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94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及装置,属于变负荷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变负荷指令,确定目标负荷;获取燃煤电站的初始负荷;依据负荷增量函数计算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增量,负荷增量函数为S曲线函数;依据初始负荷、目标负荷及当前负荷增量生成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变负荷指令变负荷指令在变负荷初始阶段平缓变化;在变负荷中段,变负荷速率快速变化;在变负荷末段,提前降低变负荷指令变化速率,从而有效解决了线性变负荷过程中因热惯性导致锅炉效率下降、汽水参数不稳定及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负荷控制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及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燃煤电站长期处于变负荷的瞬态过程之中,在机组频繁升降负荷过程之中,由于燃煤电站具有很大的热惯性,造成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参数控制效果差,温度、压力波动强烈,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甚至威胁到机组的运行安全。现有的变负荷指令往往为线性变负荷指令,但是燃煤电站的热惯性是制约燃煤电站变负荷速率的关键问题,在燃煤电站的变负荷初期,若迅速改变煤量,必然会导致锅炉效率下降、汽水参数不稳定、控制效果变差。因此,亟待开展燃煤电站的优化控制技术,提高燃煤电站的运行水平和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是通过使燃煤电站的变负荷指令满足S曲线函数,以解决现有燃煤电站为线性变负荷指令未考虑热惯性导致机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变负荷指令,确定目标负荷;获取所述燃煤电站的初始负荷;依据负荷增量函数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增量,所述负荷增量函数为以时间为横轴、以负荷增量为纵轴的S曲线函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包括: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变负荷指令时,从所述新的变负荷指令中获取新的目标负荷,以所述新的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变负荷指令时,从所述新的变负荷指令中获取新的目标负荷,以所述新的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包括: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升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一升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升负荷指令的第一升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第一升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降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一降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降负荷指令的第一降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第一降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升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二降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降负荷指令的第二降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为所述初始负荷,以所述第二降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降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二升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升负荷指令的第二升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为所述初始负荷,以所述第二升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还包括:当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的绝对值小于目标负荷增量的绝对值时,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目标负荷增量的绝对值时,以所述目标负荷为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所述目标负荷增量为所述目标负荷与所述初始负荷的差值,所述当前负荷增量为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与所述初始负荷的差值。可选地,所述负荷增量函数包括第一负荷增量函数及第二负荷增量函数,所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还包括: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升负荷指令时,调用第一负荷指令模型生成第一负荷指令;以及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降负荷指令时,调用第二负荷指令模型生成第二负荷指令;所述第一负荷指令模型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第一当前负荷增量构建得到,所述第二负荷指令模型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第二当前负荷增量构建得到,所述第一当前负荷增量依据所述第一负荷增量函数得到,所述第二当前负荷增量依据所述第二负荷增量函数得到。可选地,所述第一负荷指令模型,包括:其中,P为负荷指令,P0为初始负荷,P1为升负荷时的目标负荷,△P1为第一负荷增量,t为时间,t0为变负荷所需时间,a,b,ts为常数,e为自然常数。可选地,所述第二负荷指令模型,包括:其中,P为负荷指令,P0为初始负荷,P2为降负荷时的目标负荷,△P2为第二负荷增量,t为时间,t0为变负荷所需时间,a,b,ts为常数,e为自然常数。可选地,ts的计算公式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变负荷指令,确定目标负荷;第二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燃煤电站的初始负荷;计算模块,被配置为依据负荷增量函数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增量,所述负荷增量函数为以时间为横轴、以负荷增量为纵轴的S曲线函数;指令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变负荷指令满足预设的S曲线函数,令变负荷指令在变负荷初始阶段平缓变化,从而使得变负荷指令对应的控制指令缓慢变化,以减小热惯性的影响,有效避免了由于对应控制指令变化过快,在热惯性的影响下导致汽水参数大幅波动从而影响控制稳定性的问题;而在变负荷中段,变负荷速率高于线性变负荷,使得机组的汽水参数稳定、快速的变化;在变负荷末段,提前降低变负荷指令变化速率,从而利用热惯性使得汽水参数稳定的接近目标值,有效避免了变负荷过程结束时的汽水参数波动,从而有效解决了线性变负荷过程中锅炉效率下降、汽水参数不稳定及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升负荷负荷指令变化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降负荷负荷指令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装置的装置示意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响应于接收到的变负荷指令,确定目标负荷;/n获取所述燃煤电站的初始负荷;/n依据负荷增量函数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增量,所述负荷增量函数为以时间为横轴、以负荷增量为纵轴的S曲线函数;/n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变负荷指令,确定目标负荷;
获取所述燃煤电站的初始负荷;
依据负荷增量函数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增量,所述负荷增量函数为以时间为横轴、以负荷增量为纵轴的S曲线函数;
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
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变负荷指令时,从所述新的变负荷指令中获取新的目标负荷,以所述新的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变负荷指令时,从所述新的变负荷指令中获取新的目标负荷,以所述新的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包括:
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升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一升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升负荷指令的第一升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第一升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
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降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一降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降负荷指令的第一降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第一降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
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升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二降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降负荷指令的第二降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为所述初始负荷,以所述第二降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
当所述变负荷指令为降负荷指令时,若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当前负荷未达到所述目标负荷,且接收到新的第二升负荷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升负荷指令的第二升负荷目标负荷,以所述燃煤电站的当前负荷为所述初始负荷,以所述第二升负荷目标负荷作为所述目标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煤电站热惯性的自适应变负荷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生成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还包括:
当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的绝对值小于目标负荷增量的绝对值时,依据所述初始负荷、所述目标负荷及所述当前负荷增量计算所述燃煤电站的负荷指令;
当所述当前负荷增量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目标负荷增量的绝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卫梁凌李庚达刘淼谢天王昕张婷刘明严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