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565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色谱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装配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反向功能部件,所述主体部件包括柱体和与所述柱体相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柱体的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柱体的一端的边缘向中心倾斜形成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接头呈开口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可拆卸的倒扣装配在所述柱体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层析色谱柱可重复使用,保证装填和反向洗脱成功率,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
本技术属于色谱分离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
技术介绍
在化工领域,层析色谱柱是分离混合物常用的设备。层析色谱柱为具有特定长高比例的圆柱形容器,其中填充有特定量的吸附剂,通常选择多孔的、具有极性或者非极性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分离过程中,将需分离的产品溶于有机溶剂中,自上而下流经吸附剂,因产品中的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的不同,所以各个组分流出层析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通过接收不同时间段的洗脱液,可达到将混合产品中的不同组分分离的目的。在进行复杂基质环境样本,如烟道灰、底泥等,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氯萘、多溴联苯醚等,的实验室前处理净化过程中,为了分离去除提取液中的干扰物,保证痕量目标化合物(数量级10-12g)的仪器检出,常使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干扰物。但是,活性碳虽然能够有效吸附干扰物,也对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洗脱溶剂。然而,正向上样和预淋洗后,进行反向洗脱可大大节约洗脱溶剂的使用量。相关标准方法(如EPAMethod1613)给出了使用玻璃管自制简易的可用于反向洗脱的层析色谱柱,如图1所示,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为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首先,手工截取一段长度适合的玻璃管,将开口处用酒精喷灯烧制平滑。装填色谱柱前,运用玻璃棉3堵住一端(距开口一定距离),装填固定相2,所述固定相2可为活性炭填料,然后将固定相2活化、添加样品和预淋洗后,用玻璃棉3从玻璃管另一端堵住色谱柱填料,将色谱柱倒置,再进行反向洗脱。该标准方法里明确指出,此种方法可能由于固定相松动出现裂纹或断层,出现此种情况色谱柱必须废弃;此外反向洗脱时固定相可能随洗脱液进入接收瓶,出现此种情况需要再进行过滤处理。上述相关标准方法建议的自制简易色谱柱装填方法步骤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操作人员具有基本的玻璃工制作技艺和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存在一些风险:(1)由于玻璃管内壁平滑且无瓶颈构造,固定相填料可能随玻璃棉缝隙处漏下,或玻璃棉可能随预淋洗液的洗脱而移动,从而造成色谱柱填料装填不实,预淋洗后固定相出现裂痕或断层,只能丢弃;(2)在反向洗脱时,同上述原因,活性炭很容易被淋洗至接收瓶中,还需要单独进行过滤处理。虽然玻璃管成本很便宜,但是活性炭成本很高,一旦装填不成功,将大大提高实验成本。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保证装填与洗脱成功率的色谱柱来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保证装填和反向洗脱成功率,操作简单的层析色谱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装配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反向功能部件,所述主体部件包括柱体和与所述柱体相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柱体的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柱体的一端的边缘向中心倾斜形成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接头呈开口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可拆卸的倒扣装配在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三漏斗结构,所述第三漏斗结构的最低端与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还包括沿所述第三漏斗结构的漏斗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上设置内磨口。进一步的,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头,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为沿所述柱体周向设置的环形接头,所述连接部为沿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漏斗口周向设置的连接环,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连接环上时,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与所述环形接头的外壁相接触,或者所述连接环的外壁与所述环形接头的内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接头设置外磨口和内磨口,所述连接环设置内磨口,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连接环上时,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与所述环形接头的外壁磨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接头的外壁上设置内/外螺纹,相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上设置外/内螺纹,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连接环上时,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与所述环形接头的外壁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和/或第二漏斗结构的最低端设有阀门。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件和连接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第一倒钩,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环上的第二倒钩,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连接绳,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连接环上时,所述弹性连接绳将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层析色谱柱,能够实现普通层析柱的相关功能,包括手动装填固定相,正向上样,正向淋洗,连接反向功能部件后可进行反向上样、淋洗。这种色谱柱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可保证手动装填成功率,不会因为固定相装填不严实而废弃;也保证反向洗脱时固定相不会从色谱上被淋洗入收集瓶,从而免去再过滤膜净化的步骤,洗脱液可浓缩直接仪器测定。2、本技术的层析色谱柱,与普通层析色谱柱相比,通过增加相应反向功能部件的设计,可实现正反向洗脱随时切换,切换操作简单,并可多次重复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标准方法的双向色谱柱。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色谱柱正向使用时主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色谱柱的反向功能部件。图4为本是技术实施例的色谱柱反向脱洗时主体部件与方向功能部件的装配图。其中:1为柱体,2为固定相,3为玻璃棉,4为第一漏斗结构,5为第二漏斗结构,6为第三漏斗结构,7为环形壁,8为连接环,9为环形接头,10阀门,11为第一倒钩,12为第二倒钩。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装配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反向功能部件,所述主体部件包括柱体和与所述柱体相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柱体的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柱体的一端的边缘向中心倾斜形成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接头呈开口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可拆卸的倒扣装配在所述柱体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装配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反向功能部件,所述主体部件包括柱体和与所述柱体相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柱体的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柱体的一端的边缘向中心倾斜形成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接头呈开口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可拆卸的倒扣装配在所述柱体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三漏斗结构,所述第三漏斗结构的最低端与所述第一漏斗结构的最低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还包括沿所述第三漏斗结构的漏斗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上设置内磨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头,所述反向功能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正反向洗脱层析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为沿所述柱体周向设置的环形接头,所述连接部为沿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漏斗口周向设置的连接环,所述第二漏斗结构倒扣装配在所述连接环上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吉成杨昕蕊朱桢磊金军王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