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12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9
防漏用挤压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在区域(H)的外侧,该防漏用挤压部由使吸收体凹陷而成的凹陷部构成,并且,通过使从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来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防漏用挤压部具备:液体引导部,其分别配置在从区域(H)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的中心线(L)的两侧,并且具有使隔着中心线(L)的相互的分离距离随着从区域(H)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而变小的部分,将从区域(H)朝向外侧扩散的体液向中心线(L)侧引导;集液部,其位于比液体引导部靠区域(H)的远端侧的中心线(L)上,将由液体引导部引导的体液汇集;以及液体扩散部,其分别从集液部向中心线(L)的两侧延伸,使汇集的体液朝向中心线(L)的两侧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生理用卫生巾、护垫、失禁垫、盥洗用品等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在聚乙烯片或聚乙烯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与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片等透液性表面片之间夹设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为了可靠地防止体液的泄漏,使用吸收并保持体液的功能优异的吸收体作为所述吸收体是有效的,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吸收体原本具备的体液的吸收容量,使体液的扩散区域不偏向局部而在吸收体的宽范围内扩散是尤为重要的。被吸收体吸收后的体液进入纤维间的空隙,通过毛细管作用而在纤维间扩散。此时,在纤维间扩散的体液具有容易从纤维间空隙较大的部位向较小的部位扩散的性质。即,已知通过在吸收体形成挤压部,而使体液容易朝向该挤压部扩散。作为形成有这样的挤压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吸收性物品:在后侧区域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一对后侧挤压部,该一对后侧挤压部至少挤压吸收芯体,且隔着通过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而相互分离地设置,所述一对后侧挤压部比宽度方向上的臀部翼翅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靠后侧,所述一对后侧挤压部具有宽度方向的距离随着朝向后侧而扩宽的幅宽区间。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的段落[003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前方槽,该前方槽由朝向前方而具有凸形状的中央部以及与该中央部连续且分别朝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侧部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2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54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有随着朝向后侧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的后侧挤压部,但该后侧挤压部隔着通过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而相互分离地设置,因此,体液容易通过该一对后侧挤压部之间向比后侧挤压部靠后侧的位置扩散,可能产生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方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为朝向前方变尖且大致位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心线上的连续线状,因此,朝向前方槽扩散的体液汇集于前方槽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其结果是,体液在朝向前方变尖的末端部溢出,容易向比前方槽靠前侧的位置扩散,可能产生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对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通过以容易使从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的图案形成挤压部,从而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至少具备吸收体,其特征在于,防漏用挤压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在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外侧,该防漏用挤压部至少由使所述吸收体凹陷而成的凹陷部构成,并且,通过使从与佩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来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所述防漏用挤压部具备:液体引导部,其分别配置在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的中心线的两侧,并且,具有使隔着所述中心线的相互的分离距离随着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而变小的部分,将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朝向外侧扩散的体液向所述中心线侧引导;集液部,其位于比所述液体引导部靠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远端侧的所述中心线上,将由所述液体引导部引导的体液汇集;以及液体扩散部,其分别从所述集液部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延伸,使汇集的体液朝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扩散。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容易使从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的图案形成挤压部,能够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局部剖切展开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图4是防漏用挤压部11的俯视图。图5是变形例的液体引导部12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集液部13的高挤压部13a的俯视图。图7是变形例的防漏用挤压部11的俯视图。图8是变形例的防漏用挤压部11的俯视图。图9是变形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10是其他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其1)。图11是其他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其2)。图12是其他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其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构造〕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其由聚乙烯片等构成;透液性的表面片3,其使经血或分泌物等(以下也统称为体液。)迅速透过;吸收体4,其由夹设在这两片2、3之间的棉状纸浆或合成纸浆等构成;以及侧无纺布7、7,其在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部遍及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设置。而且,在所述吸收体4的周围,在其上下端缘部,所述背面片2与表面片3的外缘部通过热熔胶等的粘接剂或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方式而接合,并且,在其两侧缘部,与吸收体4相比向侧方延伸的所述背面片2与所述侧无纺布7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或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方式而接合,在大致与佩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以下,也称为“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吸收体侧部位置形成有左右一对的翅膀状折翼W、W。另外,在图示例中,为了保持所述吸收体4的形状及提高扩散性,利用由皱纹纸或无纺布等构成的包覆片5围绕所述吸收体4,但也可以不设置该包覆片5。此外,在图示例中,与所述表面片3的非肌肤侧相邻地配设有与所述表面片3大致相同形状的由亲水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第二片6,但也可以不设置该第二片6。另外,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是指在穿戴生理用卫生巾1时与佩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包括阴道口)对置配置的区域。在如本生理用卫生巾1那样在两侧部形成有翅膀状折翼W、W的情况下,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范围能够为翅膀状折翼W的基端部处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范围,在未形成所述翅膀状折翼W的情况下,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范围能够为从自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侧端缘向后方60mm~80mm的位置起算沿卫生巾长度方向的70mm~90mm的长度的范围。此外,在如本生理用卫生巾1那样在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两侧部形成有沿着卫生巾长度方向的体液排出部用挤压部10、10的情况下,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范围能够为这些体液排出部用挤压部10、10的分离宽度内,在未形成所述体液排出部用挤压部10的情况下,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H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范围能够为以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为中心的30mm~50mm的宽度内。以下,进一步对所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构造进行详细叙述。作为所述背面片2,使用聚乙烯等至少具有防水性的片材,从防止闷热的观点出发,期望使用具有透湿性的片材。作为该防水/透湿性片材,适合使用微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至少具备吸收体,其特征在于,/n防漏用挤压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在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外侧,该防漏用挤压部至少由使所述吸收体凹陷而成的凹陷部构成,并且,通过使从与佩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来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n所述防漏用挤压部具备:/n液体引导部,其分别配置在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的中心线的两侧,并且具有使隔着所述中心线的相互的分离距离随着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而变小的部分,将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朝向外侧扩散的体液向所述中心线侧引导;/n集液部,其位于比所述液体引导部靠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远端侧的所述中心线上,将由所述液体引导部引导的体液汇集;以及/n液体扩散部,其分别从所述集液部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延伸,使汇集的体液朝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16 JP 2018-0487641.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至少具备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防漏用挤压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在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外侧,该防漏用挤压部至少由使所述吸收体凹陷而成的凹陷部构成,并且,通过使从与佩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扩散的体液的扩散方向变化来防止从吸收体的端部的泄漏,
所述防漏用挤压部具备:
液体引导部,其分别配置在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的中心线的两侧,并且具有使隔着所述中心线的相互的分离距离随着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近端侧朝向远端侧而变小的部分,将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朝向外侧扩散的体液向所述中心线侧引导;
集液部,其位于比所述液体引导部靠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远端侧的所述中心线上,将由所述液体引导部引导的体液汇集;以及
液体扩散部,其分别从所述集液部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延伸,使汇集的体液朝向所述中心线的两侧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防漏用挤压部至少配置于所述体液排出部对应区域的前侧及后侧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笼纯太
申请(专利权)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