且固定杆通过轴承与储液箱转动连接,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螺栓。优选的,所述储液箱为圆形设置,所述储液箱的底部沿储液箱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储液箱的上壁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端螺旋连接有上盖。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左端固定有连接板,且滑套上的连接板通过销钉与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右侧侧壁设置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杆的右侧侧壁和滑套的下壁,所述滑套上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杆的左端固定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穿过限位槽延伸至滑套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板,且安装杆上的连接板通过销钉与转动耳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所在位置处对应安装杆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板,且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的下壁。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固定有打磨片,所述固定杆的左侧侧壁、滑套的上壁、安装杆的右侧侧壁以及电机的右侧侧壁上均固定有管架,所述传输泵的出水端上的传输管的外端依次穿过固定杆的左侧侧壁、滑套的上壁、安装杆的右侧侧壁以及电机的右侧侧壁上固定的管架延伸至打磨片的外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储液箱、轴承、滑套、滑杆和电机,本新型在工作时,工人可通过操控安装杆可使得打磨片上下方向移动,同时滑套和滑杆的配合使得打磨片可沿滑杆的运动轨迹进行移动,以便于对打磨位置进行灵活调整,支撑杆对滑套提供的支撑力使得人工操作难度大大减少,且本新型中通过传输泵将储液箱内部的液体经过传输管输送到零件的打磨表面,可为零件的打磨表面进行降温的同时可避免打磨时产生灰尘,大大降低了打磨时产生的灰尘对工人的呼吸道产生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销钉;2、连接板;3、滑套;4、限位槽;5、固定螺栓;6、滑杆;7、转动耳;8、安装杆;9、安装板;10、电机;11、转动轴;12、打磨片;13、管架;14、支撑杆;15、固定杆;16、上盖;17、轴承;18、进料口;19、传输管;20、储液箱;21、传输泵;22、密封螺栓;23、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包括滑套3、安装杆8、固定杆15和储液箱20,储液箱20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泵21,传输泵21为现有技术,且型号为HJ-111,传输泵21可将储液箱20内部的液体运送至零件的表面,储液箱20内部的液体可使用切削液,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合而成,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它具有良好的冷却、清洗、防锈等特点,并且具备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侵蚀、对设备不腐蚀、对环境不污染,储液箱20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可对支撑杆14提供支撑平台,同时可使本新型工作时打磨片12以储液箱20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以便于对打磨片12的位置进行调整,固定杆1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滑套3,滑套3的内部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的右端延伸至滑套3的外部,滑套3与滑杆6的配合使得打磨片12可沿滑杆6的运动轨迹移动,滑杆6的右端固定有转动耳7,转动耳7使得打磨时打磨片12的角度可调节,转动耳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杆8,通过安装杆8可固定电机10,安装杆8的下方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为现有技术,且型号为3I/RK15A-C,电机10可带动转动轴11转动使得打磨片12转动,传输泵21和电机10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固定杆15所在位置处对应储液箱20的上壁固定有轴承17,轴承17使得固定杆15可转动,且固定杆15通过轴承17与储液箱20转动连接,储液箱20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螺栓22,旋下密封螺栓22可排出储液箱20的内部的液体以对储液箱20的内部进行清理。进一步,储液箱20为圆形设置,储液箱20的底部沿储液箱2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万向轮23,使得本新型可移动,储液箱20的上壁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18,进料口18的上端螺旋连接有上盖16,打开上盖16后可将切削液倒入储液箱20的内部。进一步,滑套3的左端固定有连接板2,且滑套3上的连接板2通过销钉1与固定杆15转动连接,固定杆15的右侧侧壁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可对滑套3进行支撑,减少了工人在打磨时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支撑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杆15的右侧侧壁和滑套3的下壁,滑套3上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4,滑杆6的左端固定有固定螺栓5,且固定螺栓5穿过限位槽4延伸至滑套3的外部,避免滑杆6滑到滑套3的外部。进一步,安装杆8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板2,且安装杆8上的连接板2通过销钉1与转动耳7转动连接,本使用新型中的销钉1与连接板2间隙配合,且固定杆15以及转动耳7与对应位置处的销钉1过盈配合,电机10所在位置处对应安装杆8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板9,且电机10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在安装板9的下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包括滑套(3)、安装杆(8)、固定杆(15)和储液箱(2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0)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泵(21),所述储液箱(20)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内部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的右端延伸至滑套(3)的外部,所述滑杆(6)的右端固定有转动耳(7),所述转动耳(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杆(8),所述安装杆(8)的下方设置有电机(10),所述传输泵(21)和电机(10)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包括滑套(3)、安装杆(8)、固定杆(15)和储液箱(2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0)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泵(21),所述储液箱(20)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内部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的右端延伸至滑套(3)的外部,所述滑杆(6)的右端固定有转动耳(7),所述转动耳(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杆(8),所述安装杆(8)的下方设置有电机(10),所述传输泵(21)和电机(10)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5)所在位置处对应储液箱(20)的上壁固定有轴承(17),且固定杆(15)通过轴承(17)与储液箱(20)转动连接,所述储液箱(20)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螺栓(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0)为圆形设置,所述储液箱(20)的底部沿储液箱(2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万向轮(23),所述储液箱(20)的上壁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18),所述进料口(18)的上端螺旋连接有上盖(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的左端固定有连接板(2),且滑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斌曹伟易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锐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