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43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薄膜,防护薄膜的两端连接有粘附垫且中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贴合连接有两组易撕膜,两组易撕膜对称设置且中部连接处贴合连接,易撕膜的外端与环形槽的两端一体成型,易撕膜的中部连接处均连接有拉片,粘附垫包括与防护薄膜一体成型的外膜和粘附在外膜内侧的离型纸,外膜与离型纸之间填充有粘附胶体,环形槽的底部粘附有吸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对剖腹产伤口上药时进行辅助防护的薄膜,在喷药的过程中可以减小药物扩散到伤口外围的皮肤并且可以对多余的药水可以达到对流收纳的目的,便于提高上药时的清洁度,并且为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妇产科产后护理
,具体为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胎位不正或是存在难产风险的孕妇,医生往往会采用剖腹产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剖腹产后需要对伤口进行上药护理,减小伤口感染的可能性。然而,现有的对于剖腹产上药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为了减小伤口在上药过程中的疼痛,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性的对伤口进行喷药或是熏药处理,然而这样的上药方式容易导致药物喷洒到伤口外侧的皮肤上,难以进行清洁,容易导致细菌滋生等问题的出现。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薄膜,所述防护薄膜的两端连接有粘附垫且中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贴合连接有两组易撕膜,两组易撕膜对称设置且中部连接处贴合连接,所述易撕膜的外端与环形槽的两端一体成型,所述易撕膜的中部连接处均连接有拉片;r>所述粘附垫包括与防护薄膜一体成型的外膜和粘附在外膜内侧的离型纸,所述外膜与离型纸之间填充有粘附胶体;所述环形槽的底部粘附有吸附膜,所述吸附膜采用硅胶材料且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吸附孔,所述吸附孔呈内凹的半球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一侧均匀刻有两段长度刻度线,两组长度刻度线从内到外为0cm-15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薄膜为双层结构且形成有容纳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容纳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薄膜厚度为8mm-12mm,所述外膜为4mm-6mm,所述离型纸为2mm-4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对剖腹产伤口上药时进行辅助防护的薄膜,在喷药的过程中可以减小药物扩散到伤口外围的皮肤并且可以对多余的药水可以达到对流收纳的目的,便于提高上药时的清洁度,并且为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环形槽的底部结构图。图中:1-防护薄膜,2-粘附垫,3-环形槽,4-易撕膜,5-拉片,6-外膜,7-离型纸,8-粘附胶体,9-吸附膜,10-吸附孔,11-长度刻度线,12-容纳腔,13-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包括防护薄膜1,防护薄膜的两端连接有粘附垫2且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环形槽3上贴合连接有两组易撕膜4,两组易撕膜4对称设置且中部连接处贴合连接,易撕膜4的外端与环形槽3的两端一体成型,易撕膜4的中部连接处均连接有拉片5;粘附垫2包括与防护薄膜1一体成型的外膜6和粘附在外膜6内侧的离型纸7,外膜6与离型纸7之间填充有粘附胶体8,通过粘附胶体8可以达到对防护薄膜1两端贴附在皮肤上;环形槽3的底部粘附有吸附膜9,吸附膜9采用硅胶材料且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吸附孔10,吸附孔10呈内凹的半球状结构,通过吸附膜9以及底部开设有吸附孔10可以提高吸附膜9与伤口外围皮肤的贴合度,减小药液外流并挺配合导流槽13和容纳槽12对药液进行收纳。附注:外膜6的贴附处远离伤口。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环形槽3的一侧均匀刻有两段长度刻度线11,两组长度刻度线11从内到外为0cm-15cm,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根据伤口的大小进行自助调节环形槽3缺口的大小,便于进行上药。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防护薄膜1为双层结构且形成有容纳腔12,配合导流槽13可以达到对多余药液收纳的目的。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环形槽3的内壁开设有导流槽13,导流槽13与容纳腔12相连通,可以将多余的药液通过导流槽13导流至容纳槽12内,从而达到收纳的目的。具体地,防护薄膜1厚度为8mm-12mm,外膜6为4mm-6mm,离型纸7为2mm-4mm。在使用时:本技术当需要进行上药时,使用者可以根据伤口的长度对应撕开易撕膜4并将缺口对准伤口,然后将离型纸7揭开并将外膜6贴附在皮肤上达到固定的目的,医护人员进行上药,上药的过程中通过防护薄膜1将外溅的药物阻隔,并将外流的药物通过导流槽13导流至容纳槽12内,从而达到收纳的目的,该薄膜为一次性使用。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产后护理
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薄膜(1),所述防护薄膜的两端连接有粘附垫(2)且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所述环形槽(3)上贴合连接有两组易撕膜(4),两组易撕膜(4)对称设置且中部连接处贴合连接,所述易撕膜(4)的外端与环形槽(3)的两端一体成型,所述易撕膜(4)的中部连接处均连接有拉片(5);/n所述粘附垫(2)包括与防护薄膜(1)一体成型的外膜(6)和粘附在外膜(6)内侧的离型纸(7),所述外膜(6)与离型纸(7)之间填充有粘附胶体(8);/n所述环形槽(3)的底部粘附有吸附膜(9),所述吸附膜(9)采用硅胶材料且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吸附孔(10),所述吸附孔(10)呈内凹的半球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产后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薄膜(1),所述防护薄膜的两端连接有粘附垫(2)且中部开设有环形槽(3),所述环形槽(3)上贴合连接有两组易撕膜(4),两组易撕膜(4)对称设置且中部连接处贴合连接,所述易撕膜(4)的外端与环形槽(3)的两端一体成型,所述易撕膜(4)的中部连接处均连接有拉片(5);
所述粘附垫(2)包括与防护薄膜(1)一体成型的外膜(6)和粘附在外膜(6)内侧的离型纸(7),所述外膜(6)与离型纸(7)之间填充有粘附胶体(8);
所述环形槽(3)的底部粘附有吸附膜(9),所述吸附膜(9)采用硅胶材料且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吸附孔(10),所述吸附孔(10)呈内凹的半球状结构。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亚红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