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3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通过三通连接装置连接,所述三通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径自其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变大,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具有相互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三接头,该第三接头上设有盖帽口,该盖帽口上连接有盖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便引流装置操作简单,各管道连接简易,功能多样化,引流管腔可根据病人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内径适合病人大小的肛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便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便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所用到的大便引流装置,大多是引流管与引流袋一体成型,其不方便后续的大便倾倒及检测操作,而且引流管为软管,在引流时,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会出现弯折,容易造成堵塞,不便于引流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便引流装置,引流袋方便拆卸,引流顺畅、不易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为插入部,引流管的后端为引流部,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通过三通连接装置连接,所述三通连接装置包括圆管状的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径自其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变大,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为沿其径向上的对称面呈镜像对称的结构,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卡槽,且每个所述卡槽均沿连接装置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槽的槽底具有相互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每个所述卡槽的平面部的远离该卡槽的曲面部的一边与下一所述卡槽的远离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每个所述卡槽的曲面部远离该卡槽的平面部的一边与上一所述卡槽的靠近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三接头,该第三接头上设有盖帽口,该盖帽口上连接有盖帽。本技术的大便引流装置操作简单,各管道连接简易,功能多样化,引流管腔可根据病人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内径适合病人大小的肛管,如内径为6.5、7.0、7.5、8.0等,成人、小儿均可使用;引流管材质为硅胶软管,防止因管道太硬给病人肛周皮肤及直肠粘膜造成压伤。本技术的引流管和引流袋采用三通连接装置连接,三通连接装置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与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使得引流袋和引流管可方便拆卸,便于引流管在病人体腔内置管,减少了引流管多次拔出导致病人皮肤黏膜的损伤。在三通连接装置的外壁上开设多个卡槽,使得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稳固,避免接头松脱导致大便外溢,引流袋更换起来也方便。卡槽的槽底由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构成,如此,可以防止卡槽内出现弯折口,减少使用过程中卡槽处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三通连接装置中部设有盖帽口,方便留取标本,引流管阻塞时可以通过盖帽口冲洗管腔,保持引流通畅。三通连接装置整体呈两头细中间粗的形状,可以避免因长时间的引流操作,三通连接装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三通连接装置出现弯折损坏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具有两个环形的凸起部,两所述凸起部均沿所述插入部的周向凸起,两所述凸起部之间设有气囊,该气囊上连接有注气管。在插入部上固定气囊,注气管的端头连接注射器,引流管插入人体腔内时,通过注射器为气囊充气,可以有效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同时注射器还能够监控气囊内的压力是否足够。插入部的外壁上具有两个环形凸起,将气囊设置在两凸起之间,使得气囊的位置更加稳固,防止引流管在插入体腔内时,气囊出现脱落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为弹头状,所述插入部的前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插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插入部前端采用弹头样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置管过程中给病人的皮肤黏膜造成损伤。在插入部设置位于前端的引流孔和侧部的侧孔,可防止发生堵塞,使得引流过程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引流部上连接有支管,该支管上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支管上设有支管开关夹,所述引流部上设有引流开关夹,支管开关夹和引流开关夹的结构同止水夹的结构,所述引流部的外壁上设有深度刻度,使得引流管插入深度记录方便、观察方便、各班交接也方便。支管可连接注射器和输液器,可以灌肠,也可以用药直达病灶,不仅利于治疗疾病,也为长期卧床病人做好术前肠道准备。优选的,所述引流袋的外表面上设有容量刻度,所述引流袋的顶部连接有挂钩,所述引流袋的底部开设有排便口。引流袋透明,容量刻度使得引流袋的容量标记清楚,方便观察大便的性质、量及颜色等,引流袋上设置挂钩,利于引流袋的床旁固定,防止引流袋掉落在地上,排便口方便倾倒大便,也可留取标本化验,可以在排便口上设置推拉开关,方便操作。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选择内径合适的肛管,然后用石蜡油润滑插入部前端后置入病人体腔,通过注气管向气囊内注气以固定管道,然后利用三通连接装置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在引流过程中,可以通过三通连接装置上的盖帽孔留取标本化验,可以通过支管进行灌肠、用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大便引流装置操作简单,各管道连接简易,功能多样化,引流管腔可根据病人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内径适合病人大小的肛管,如内径为6.5、7.0、7.5、8.0等,成人、小儿均可使用;引流管材质为硅胶软管,防止因管道太硬给病人肛周皮肤及直肠粘膜造成压伤。2、本技术的引流管和引流袋采用三通连接装置连接,使得引流袋和引流管可方便拆卸,便于引流管在病人体腔内置管,减少了引流管多次拔出导致病人皮肤黏膜的损伤。在三通连接装置的外壁上开设多个卡槽,使得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稳固,避免接头松脱导致大便外溢,引流袋更换起来也方便。卡槽的槽底由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构成,如此,可以防止卡槽内出现弯折口,减少使用过程中卡槽处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三通连接装置中部设有盖帽口,方便留取标本,引流管阻塞时可以通过盖帽口冲洗管腔,保持引流通畅。三通连接装置整体呈两头细中间粗的形状,可以避免因长时间的引流操作,三通连接装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三通连接装置出现弯折损坏的情况。3、在插入部上固定气囊,注气管的端头连接注射器,引流管插入人体腔内时,通过注射器为气囊充气,可以有效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同时注射器还能够监控气囊内的压力是否足够。插入部的外壁上具有两个环形凸起,将气囊设置在两凸起之间,使得气囊的位置更加稳固,防止引流管在插入体腔内时,气囊出现脱落的情况。4、插入部前端采用弹头样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置管过程中给病人的皮肤黏膜造成损伤。在插入部设置位于前端的引流孔和侧部的侧孔,可防止发生堵塞,使得引流过程更加顺畅。5、支管可连接注射器和输液器,可以灌肠,也可以用药直达病灶,不仅利于治疗疾病,也为长期卧床病人做好术前肠道准备。6、引流袋透明,容量刻度使得引流袋的容量标记清楚,方便观察大便的性质、量及颜色等,引流袋上设置挂钩,利于引流袋的床旁固定,防止引流袋掉落在地上,排便口方便倾倒大便,也可留取标本化验,可以在排便口上设置推拉开关,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大便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三通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插入部的纵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插入部的纵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大便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大便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为插入部,引流管的后端为引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通过三通连接装置连接,所述三通连接装置包括圆管状的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径自其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变大,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为沿其径向上的对称面呈镜像对称的结构,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卡槽,且每个所述卡槽均沿连接装置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槽的槽底具有相互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每个所述卡槽的平面部的远离该卡槽的曲面部的一边与下一所述卡槽的远离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每个所述卡槽的曲面部远离该卡槽的平面部的一边与上一所述卡槽的靠近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三接头,该第三接头上设有盖帽口,该盖帽口上连接有盖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为插入部,引流管的后端为引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通过三通连接装置连接,所述三通连接装置包括圆管状的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径自其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变大,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为沿其径向上的对称面呈镜像对称的结构,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卡槽,且每个所述卡槽均沿连接装置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槽的槽底具有相互平滑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每个所述卡槽的平面部的远离该卡槽的曲面部的一边与下一所述卡槽的远离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每个所述卡槽的曲面部远离该卡槽的平面部的一边与上一所述卡槽的靠近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一边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三接头,该第三接头上设有盖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英尤建丽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