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0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其中,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行程导柱和冲头,所述冲头沿所述半圆形径向可移动的嵌入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中,所述冲头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相互挤压时,所述冲头伸入凹槽中进行冲压。冲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抵接,因此所述冲头巧妙的通过嵌套方式对管状零件进行挤压的方式冲压。上述结构能够同时对管状零件周向均匀冲压四个凹槽,设计巧妙,冲压效率高,加工合格率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零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件中,有一些管状的零件需要加工,例如汽车转向柱等。在管状零件冲压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结构,其固定较为困难,管状零件往往外有圆滑,容易旋转,但是其冲孔需要精准定位,因此较难实现。尤其是管状的零件需要两个或者更多冲孔时,多个冲孔的布置也需要均匀或者精准定位,这一直是管状零件加工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理简单,容易定位,加工精准的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行程导柱和冲头,所述上模板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直设置的所述行程导柱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有通过第一弹簧与其连接的第一压料板,所述下模板上设有通过第二弹簧与其连接的第二压料板,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相对,所述第一压料板的下端面和第二压料板的上端面均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且所述半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上,所述上模板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包覆所述第一压料板,且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压料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模板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包覆所述第二压料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料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冲头沿所述半圆形径向可移动的嵌入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中,所述冲头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相互挤压时,所述冲头伸入凹槽中进行冲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其采用上下压料板均开有半圆形凹糟的模式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卡合,从而防止管状零件移动或转动。当上模板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压料板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相抵并相互挤压,此时第一和第二弹簧压缩储存势能,所述第一压料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压料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被压缩,所述冲头伸出凹槽并挤压管状零件。而且第一压料板和第二压料板除了用于固定冲头,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移动加工之外,还具有下料作用。冲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抵接,因此所述冲头巧妙的通过嵌套方式对管状零件进行挤压的方式冲压。上述结构能够同时对管状零件周向均匀冲压四个凹槽,设计巧妙,冲压效率高,加工合格率10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设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桩和嵌套柱,所述固定桩竖直固定所述下模板上,所述嵌套柱一端与所述固定桩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伸入所述凹槽中。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管状零件套设在所述嵌套柱上进行冲压,从而在冲压时能够从内部支撑所述管状零件,防止冲头冲压时管状零件变形。进一步,所述嵌套柱呈圆柱型,且其外周表面对应冲压位置设有凹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凹槽能够允许套设于其上的管状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冲压位置具有理想的形变,同时给予管状零件非冲压部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所述嵌套柱靠近固定桩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大于嵌套柱的直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设计能够令所述管状零件套设在所述嵌套柱上时精准定位管状零件伸入的距离,从而精准定位冲压位置相对于管状零件的轴向距离。进一步,所述固定桩包括圆筒和其内腔中设有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下端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上端与所述嵌套柱连接,在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簧高度高于圆筒高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设计能够令套设在嵌套柱上的管状零件冲压过程中有向下的轻微位移(由于在冲压过程中,第二压料板受挤压第二弹簧压缩从而第二压料板向下移动漏出嵌在其中的冲头),从而所述第三弹簧的设置能够允许嵌套柱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起到对嵌套柱的缓冲作用。同时,在将管状零件套设在所述嵌套柱上时,弹簧对其支撑作用使前套柱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易于上料。所述圆筒保持第三弹簧在压缩伸展过程中不会歪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连接优选使用铆接。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的嵌套柱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的嵌套柱侧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模板;2、下模板;3、行程导柱;4、第一弹簧;5、第一压料板;6、第二弹簧;7、第二压料板;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冲头;11、嵌套柱;12、凸台;13、圆筒;14、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和行程导柱3和冲头10,所述上模板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直设置的所述行程导柱3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通过第一弹簧4与其连接的第一压料板5,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通过第二弹簧6与其连接的第二压料板7,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相对,所述第一压料板5的下端面和第二压料板7的上端面均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且所述半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上,所述上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包覆所述第一压料板5,且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压料板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包覆所述第二压料板7,且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料板7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冲头10沿所述半圆形的径向可移动的嵌入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中,所述冲头10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或第二固定板9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相互挤压时,所述冲头10伸入凹槽中进行冲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和行程导柱(3)和冲头(10),所述上模板(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直设置的所述行程导柱(3)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通过第一弹簧(4)与其连接的第一压料板(5),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通过第二弹簧(6)与其连接的第二压料板(7),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相对,所述第一压料板(5)的下端面和第二压料板(7)的上端面均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且所述半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上,所述上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包覆所述第一压料板(5),且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压料板(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包覆所述第二压料板(7),且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料板(7)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冲头(10)沿所述半圆形的径向可移动的嵌入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中,所述冲头(10)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或第二固定板(9)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相互挤压时,所述冲头(10)伸入凹槽中进行冲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零件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和行程导柱(3)和冲头(10),所述上模板(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直设置的所述行程导柱(3)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通过第一弹簧(4)与其连接的第一压料板(5),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通过第二弹簧(6)与其连接的第二压料板(7),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7)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相对,所述第一压料板(5)的下端面和第二压料板(7)的上端面均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且所述半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上,所述上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包覆所述第一压料板(5),且第一固定板(8)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压料板(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包覆所述第二压料板(7),且第二固定板(9)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料板(7)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冲头(10)沿所述半圆形的径向可移动的嵌入所述第一压料板(5)和第二压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东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