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405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及方法,包含对干化过程产生的废气冷凝液、冷却塔排污水、酸碱中和废水、冲洗废水的处理。针对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氨氮、总氮较高等特征,系统采用分单元、分级、分质的方法进行全流程回收、处理。废水综合COD为1500~2500mg/L、BOD为450~750mg/L、N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污泥处置工艺方案采用干化+热电厂耦合,核心设备选用干化均质机及配套除尘、冷凝设备,热源采用蒸汽。该工艺产生的干化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弱、氨氮高、总氮高等特性,处理不慎,将会影响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环境等。研究显示,污泥干化冷凝水pH为6~9,氨氮、总氮、COD、BOD浓度分别为(550±50)mg/L、(600±55)mg/L、(2500±500)mg/L、(1000±25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市政污泥干化的冷凝液废水,主要由污泥干化冷凝蒸汽冷却形成,污泥干化蒸汽除了粉尘外还有有机物。为了减少冷凝蒸汽中有机物负荷,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处理。利用活性炭处理蒸汽状态下的废水的处理效果比直接将活性炭投到废水中处理效果好,且无污泥产生。对于来水水质中含有较大的颗粒,可通过分级处理的工艺,采用格栅和沉沙相结合的工艺进行预处理。由于冷凝水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较高,对于这种污染物的去除,考虑采用A/O、氧化沟和生物膜法进行处理,对于氮的脱除一般要经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有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处理工艺为格栅→沉砂→初沉→缺氧→二沉池,但是这种工艺得到回用水质无法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准。还有对于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处理工艺仅经过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的工艺,这仅限适于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另外,还有通过“A/O+MBR”这种工艺法来处理干化冷凝废水,出水水质仅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而且这种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便。对于成分复杂的高浓有机污泥干化废水,基于以上常见的污泥干化废水处理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水质特点,对COD、NH3-N、总氮、SS的去除率要求较高,因此,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处理的工艺可采取分级、分质、分单元的思路进行工艺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包含多种来源的废水,可以对各股废水实现分单元处理的过程;有效减小处理负荷、降低处理成本、出水水质好;处理后的出水可以有效回用和循环补水;系统产生的污泥可以实现内部减量处理,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特性。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包括如下单元:设置酸碱废水储存单元,作为干化冷凝器酸碱清洗废水的收集。设置冲洗废水收集单元,用来收集高效除尘器冲洗排水、地面冲洗水,该股水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利用冲洗高效沉淀装置对其处理,出水流至冲洗水池,作为后续回用。设置预处理单元;其中,调节水池主要用于收集废气冷凝液、冷却塔排污水、酸碱废水储存罐来水。来水在调节水池混合,同时采用溶气气浮降低来水中的油污、悬浮物。设置生化单元;首先,将预处理通过水解酸化池来提高水质的可生化性,然后利用多级A/O工艺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氮,该过程中包含硝化液回流和高活性污泥回流。设置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生化单元出水首先流至竖片纤维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滤池出水进入臭氧强氧化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强化对COD的去除。臭氧强氧化装置出水至清水池进行停留,可以作为电厂回用水、冲洗水补水。设置污泥减量单元;包含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减量装置,对于冲洗高效沉淀装置、溶气气浮装置以及生化单元产生的活性污泥,进行收集、浓缩、脱水,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过程,脱水机出泥可以通过螺杆泵送至污泥仓进行干化处理。本专利技术所述冲洗废水收集单元中,冲洗高效沉淀装置设置二段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助凝剂,使废水中悬浮物形成较大的胶体颗粒,从而降低废水中的SS、非溶解态的COD。其中,混合区、絮凝区分别设置搅拌器,沉淀区设置回流泵和排泥泵。本专利技术所述冲洗废水收集单元中,冲洗水池主要收集冲洗高效沉淀装置出水,作为回用。冲洗水池配套设备有冲洗水池提升泵。本专利技术所述预处理单元中,调节水池主要用于收集废气冷凝液、冷却塔排污水、酸碱废水储存罐来水,对其进行混合,可以保障后续工艺的连续进水。本专利技术所述预处理单元中,溶气气浮装置主要利用气浮原理,通过向水中曝气,使细微颗粒表面附着气泡,降低颗粒密度,实现油污、细微颗粒的快速去除。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水解酸化池前端设置进水端,后端设置沉淀区;在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潜水搅拌器,沉淀区设置排泥泵。水解酸化池进水中磷含量相对较低,可能不满足活性污泥生长需要,磷肥加药系统为补磷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一段缺氧池主要作用为反硝化脱氮和少量有机物的去除。一段缺氧池配套设备有潜水搅拌器。设置乙酸钠加药管补充碳源,但只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正常情况下一段缺氧池不加碳源。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一段好氧池主要作用为去除有机物,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一段好氧池配套的设备有:供氧风机、节能曝气器、混合液回流泵(满足回流比400%)、回流泵流量计。当检测到好氧池碱度不足时投加,以保证好氧池内的硝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二段缺氧池主要作用为反硝化脱氮和少量有机物的去除。二段缺氧池配套设备有潜水搅拌器。二段缺氧池前段设置乙酸钠加药口,确保总氮达标去除。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二段好氧池主要作用为去除有机物,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二段好氧池配套的设备有:供氧风机(与一段好氧池共用)、节能曝气器。二段好氧池设置碳酸钠加药补充碱度,仅当一段好氧池正常投加碱度,且检测到二段好氧池碱度不足时考虑投加(正常情况下不作投加)。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化单元中,二沉池主要功能为固液分离。二沉池的设备有:二沉池刮泥机、回流泵和排泥泵。但是,异于传统生化池末端污泥通过测算生化池污泥量和回流比的这种繁琐的工艺操作方法,此次在末端设置两级泥水全分离装置,可根据实际工艺运行要求,只需根据生化池污泥量是否充足这一要求从而实现对于活性污泥的全回流或者全排出操作。二沉池全回流是指污泥全部回流至一段缺氧池、二段缺氧池;全排出是指污泥全部排至污泥浓缩池。该方法依据实际运行情况,操作简便灵活、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中,竖片纤维滤池用于进一步截留二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使水体更加清澈透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中,臭氧强氧化装置对于生化阶段不易去除的、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曝气处理,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COD。本专利技术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中,清水池作为臭氧强氧化装置出水停留使用,清水池出水可以作为电厂回用水、冲洗水补水。清水池的设备有:清水池提升泵。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减量单元,包含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减量装置,主要功能为固液分离。对于冲洗高效沉淀装置、溶气气浮装置以及生化单元产生的活性污泥,进行收集、浓缩、脱水,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过程,脱水机出泥呈现半流态化,可以通过螺杆泵送至污泥仓进行干化处理。污泥浓缩池配套的设备有:污泥浓缩机、排泥泵和污泥减量装置。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高效除尘器冲洗排水和地面冲洗水的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和收集废气冷凝液、冷却塔排污水、干化冷凝器酸碱清洗废水的第二废水收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和第二废水收集单元连接的第一废水处理单元和第二废水处理单元,以及污泥减量单元;第一废水处理单元和第二废水处理单元的排泥口分别连接污泥减量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高效除尘器冲洗排水和地面冲洗水的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和收集废气冷凝液、冷却塔排污水、干化冷凝器酸碱清洗废水的第二废水收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和第二废水收集单元连接的第一废水处理单元和第二废水处理单元,以及污泥减量单元;第一废水处理单元和第二废水处理单元的排泥口分别连接污泥减量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包括高效沉淀装置和冲洗水池,高效沉淀装置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分别连接第一废水收集单元、冲洗水池和污泥减量单元;高效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混合区、絮凝区分别设置搅拌器,沉淀区设置回流泵和排泥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生化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连接第二废水收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冲洗水池;预处理单元、生化单元的排泥口分别连接污泥减量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溶气气浮装置,用于降低来水中的油污、悬浮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耦合发电干化废水全流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池、两段生化池和二沉池;两段生化池包括一段缺氧池、二段缺氧池、一段好氧池和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许瑞青费朝飞李靖梅张雨轩张瑞文徐波张军梁柱杨名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