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4180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属于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技术领域,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放置在冰冻室中冷冻24小时,且冷冻室的冷冻温度在零下25°‑30°,当铁冷冻完成后,放置在空地上静置20分钟,并对其表面进行升温处理,直至铁表面的温度升温至零下5°‑10°,然后将预先处理好的铁投入金属熔炼炉中,并在高温1538‑1600摄氏度下对铁进行加热熔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放置在冰冻室中冷冻24小时,且冷冻室的冷冻温度在零下25°‑30°,从而对铁预先进行冷冻,打破铁分子结构,然后在将其导入高温的金属熔炼炉内,使待熔融的铁经过冷张热缩,从而加快了铁熔融的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缩减了制造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
,具体为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升降系统指用于高空作业的一种特殊设备,其可满足不同作业高度的升降需求,具有升降平稳准确、频繁启动、载重量大等特点,有效解决工业企业中各类升降作业难点,使生产作业轻松自如。然而现有的升降系统中的钢结构在制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熔化钢结构中的铁成分时,由于铁熔融的熔点1538℃,熔炼的时间较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制造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使用率,且现有的升降系统中的钢结构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一般只能在模具的外部对其内部的待成型铸件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其降温效果较差,降低了成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由于铁熔融的熔点1538℃,熔炼的时间较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制造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使用率,且现有的升降系统中的钢结构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一般只能在模具的外部对其内部的待成型铸件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其降温效果较差,降低了成型的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结构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预先准备钢结构生产用原料,磷0.02-0.03%、碳0.1-1.5%、硅0.02-0.03%、纳米碳化硅0.3-0.8%、镍1-3%、锰0.5-1%、锡1.2-1.8%、余量为铁;/n步骤二: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放置在冰冻室中冷冻24小时,且冷冻室的冷冻温度在零下25°-30°,当铁冷冻完成后,放置在空地上静置20分钟,并对其表面进行升温处理,直至铁表面的温度升温至零下5°-10°;/n步骤三:然后将预先处理好的铁投入金属熔炼炉中,并在高温1538-1600摄氏度下对铁进行加热熔化,同时向金属熔炼炉中添加熔炼添加剂,并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升降系统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先准备钢结构生产用原料,磷0.02-0.03%、碳0.1-1.5%、硅0.02-0.03%、纳米碳化硅0.3-0.8%、镍1-3%、锰0.5-1%、锡1.2-1.8%、余量为铁;
步骤二: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放置在冰冻室中冷冻24小时,且冷冻室的冷冻温度在零下25°-30°,当铁冷冻完成后,放置在空地上静置20分钟,并对其表面进行升温处理,直至铁表面的温度升温至零下5°-10°;
步骤三:然后将预先处理好的铁投入金属熔炼炉中,并在高温1538-1600摄氏度下对铁进行加热熔化,同时向金属熔炼炉中添加熔炼添加剂,并利用搅拌器对金属熔炼炉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且以130-200r/min的转速对金属熔炼炉内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持续向金属熔炼炉的内部添加惰性气体,从而得到铁溶液;
步骤四:将磷、碳、硅、纳米碳化硅、镍、锰和锡预先放置在混合搅拌桶内均匀搅拌混合,搅拌转速为200-240r/min,从而得到混合金属原料;
步骤五:将预先混合好的混合金属原料均匀等分成10份,并将分好的混合金属原料陆续导入装有铁溶液的金属熔炼炉的内部,同时金属熔炼炉内部的温度加热至1200-1400摄氏度,同时以330-380r/min的转速对金属熔炼炉内部的混料进行搅拌,从而得到混合金属液;
步骤六:将混合金属液导入浇铸成型机器中浇铸成型,且在浇铸前先对模具进行预先冷冻,且冷冻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然后将混合金属液导入模具内,使其成型,同时成型过程中对待成型的铸件进行降温处理,从而得到成型铸件A,同时将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章玮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红重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