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13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锯。多个刀头包括:第一刀头(30a),其为从前刀面观察时的形状为左右对称且在左右中央具有平坦部(37a)的山形刀;第二刀头(30b),其为具有平坦部(37b)且左右被倒角的右偏刀或左偏刀,该平坦部从前刀面观察时左右的中心位置位于从刀头的左右的中心靠左右的任一方侧的位置;和第三刀头(30c),其为具有平坦部(37c)且左右被倒角的左偏刀或右偏刀,该平坦部从前刀面观察时左右的中心位置位于从刀头的左右的中心靠左右的任另一方侧的位置。多个刀头以按照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的顺序反复与被切削件抵接的方式来配置。据此,通过即使使刃厚形成得较薄也不容易产生振动的结构来减小切割或切削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锯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锯(锯片),其被用于进行材料(被切削件)的切割和切削等。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尤其是适用于由金属构成的被切削件的切割和切削等的一种旋转锯(下面称为“现有锯”)具有圆板状的基体和由超硬合金构成的两种刀头(切削片)。即,现有锯的刀头由上表面和左侧表面的交叉部分被倒角而成的右偏刀、和上表面和右侧表面的交叉部分被倒角而成的左偏刀构成。右偏刀和左偏刀被交替固定在按恒定间隔(节距)形成于基体的外周部的多个刀座上。如此,下面,将右偏刀和左偏刀被交替配置的刀头称为“交替刀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7-201121号(第1图的(B'))
技术实现思路
这种旋转锯尤其在被安装于电动工具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电功率消耗量,或减轻施加给作业人员的切割或切削作业的负担,而优选降低切割或切削阻力。作为使切割或切削阻力下降的一种措施,考虑到使刀头的刃厚变薄(薄刃化)。但是,在使现有锯薄刃化的情况下,不仅需要使刀头的刃厚变薄,还需要根据刃厚使包括刀座的基体变薄,因此导致旋转锯整体的刚性下降。若旋转锯整体的刚性下降,则切削时旋转锯变形,且刀头在刃厚方向(基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移量变大。尤其是,在交替刀头的情况下,上述位移量会更大。据此,旋转锯的直进性较差,切削被切削件的宽度在刃厚方向上变大,因此,担忧从结果来看不能减少电功率消耗量和/或减轻施加给作业人员的切割或切削作业的负担。本技术是为了处理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即,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切割或切削阻力的旋转锯。本技术的旋转锯(下面也称为“本技术锯”。)(10、10A、10B)具有:圆板状的基体(20),其在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刀座(22);和多个刀头(30),其分别被固定于所述多个刀座上。所述多个刀头包括第一刀头(30a)、第二刀头(30b)和第三刀头(30c)。所述第一刀头具有:第一平坦面(37a),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位于该第一刀头的左右的中心(C1);和左右对称的斜面(38a、39a),其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的左右(43a、44a)连续的方式形成。即,第一刀头属于所谓的“山形刀”。所述第二刀头具有:第二平坦面(37b),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二刀头的左右的中心(C2)向一侧偏离;第一斜面(38b),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一侧(43b)连续的方式形成;和第二斜面(39b),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另一侧(44b)连续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刀头属于所谓的“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右偏刀”和“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左偏刀”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三刀头具有:第三平坦面(37c),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三刀头的左右的中心(C3)向另一侧偏离;第三斜面(38c),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另一侧(43c)连续的方式形成;和第四斜面(39c),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一侧(44c)连续的方式形成。即,第三刀头在第二刀头为“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右偏刀”的情况下属于“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左偏刀”,在第二刀头为“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左偏刀”的情况下属于“左右被进行了倒角的右偏刀”。并且,所述多个刀头在所述旋转锯为了切削被切削件(W)而被旋转的情况下,以按照所述第一刀头、所述第二刀头、所述第三刀头的顺序反复与所述被切削件抵接的方式而配置于所述多个刀座。即,第一刀头切削被切削件,接着第二刀头切削被切削件,接着第三刀头切削被切削件,然后,第一刀头再次切削被切削件。在本旋转锯中,反复进行该切削顺序。如此,本技术锯具有以“山形刀、右偏刀和左偏刀”为一组的刀头组。山形刀在切削时的直进稳定性比右偏刀和左偏刀优异。因此,本技术锯与具有仅将右偏刀和左偏刀为一组的刀头组的现有锯相比,直进稳定性优异。并且,由于山形刀切削被切削件的切削方向上的中央部,因此,能够减小右偏刀和左偏刀的切削量。因此,本技术锯的切割或切削阻力较小。除此之外,例如,在右偏刀和左偏刀均为上表面的两侧被倒角的刀头且上表面不具有平坦面的情况下,这些刀头的顶端变得尖锐。在该情况下,万一在这些刀头的顶端沿与切削方向不同的方向抵接于被切削件的情况下,刀头的尖锐的顶端沿与切削方向不同的方向刺入被切削件,因此,存在随着这些刀头切削被切削件,这些刀头的切削方向从原来的切削方向较大地偏离的担忧。其结果,存在刀头在刃厚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移量变大的担忧。与此相对,在本技术锯中,不仅成为山形刀的第一刀头,还有成为右偏刀和左偏刀(或者左偏刀和右偏刀)的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均为上表面的两侧被倒角的刀头且具有平坦面(第二平坦面、第三平坦面)。因此,万一在这些刀头沿与切削方向不同的方向抵接于被切削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平坦面减少该方向上的偏离。据此,与采用未形成有平坦面而顶端尖锐的刀头的锯相比,本技术锯直进稳定性优异。并且,当各刀头为“不具有平坦面的顶端尖锐的刀头”时,在切削时产生的热量会集中在刀头的顶端而使刀头的顶端温度过高。与此相对,由于本技术锯的各刀头具有平坦面,因此,在切削时产生的热量不会集中在刀头的顶端。因此,本技术锯为各刀头的耐磨损性也优异的旋转锯。此外,本技术锯可以为后述的所谓的“不等节距”的锯,也可以为“等节距”的锯。并且,优选为,所述第二平坦面以不横跨所述第二刀头的左右的中心(C2)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第三平坦面以不横跨所述第三刀头的左右的中心(C3)的方式形成。然而,当由于薄刃化而使旋转锯整体的刚性下降时,旋转锯因共振而较大地振动,据此,在切削时旋转锯会变形而使刀头在刃厚方向(基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移量变大。因此,被切削件被切削的宽度在刃厚方向上变得较大,因此,结果为存在不能减小电功率消耗量和/或减轻施加给作业者的切割或切削作业的负担的担忧。因此,在本技术锯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刀座以第一节距(L1)比第二节距(L2)长且第三节距(L3)与所述第二节距(L2)相等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体,其中,所述第一节距(L1)为所述第一刀头和与该第一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二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节距(L2)为所述第二刀头和与该第二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三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三节距(L3)为所述第三刀头和与该第三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一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节距与第三节距彼此相等,但第一节距比第二节距和第三节距各自的长度长。换言之,该技术方案的旋转锯为不等节距的旋转锯。因此,该技术方案的旋转锯与等节距的旋转锯相比,在切割或切削时不容易产生共振,因此,刀头在刃厚方向上不容易较大地位移,从而能够使旋转锯薄刃化且减小切割或切削阻力。并且,由于第一节距比第二节距和第三节距各自的长度长,因此,被安装于具有第一节距的刀座上的刀头的切削时间相对变长。因此,当在具有第一节距的刀座上固定有“由于在从前刀面观察时的形状为左右不对称的原因而使切削方向易于在刃厚方向上位移的第二刀头或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锯,其具有:圆板状的基体,其在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刀座;和多个刀头,其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刀座,所述旋转锯的特征在于,/n所述多个刀头包括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n所述第一刀头具有:第一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位于该第一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和左右对称的斜面,其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的左右连续的方式而形成,/n所述第二刀头具有:第二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二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向一方侧偏离;第一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和第二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另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n所述第三刀头具有:第三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三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向另一方侧偏离;第三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另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和第四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n所述多个刀头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所述旋转锯为了切削被切削件而被旋转的情况下,以按照所述第一刀头、所述第二刀头和所述第三刀头的顺序反复与所述被切削件抵接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刀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6 JP 2018-2291861.一种旋转锯,其具有:圆板状的基体,其在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刀座;和多个刀头,其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刀座,所述旋转锯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刀头包括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
所述第一刀头具有:第一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位于该第一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和左右对称的斜面,其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的左右连续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第二刀头具有:第二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二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向一方侧偏离;第一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和第二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另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第三刀头具有:第三平坦面,其在从前刀面观察时从该第三刀头的左右的中心向另一方侧偏离;第三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另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和第四斜面,其以与所述第三平坦面的一方侧连续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多个刀头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所述旋转锯为了切削被切削件而被旋转的情况下,以按照所述第一刀头、所述第二刀头和所述第三刀头的顺序反复与所述被切削件抵接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刀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坦面以不横跨所述第二刀头的左右的中心的方式而形成,且所述第三平坦面以不横跨所述第三刀头的左右的中心的方式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刀座以第一节距比第二节距长且第三节距与所述第二节距相等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体,其中,所述第一节距为所述第一刀头和与该第一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二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节距为所述第二刀头和与该第二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三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三节距为所述第三刀头和与该第三刀头相邻的所述第一刀头之间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倾斜角比所述第二斜面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坦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祐介村松慎吾盐入正偲
申请(专利权)人:天龙制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