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帆专利>正文

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13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用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上固定架上的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板,下固定架上的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便于患处愈合的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骨科固定架,利用辅助机构可以将患者骨折处两端的肢体向患处拉动,以便于病患进行快速回复,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进行改变,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以进行有益的恢复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
本技术属于骨科领域,具体为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当人们的骨骼受伤或者发生骨折时,一般都会使用创伤骨科固定架对病人的骨折处进行固定。但是,现在医院对病患骨折处大多采用石膏进行固定,此种固定方式在使用时对患处进行全封闭包裹,不利于医护人员在恢复过程中对患处进行复检,并且石膏结构固定导致病患无法在恢复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恢复训练,从而拖慢其恢复进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以此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由此来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有用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上固定架上的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下固定架上的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便于患处愈合的辅助机构。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开设有一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整个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侧壁。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上固定架内侧的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靠近上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安装口延伸至上固定架外侧,所述安装口内端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杆与安装口之间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位于上固定架外侧的一端套设有固定螺母。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固定块连接处均设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固定相连,所述控制旋钮与固定块之间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开设于下连接板内的前后连通的开槽,所述上连接板内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下端开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所述下连接板贯穿通孔延伸至内槽内,所述开槽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远离开槽上端面的一端与内槽底端面之间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表面均覆盖有用于对病患提供保护的软垫层。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有固定架,利用固定机构可以将固定架固定在病患骨折处,从而对骨折处提供支撑力避免受到二次伤害,固定架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保持病患患处的透气性;本技术中设有辅助机构,利用辅助机构可以将患者骨折处两端的肢体向患处拉动,以便于病患进行快速回复,固定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进行改变,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以进行有益的恢复训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架及其附属结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固定架,101、透气孔,2、下固定架,3、安装口,4、固定机构,401、弧形夹板,402、螺纹杆,403、固定螺母,5、固定块,6、上连接板,601、控制旋钮,7、下连接板,8、辅助机构,801、开槽,802、内槽,803、伸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3,安装口3内设有用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4,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上固定架1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板6,下固定架2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板7,上连接板6与下连接板7之间设有便于患处愈合的辅助机构8。更进一步的,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均开设有一组透气孔101,透气孔101贯穿整个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侧壁。更进一步的,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于上固定架1内侧的弧形夹板401,弧形夹板401靠近上固定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2,螺纹杆402贯穿安装口3延伸至上固定架1外侧,安装口3内端侧壁上设有螺纹,螺纹杆402与安装口3之间转动配合,拧动固定螺母403与螺纹杆402之间相互配合,带动弧形夹板401对患者肢体施力,螺纹杆402位于上固定架1外侧的一端套设有固定螺母403。更进一步的,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与固定块5连接处均设有控制旋钮601,控制旋钮601分别与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之间固定相连,转动控制旋钮601来调节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2之间的角度,控制旋钮601与固定块5之间转动相连。更进一步的,辅助机构8包括开设于下连接板7内的前后连通的开槽801,上连接板6内开设有内槽802,内槽802下端开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下连接板7贯穿通孔延伸至内槽802内,在伸缩弹簧803的弹力作用下,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向中间靠拢,开槽801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803,伸缩弹簧803远离开槽801上端面的一端与内槽802底端面之间固定相连。更进一步的,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表面均覆盖有用于对病患提供保护的软垫层。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携带至使用位置,随后将装置整体通过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套设在病患肢体上,调整位置使两者分别位于患处两侧,随后使用固定机构4对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的位置进行固定,拧动固定螺母403与螺纹杆402之间相互配合,带动弧形夹板401对患者肢体施力,从而对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的位置进行固定,开始使用后在伸缩弹簧803的弹力作用下,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向中间靠拢,从而通过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带动病患患处两侧的肢体向患处拉动,在病患病情减轻可以轻微进行活动时,可以通过转动控制旋钮601来调节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2之间的角度,以便于病患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恢复训练。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3),所述安装口(3)内设有用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4),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上固定架(1)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板(6),所述下固定架(2)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板(7),所述上连接板(6)与下连接板(7)之间设有便于患处愈合的辅助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3),所述安装口(3)内设有用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4),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上固定架(1)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上连接板(6),所述下固定架(2)上的固定块(5)上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板(7),所述上连接板(6)与下连接板(7)之间设有便于患处愈合的辅助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均开设有一组透气孔(101),所述透气孔(101)贯穿整个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于上固定架(1)内侧的弧形夹板(401),所述弧形夹板(401)靠近上固定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2),所述螺纹杆(402)贯穿安装口(3)延伸至上固定架(1)外侧,所述安装口(3)内端侧壁上设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帆黄奎
申请(专利权)人:程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