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654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包括喷管、喷嘴、导流扇;喷管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连接;喷嘴形成在喷管的顶部,喷嘴包括散流嘴和形成在散流嘴下方的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第一缩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的直径,喷嘴的底部形成有进水孔,散流嘴与进水孔连通形成输液管道;导流扇设置在喷管的内部以用于分散导流喷管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在喷头内设置的喷嘴和导流扇,配液管道向喷头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由进水孔进入后,依次经由导流扇、第二缩径段、第一缩径段,最终经散流嘴向外喷射出雾化的雾滴,导流扇对有机吸收剂导流,使有机吸收剂均匀分散在喷嘴内而不会堵塞喷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印刷涂料和电子等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工业行业发展将会产生并排放出大量的VOCs,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VOCs在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和进行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大气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而PM2.5和O3是造成我国目前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中。VOCs废气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具有低含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VOCs废气因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扩散性以及化学毒性,一旦排入大气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治理VOCs废气比较普遍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生物降解法及热破坏法。通常采用有机吸收剂对VOCs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清洗,并对清洗后的有机吸收剂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以对有机吸收剂进行重复利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VOCs废气处理装置使用有机吸收剂时,VOCs废气与有机吸收剂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VOCs废气的反应、吸收、分离和沉淀效果不佳,而影响有机吸收剂的重复利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与VOCs废气有效接触、均匀喷洒有机吸收剂的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包括喷管、喷嘴和导流扇;所述喷管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连接,用于输送有机吸收剂;所述喷嘴形成在喷管的顶部,所述喷嘴包括散流嘴和形成在散流嘴下方的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所述第一缩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的直径,以用于与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的粘度相配合并在散流嘴的作用下喷出雾滴与VOCs废气反应,所述喷嘴的底部形成有进水孔,所述散流嘴与进水孔连通形成输液管道;所述导流扇设置在喷管的内部以用于分散所述喷管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扇通过连接板与喷管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喷管的进液端的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扇上的扇叶数量为5个。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扇的扇叶投影高度为12mm,所述扇叶的厚度为0.9mm,所述第一缩径段的高度为8.7mm,第一缩径段的顶部内径为3.5mm,第一缩径段的缩径口角度为86°,所述第二缩径段的高度为7mm,第二缩径段的顶部内径为5mm,第二缩径段的缩径口角度为5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扇的扇叶投影高度为12mm,所述扇叶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一缩径段的高度为6.2mm,第一缩径段的顶部内径为1.8mm,第一缩径段的缩径口角度为80°,所述第二缩径段的高度为9.6mm,第二缩径段的顶部内径为4.0mm,第二缩径段的缩径口角度为6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头的长度为35mm,所述喷管的长度为18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管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2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嘴的顶面呈倒球台状以用于提高喷嘴的雾化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管外径与外接的配液管道的外径相同,且在该喷管的底部形成有坡口以用于与配液管道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管、喷嘴和导流扇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在喷头内设置的喷嘴和导流扇,配液管道向喷头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由进水孔进入后,依次经由导流扇、第二缩径段、第一缩径段,最终经散流嘴向外喷射出雾化的雾滴,导流扇对有机吸收剂导流,使有机吸收剂均匀分散在喷嘴内,避免造成堵塞喷头的问题。2.第二缩径段及第一缩径段形成的弯折通道延长了VOCs废气的路径,提高了有机吸收剂与VOCs废气的接触时间,使VOCs废气能够被有机吸收剂充分吸收,能够高效去除VOCs废气。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导流扇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2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管2、喷嘴3、导流扇4、进水孔5、散流嘴6、第一缩径段7、第二缩径段8、连接板9、扇叶10、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决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喷头的长度为35mm,包括喷管1、喷嘴2、导流扇3,喷嘴2的长度为17mm;上述喷管1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连接,用于输送有机吸收剂;进一步地说,喷管1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采用焊接连接,喷管1的长度为18mm,喷管1的外径为21mm,内径为15mm,喷管1与外接的配液管道的外径相同。上述喷嘴2形成在喷管1的顶部,喷嘴2包括散流嘴5和形成在散流嘴5下方的第一缩径段6和第二缩径段7,第一缩径段6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7的直径,以用于与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的粘度相配合并在散流嘴5的作用下喷出雾滴与VOCs废气反应,喷嘴2的底部形成有进水孔4,散流嘴5与进水孔4连通形成输液管道;进一步地说,喷嘴2顶端设置的散流嘴5的口径为1.8mm,散流嘴5的顶部与喷管1之间距离为1.3mm,散流嘴5上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与进水孔4之间连通形成输液管道。进一步地说,第一缩径段6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7的直径,第一缩径段6的缩径口角度86°(该缩径口角度为第一缩径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一缩径段6的顶部内径为3.5mm,第一缩径段6的高度为8.7mm。进一步地说,第二缩径段7的顶部内径为5mm,第二缩径段7的高度为7mm,第二缩径段7的缩径口角度为54°(该缩径口角度为第二缩径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过第一缩径段6与第二缩径段7能够与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的粘度配合,散流嘴5产生雾滴与VOCs废气进行高效反应。上述导流扇3设置在喷管1的内部以用于分散导流喷管1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进一步地说,导流扇3通过连接板8设置在喷管1的内部,连接板8设与喷管1的内壁上,且该连接板8设置在喷管1的进液端的上方3mm处,导流扇3与连接板8点焊连接,以用于分散喷嘴2内的有机吸收剂。进一步地说,导流扇3包括5个扇叶9和1个转动轴10,5个扇叶9以转动轴10为轴螺旋设置,每个扇叶9的厚度为0.9mm,每个扇叶9的投影高度为12mm,扇叶9实度为150%,扇叶角为35°。进一步地说,喷管1、喷嘴2和导流扇3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在进入喷头的压力不同时,喷出的喷出流量、雾滴直径、充实长度的参数如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喷嘴和导流扇;/n所述喷管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连接,用于输送有机吸收剂;/n所述喷嘴形成在喷管的顶部,所述喷嘴包括散流嘴和形成在散流嘴下方的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所述第一缩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的直径,以用于与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的粘度相配合并在散流嘴的作用下喷出雾滴与VOCs废气反应,所述喷嘴的底部形成有进水孔,所述散流嘴与进水孔连通形成输液管道;/n所述导流扇设置在喷管的内部以用于分散所述喷管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VOCs废气处理装置的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喷嘴和导流扇;
所述喷管的底部与外部的配液管道连接,用于输送有机吸收剂;
所述喷嘴形成在喷管的顶部,所述喷嘴包括散流嘴和形成在散流嘴下方的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所述第一缩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缩径段的直径,以用于与输送的有机吸收剂的粘度相配合并在散流嘴的作用下喷出雾滴与VOCs废气反应,所述喷嘴的底部形成有进水孔,所述散流嘴与进水孔连通形成输液管道;
所述导流扇设置在喷管的内部以用于分散所述喷管内输送的有机吸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扇通过连接板与喷管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喷管的进液端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扇上的扇叶数量为5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扇的扇叶投影高度为12mm,所述扇叶的厚度为0.9mm,所述第一缩径段的高度为8.7mm,第一缩径段的顶部内径为3.5mm,第一缩径段的缩径口角度为86°,所述第二缩径段的高度为7mm,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庆忠王少杰祁向东骆芃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