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腹壁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05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钩腹壁缝合针,它解决了缝合时不便对缝线进行细化操作等问题,其包括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穿针通道的手柄部,手柄部一端具有针外管体,手柄部另一端设有压盖,压盖和手柄部之间设有能使压盖和手柄部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导向的穿针导向结构,针芯体远离压盖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针芯斜切口,且针芯斜切口的开口方向朝向针芯体一侧,针芯体远离压盖的一端且远离针芯斜切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分别依次设有勾线槽和推线槽,且推线槽的槽口方向朝向远离压盖一端外侧,勾线槽的槽口方向朝向压盖一端外侧,且推线槽位于勾线槽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推针稳定,方便缝线缝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钩腹壁缝合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双钩腹壁缝合针。
技术介绍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深受患者的欢迎,尤其是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青年病人更乐意接受。同时腹腔镜手术也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但目前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腹壁缝合针存在手持不便,操作不灵活的问题。除此之外,疝气手术时不便对缝线进行细化操作。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良疝气针[201821422344.1],其包括针体、套管、U形连接器、手柄和弹簧,其特征在于,针体包括针头和针尾,针头处开有凹槽,针尾处设有缺口,套管套在针尾处,套管的侧壁开有两侧贯穿的长方形窗口,U形连接器穿过长方形窗口,针体的尾端与U形连接器的中间固定连接,手柄呈耳朵状,连接在U形连接器的两端,弹簧设在套管内部,位于U形连接器和套管顶部之间。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腹壁缝合时手持不便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使用缝线缝合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便缝线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钩腹壁缝合针,包括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穿针通道的手柄部,手柄部一端具有内部与穿针通道相连通且呈中空状的针外管体,手柄部另一端设有具有依次穿设于穿针通道和针外管体且中空的针芯体的压盖,压盖和手柄部之间设有能使压盖和手柄部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导向的穿针导向结构,针芯体远离压盖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针芯斜切口,且针芯斜切口的开口方向朝向针芯体一侧,针芯体远离压盖的一端且远离针芯斜切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分别依次设有勾线槽和推线槽,且推线槽的槽口方向朝向远离压盖一端外侧,勾线槽的槽口方向朝向压盖一端外侧,且推线槽位于勾线槽前端。通过在针芯体上开有勾线槽和推线槽且推线槽位于勾线槽前端,方便缝合时推入缝线或进行钩拉。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针芯体远离压盖的一端两侧分别具有位于勾线槽端部和推线槽端部的扁平压面,扁平压面相互平行设置,且扁平压面一端分别延伸至针芯斜切口处,另一端朝向靠近压盖方向延伸至勾线槽外侧且扁平压面和针芯体周向外侧形成台阶。设置扁平压面,将针芯体端头横截面面积缩小,方便缝合时刺入。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勾线槽和推线槽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阻挡部,且阻挡部一侧具有推线挡面,另一侧具有勾线挡面。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阻挡部的推线挡面一侧设有与针芯斜切口同向倾斜设置的推线斜面,且推线斜面和推线挡面之间形成和针芯体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弧形部,且推线斜面、第一弧形部和推线挡面依次相连形成上述的推线槽。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阻挡部的勾线挡面一侧设有与针芯斜切口反向倾斜设置的勾线斜面,且勾线斜面和勾线挡面之间形成和针芯体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弧形部,且勾线斜面、第二弧形部和勾线挡面依次相连形成上述的勾线槽。推线槽和勾线槽倾斜设置,防止缝线脱出。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针外管体远离手柄部的一端具有与针芯斜切口同向倾斜设置的管体斜切口,且管体斜切口的倾斜角度和针芯斜切口的倾斜角度相同,当进行穿刺时,针芯体和针外管体可同时刺入。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针外管体靠近管体斜切口的一端周向外侧至另一端周向外侧依次设有若干刻度标记组。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每一个刻度标记组均包括依次等间距分布设置的第一标记线、第二标记线和第三标记线,且第二标记线的宽度大小为第一标记线的两倍,且第三标记线的宽度大小为第一标记线的三倍。设置若干刻度标记组,并用不同的宽度表示不同的位置,当医生进行小儿疝气手术时,刻度标记方便医生在疝气孔进行标识标记。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穿针导向结构包括依次形成在手柄部远离针外管体一端周向内侧且同心设置的挡块筒体和压紧筒体,挡块筒体一端和穿针通道相连,另一端端面在压紧筒体一端形成限位台阶,且压盖上设有与挡块筒体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的第一穿针导向组件,压盖上还设有与压紧筒体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的第二穿针导向组件。在上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中,第一穿针导向组件包括插接于挡块筒体周向内侧的连杆挡块,连杆挡块周向内侧具有横截面呈非圆形的连杆插接孔,且压盖上具有压盖连杆,且针芯体安装于压盖连杆一端,压盖连杆横截面与连杆插接孔的横截面相适配且压盖连杆插接于连杆插接孔内;第二穿针导向组件包括插接于压紧筒体周向内侧且与限位台阶相抵靠的压紧帽,且压紧帽周向内侧具有若干定位凹槽,且压盖上具有与压盖连杆远离针芯体的一端同轴连接的压紧连杆,且压紧连杆插接于压紧帽周向内侧,压紧连杆周向外侧设有若干沿压紧连杆轴向延伸设置的定位凸起,且定位凸起插接于定位凹槽内。通过设置第一穿针导向组件和第二穿针导向组件,使压盖容易推入且防止压盖晃动错位。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针芯体上开有勾线槽和推线槽且推线槽位于勾线槽前端,方便缝合缝线的操作;针芯体端头设置有扁平压面,将针芯体端头横截面面积缩小,方便缝合时刺入;针外管体外侧设有刻度标记组,方便进行疝气手术时进行标识标记;在手柄部内设置穿针导向组件,使推针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手柄部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柄部1、穿针通道11、针外管体2、管体斜切口21、刻度标记组22、第一标记线23、第二标记线24、第三标记线25、针芯体3、针芯斜切口31、勾线槽32、推线槽33、扁平压面34、压盖4、第一穿针导向组件41、第二穿针导向组件42、连杆挡块43、连杆插接孔44、压盖连杆45、压紧帽46、定位凹槽47、压紧连杆48、定位凸起49、阻挡部5、推线挡面51、推线斜面52、第一弧形部53、勾线挡面54、勾线斜面55、第二弧形部56、穿针导向结构6、挡块筒体61、压紧筒体62、限位台阶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双钩腹壁缝合针,包括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穿针通道11的手柄部1,所述的手柄部1一端具有内部与穿针通道11相连通且呈中空状的针外管体2,所述的手柄部1另一端设有具有依次穿设于穿针通道11和针外管体2且中空的针芯体3的压盖4,所述的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设有能使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导向的穿针导向结构6,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针芯斜切口31,且所述的针芯斜切口31的开口方向朝向针芯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钩腹壁缝合针,包括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穿针通道(11)的手柄部(1),所述的手柄部(1)一端具有内部与穿针通道(11)相连通且呈中空状的针外管体(2),所述的手柄部(1)另一端设有具有依次穿设于穿针通道(11)和针外管体(2)且中空的针芯体(3)的压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设有能使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导向的穿针导向结构(6),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针芯斜切口(31),且所述的针芯斜切口(31)的开口方向朝向针芯体(3)一侧,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且远离针芯斜切口(31)的开口方向的一侧分别依次设有勾线槽(32)和推线槽(33),且所述的推线槽(33)的槽口方向朝向远离压盖(4)一端外侧,所述的勾线槽(32)的槽口方向朝向压盖(4)一端外侧,且所述的推线槽(33)位于勾线槽(32)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钩腹壁缝合针,包括具有轴向延伸设置的穿针通道(11)的手柄部(1),所述的手柄部(1)一端具有内部与穿针通道(11)相连通且呈中空状的针外管体(2),所述的手柄部(1)另一端设有具有依次穿设于穿针通道(11)和针外管体(2)且中空的针芯体(3)的压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设有能使压盖(4)和手柄部(1)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导向的穿针导向结构(6),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针芯斜切口(31),且所述的针芯斜切口(31)的开口方向朝向针芯体(3)一侧,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且远离针芯斜切口(31)的开口方向的一侧分别依次设有勾线槽(32)和推线槽(33),且所述的推线槽(33)的槽口方向朝向远离压盖(4)一端外侧,所述的勾线槽(32)的槽口方向朝向压盖(4)一端外侧,且所述的推线槽(33)位于勾线槽(32)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体(3)远离压盖(4)的一端两侧分别具有位于勾线槽(32)端部和推线槽(33)端部的扁平压面(34),所述的扁平压面(34)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的扁平压面(34)一端分别延伸至针芯斜切口(31)处,另一端朝向靠近压盖(4)方向延伸至勾线槽(32)外侧且扁平压面(34)和针芯体(3)周向外侧形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勾线槽(32)和推线槽(33)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阻挡部(5),且所述的阻挡部(5)一侧具有推线挡面(51),另一侧具有勾线挡面(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部(5)的推线挡面(51)一侧设有与针芯斜切口(31)同向倾斜设置的推线斜面(52),且所述的推线斜面(52)和推线挡面(51)之间形成和针芯体(3)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弧形部(53),且所述的推线斜面(52)、第一弧形部(53)和推线挡面(51)依次相连形成上述的推线槽(3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钩腹壁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部(5)的勾线挡面(54)一侧设有与针芯斜切口(31)反向倾斜设置的勾线斜面(55),且所述的勾线斜面(55)和勾线挡面(54)之间形成和针芯体(3)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弧形部(56),且所述的勾线斜面(55)、第二弧形部(56)和勾线挡面(54)依次相连形成上述的勾线槽(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索林岳计强刘艳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