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徽专利>正文

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8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它包括卡片主体、LED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卡片主体内的灯光控制器、稳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稳压模块、灯光控制器和LED模块依次相连;所述LED模块由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的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两侧的卡片主体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注射孔;每个所述注射孔的四周设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灯光控制器相连的电源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辅助工具,特别是公开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
技术介绍
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众多,但由于注射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注射部位硬结、感染、化脓的病例与日俱增。这不仅会造成胰岛素疗效的下降,也会增加社会的医疗负担。按照目前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腹部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应该在耻骨联合上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且胰岛素注射需要进行注射部位的轮换,连续两次注射间隔至少大于1cm,避免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的产生。目前现存的辅助腹部药物注射的卡片,虽然可以辅助患者在正确的位置注射,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仍不能准确地避开近期已注射过胰岛素的位置,从而没有达到注射部位轮换的效果。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皮下注射后,针头在皮肤内至少停留6~10s拔针保留时间是合适的,可以保证胰岛素能充分的在皮下吸收,过快地拔针会造成胰岛素的外漏,这就对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提出了更高的注射要求。以往设计的注射辅助卡片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易于实现,方便老年患者进行注射药物的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包括卡片主体、LED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卡片主体内的灯光控制器、稳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稳压模块、灯光控制器和LED模块依次相连;所述LED模块由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的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两侧的卡片主体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注射孔;每个所述注射孔的四周设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灯光控制器相连的电源开关;每相邻2个所述注射孔之间的间距为10~20mm;所述LED模块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灯顺序形成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只亮灯一次,所有发光二极管亮灯完成后完成一个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亮灯时、与上一个亮灯的发光二极管之间至少间隔1个注射孔。所述灯光控制器为控制芯片。所述注射孔的直径为10~20mm。所述卡片主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灯光控制器相连的闪烁开关,通过触发所述闪烁开关,所述灯光控制器控制所述亮灯的发光二极管进行闪烁,闪烁时间为10-20秒。所述电源模块为DC-DC电路。所述稳压模块为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注射孔的数量为24~40个。所述卡片主体的两侧设有固定挂扣。所述定位孔与相邻的注射孔之间的间距为25mm~5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卡片主体的注射孔周围设置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的亮灯对患者进行注射孔位置的引导,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对注释停留时间进行提示,以实现注射部位轮换和注射停留时间提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框结构示意图。其中:1、卡片主体;2、LED模块;201、发光二极管;3、灯光控制器;4、稳压模块;5、电源模块;6、固定挂扣;7、定位孔;8、注射孔;9、电源开关;10、闪烁开关。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本技术包括卡片主体1、LED模块2、分别固定在所述卡片主体1内的灯光控制器3、稳压模块4和电源模块5;所述卡片主体1的两侧设有固定挂扣6。所述电源模块5、稳压模块4、灯光控制器3和LED模块2依次相连;所述LED模块2由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3相连的发光二极管201,所述卡片主体1的中心设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两侧的卡片主体1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注射孔8;每个所述注射孔8的四周设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201,所述卡片主体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5和灯光控制器3相连的电源开关9。所述定位孔7与相邻的注射孔8之间的间距为25mm~50mm,优选40mm,所述定位孔7的孔径为20-30mm,优选25mm。所述注射孔8的直径为10~20mm,优选10mm;所述注射孔8的数量为14~40个;优选36个。每相邻2个所述注射孔8之间的间距为10~20mm,优选10mm。所述LED模块2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3控制发光二极管201的亮灯顺序形成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201只亮灯一次,所有发光二极管201亮灯完成后完成一个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201亮灯时、与上一个亮灯的发光二极管201之间至少间隔1个注射孔8,优选间隔2个以上的注射孔8;所述电源开关9每启动一次,仅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201。所述卡片主体1上还设有与所述灯光控制器3相连的闪烁开关10,通过触发所述闪烁开关10,所述灯光控制器3控制所述亮灯的发光二极管201进行闪烁,闪烁时间为10-20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闪烁开关10与所述电源开关9可以集成在同一个开关上。所述灯光控制器3为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采用芯片PIC16LF1508/9。所述电源模块5为DC-DC电路。所述稳压模块4为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灯光控制器3还可以采用宏晶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TC89C51、Intel80C51、STMSTM8L系列或STM8S系列芯片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中,所述LED模块2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3控制亮灯顺序、以及所述灯光控制器3控制所述亮灯的发光二极管201进行闪烁的本身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案是将灯光控制的硬件结构应用到注射辅助卡中,并结合注射孔8的位置对注射辅助卡进行的改进。在具体实施时,所述LED模块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3控制发光二极管201依次进行顺序亮灯,可以通过将依次顺序亮灯的发光二极管201,排列在不同的注射孔8位置,来实现注射孔8亮灯位置的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片主体、LED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卡片主体内的灯光控制器、稳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稳压模块、灯光控制器和LED模块依次相连;所述LED模块由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的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两侧的卡片主体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注射孔;每个所述注射孔的四周设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灯光控制器相连的电源开关;/n每相邻2个所述注射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20mm;所述LED模块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灯顺序形成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只亮灯一次,所有发光二极管亮灯完成后完成一个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亮灯时、与上一个亮灯的发光二极管之间至少间隔1个注射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片主体、LED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卡片主体内的灯光控制器、稳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稳压模块、灯光控制器和LED模块依次相连;所述LED模块由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的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两侧的卡片主体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注射孔;每个所述注射孔的四周设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卡片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灯光控制器相连的电源开关;
每相邻2个所述注射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20mm;所述LED模块通过所述灯光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灯顺序形成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只亮灯一次,所有发光二极管亮灯完成后完成一个亮灯周期;在一个亮灯周期内,每个发光二极管亮灯时、与上一个亮灯的发光二极管之间至少间隔1个注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助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控制器为控制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皮下注射糖尿病药物的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徽杨架林任婉英浦苏颖付巍慎谭学乾
申请(专利权)人:郑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