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家秀专利>正文

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22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床架、置于床架下端转角处的支撑脚、置于支撑脚下端的万向轮、置于床架上的床板,床架两侧的支撑脚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之间设有连接板,床板包括第一放置板、与第一放置板铰接的第二放置板,第一放置板下端与升降结构输出端连接,升降结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放置板上设有辅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弹性囊能根据需要向内部充气,使得弹性囊膨胀到合适的大小,使得患者翻身,另一侧的弹性囊可起到防止翻身过度的作用,很好的保护患者的安全,在不使用时,放掉内部的气体,不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实用性强,且翻身效果好,配合升降结构使得患者的上半部分抬高,更利于翻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翻身护理用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因病瘫而偏袒或者全瘫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患者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居多。很多重症的患者也躺在床上不能动。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在病床上的,便于护理人员进行照顾,便于病人康复,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又出现了语音操作和眼睛操作的电动护理床,既方便了对病人的护理,又丰富了病人的精神娱乐生活。但是,常年躺在床上不能动易导致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并且病人血液循环不通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帮助病人翻身、做一些基础动作。但是每次翻身或者移动的时候需要多个护理人员才能完成,非常麻烦,同时也会造成患者非常不适。现有的护理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护理过程中,不便于对病人进行翻身,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有的翻身的装置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采用很多机械零件组成,容易损坏,不便于维修,且翻身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解决了护理过程中,不便于对病人进行翻身,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有的翻身的装置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采用很多机械零件组成,容易损坏,不便于维修,且翻身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该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床架、置于所述床架下端转角处的支撑脚、置于所述支撑脚下端的万向轮、置于所述床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架两侧的所述支撑脚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放置板、与所述第一放置板铰接的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下端与升降结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板上设有辅助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弹性囊、置于所述弹性囊远离所述第一放置板一端的充气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囊至少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放置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囊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气结构包括与所述弹性囊可拆卸连接的导气管、置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弹性囊一端且给所述弹性囊打气的充气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直线电机、置于所述直线电机输出端的连接轴。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直线电机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放置板下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放置板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放置板长度的三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对于患者的翻身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护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安全,其中的弹性囊能根据需要向内部充气,使得弹性囊膨胀到合适的大小,使得患者翻身,另一侧的弹性囊可起到防止翻身过度的作用,很好的保护患者的安全,在不使用时,放掉内部的气体,不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实用性强,且翻身效果好,配合升降结构使得患者的上半部分抬高,更利于翻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床架、2.支撑脚、3.万向轮、4.床板、5.连接杆、6.连接板、41.第一放置板、42.第二放置板、7.升降结构、8.辅助结构、81.弹性囊、82.充气结构、83.导气管、84.充气装置、71.直线电机、72.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图1-图2示出了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该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床架1、置于所述床架1下端转角处的支撑脚2、置于所述支撑脚2下端的万向轮3、置于所述床架1上的床板4,所述床架1两侧的所述支撑脚2之间设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之间设有连接板6,所述床板4包括第一放置板41、与所述第一放置板41铰接的第二放置板42,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下端与升降结构7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结构7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6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板42上设有辅助结构8。所述辅助结构8包括弹性囊81、置于所述弹性囊81远离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一端的充气结构82。所述弹性囊81至少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放置板42上。所述弹性囊81沿所述床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充气结构82包括与所述弹性囊81可拆卸连接的导气管83、置于所述导气管83远离所述弹性囊81一端且给所述弹性囊81打气的充气装置84。所述升降结构7包括直线电机71、置于所述直线电机71输出端的连接轴72。所述直线电机71远离所述连接轴7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72远离所述直线电机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板42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放置板41长度的三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各个部件的连接是否到位,各个部件是否存在损坏,对于影响使用的部件及时的更换,保证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万向轮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患者扶上该装置,使得患者的上半身放置在第一放置板41上,下半身放置在第二放置板42上,根据需要通过升降结构7将第一放置板41抬起,通过启动直线电机71使得直线电机71带动连接轴72运动,由于第一放置板41与第二放置板42铰接,从而使得第一放置板41抬起,从而使得患者的头部抬起,当需要翻身时,根据翻身的方向选择对应的辅助结构8,向辅助结构8中的弹性囊81中充气,使得弹性囊81膨胀,从而使得置于弹性囊81上的患者向一侧翻身,为了保证安全,也可将另一辅助结构8内充气,避免翻身过度引起的安全问题,翻身后,将弹性囊81内的气体放出,此时的弹性囊81会瘪下去,不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床架(1)、置于所述床架(1)下端转角处的支撑脚(2)、置于所述支撑脚(2)下端的万向轮(3)、置于所述床架(1)上的床板(4),/n所述床架(1)两侧的所述支撑脚(2)之间设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之间设有连接板(6),/n所述床板(4)包括第一放置板(41)、与所述第一放置板(41)铰接的第二放置板(42),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下端与升降结构(7)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结构(7)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6)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板(42)上设有辅助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床架(1)、置于所述床架(1)下端转角处的支撑脚(2)、置于所述支撑脚(2)下端的万向轮(3)、置于所述床架(1)上的床板(4),
所述床架(1)两侧的所述支撑脚(2)之间设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之间设有连接板(6),
所述床板(4)包括第一放置板(41)、与所述第一放置板(41)铰接的第二放置板(42),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下端与升降结构(7)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结构(7)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6)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板(42)上设有辅助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8)包括弹性囊(81)、置于所述弹性囊(81)远离所述第一放置板(41)一端的充气结构(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81)至少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放置板(42)上。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秀朱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魏家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