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93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包括用于固定并加热/降温恒温物的基体,所述恒温物放置在基体上,所述基体包括底座和用于给恒温物传热的传导装置,所述传导装置包括源体、用于将源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恒温物内的第一导热板和用于缓冲恒温物固定的缓冲连接件,所述源体贴合安装在导热板的底部,所述缓冲连接件安装在导热板的两侧,所述供电电池为源体供电,所述源体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恒温物上设有适配与第一导热板贴合接触的第二导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携带,通过增设传导装置使得瓶体内的液体不与源体直接接触也能加热或制冷或保温,既提高了换热效率,也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恒温座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恒温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恒温座或暖奶器,一般是在家中使用,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而且在保温时恒温座是直接与恒温物内的液体接触的,一方面难以清洗,另一方面难以保证液体的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恒温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包括用于固定并加热/降温恒温物的基体,所述恒温物放置在基体上,所述基体包括底座和用于给恒温物传热的传导装置,所述传导装置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供电电池和控制板,所述供电电池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传导装置包括源体、用于将源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恒温物内的第一导热板和用于缓冲恒温物固定的缓冲连接件,所述源体贴合安装在导热板的底部,所述缓冲连接件安装在导热板的两侧,所述供电电池为源体供电,所述源体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恒温物上设有适配与第一导热板贴合接触的第二导热板。作为改进,所述传导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外壳上设有适配活动卡接恒温物的装配腔,所述缓冲连接件和第一导热板共同设于装配腔的底部。作为改进,所述恒温物上设有瓶盖,所述第二导热板设于瓶盖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上端面与恒温物内的液体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端面与第一导热板贴合接触,所述瓶盖适配安装在装配腔内。作为改进,所述源体为发热体。作为改进,所述发热体上设有第一导热板,实现整体导热,所述第一导热板设于发热体上并放置在易于与第二导热板接触的位置,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端面与第一导热板贴合接触。作为改进,所述源体为制冷半导体,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用于为制冷半导体散热的换热风机和散热片,所述换热风机设于散热片的下方并与供电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和底座之间还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第一导热板的下方周围。作为改进,所述缓冲连接件为硅胶弹片或弹簧。作为改进,所述缓冲连接件上设有适配安装第一导热板的插装口,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两端均设有适配与插装口装配的插装部。作为改进,所述便携式恒温座可以不带电池,通过直接连接外接电源直接提供供电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携带,通过增设传导装置使得恒温物内的液体不与源体直接接触也能加热或制冷或保温,既提高了换热效率,也便于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关于基体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关于基体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恒温物1、基体2、底座3、传导装置4、第二导热板5、瓶盖6、密封圈7、供电电池30、控制板31、换热风机32、散热片33、隔热层34、源体40、第一导热板41、缓冲连接件42、外壳43、插装部410、插装口420、装配腔4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包括用于固定恒温物1的基体2,所述恒温物1倒装在基体2上,所述基体2包括底座3和用于给恒温物1传热的传导装置4,所述传导装置4设于底座3上,所述底座3内设有供电电池30和控制板31,所述供电电池3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给恒温物1传热可以是加热,也可以是制冷,并不是狭义上所说的传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所述恒温物1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一瓶体,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盛装液体的容器,并不应以此为限。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传导装置4包括源体40、用于将源体4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恒温物1内的第一导热板41、用于缓冲恒温物1固定的缓冲连接件42和外壳43,所述外壳43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外壳43上设有适配活动卡接恒温物1的装配腔430,所述缓冲连接件42和第一导热板41共同设于装配腔430的底部。所述装配腔430往底座3的方向从上往下地延伸,使得恒温物1的瓶口和部分瓶身可以被装配腔430卡紧,实现基体2和恒温物1的活动连接,基体2和恒温物1的连接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扣接等其他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此外,所述源体40贴合安装在导热板41的底部,所述缓冲连接件42安装在导热板41的两侧,所述供电电池30为源体40供电,所述源体4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供电电池30为可充电式的电池,如锂电池,以实现携带外出使用。此外,所述便携式恒温座也可以不带电池,通过直接连接外接电源直接提供供电电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连接件42为硅胶弹片或弹簧,使得恒温物1能够稳定地被夹紧在装配腔430中,防止恒温物1倾倒。而为了实现缓冲连接件42与第一导热板41的装配,所述缓冲连接件42上设有适配安装第一导热板41的插装口420,所述第一导热板41的两端均设有适配与插装口420装配的插装部410。当然了,缓冲连接件42与第一导热板41的装配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装配,如螺纹连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并不应局限于上述的装配方式。进一步地,所述恒温物1上设有瓶盖6,瓶盖6通过螺纹连接与恒温物1活动连接,所述瓶盖6适配安装在装配腔430内,所述瓶盖6上设有适配与第一导热板41贴合接触的第二导热板5,所述第二导热板5设于瓶盖6的顶部并高于瓶盖6,一方面使得第二导热板5能够与第一导热板41充分接触,另一方面也防止瓶盖6直接与第一导热板41接触而导致部分的热量损失,以提高本技术的换热效率。所述第二导热板5的上端面与恒温物1内的液体接触,所述第二导热板5的下端面与第一导热板41贴合接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恒温物1内的液体不会直接与源体40接触,通过第一导热板41和第二导热板5的传递使得源体4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地与恒温物1内的液体进行换热,减少热量往其他地方或外界的损失,以提高换热效率。而第一导热板41和第二导热板5可以采用用食品级的金属板或其他,例如食品级的304不锈钢,以进一步地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板5的内壁还设有密封圈7,防止恒温物1内的液体渗漏。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源体40为发热体,可为恒温物1内的液体加热或保温,通过控制板31可控制加热或保温的温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所述发热体上设有第一导热板41,实现整体导热,所述第一导热板41设于发热体上并放置在易于与第二导热板5接触的位置,所述第二导热板5的下端面与第一导热板41贴合接触。如图4所示,这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源体40为制冷半导体。为了使得制冷半导体能够正常工作,所述底座3内还设有用于为制冷半导体散热的换热风机32和散热片33,所述换热风机32设于散热片33的下方并与供电电池30电性连接,换热风机32通过风吹将制冷半导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并加热/降温恒温物(1)的基体(2),所述恒温物(1)放置在基体(2)上,所述基体(2)包括底座(3)和用于给恒温物(1)传热的传导装置(4),所述传导装置(4)设于底座(3)上,所述底座(3)内设有供电电池(30)和控制板(31),所述供电电池(3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n所述传导装置(4)包括源体(40)、用于将源体(4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恒温物(1)内的第一导热板(41)和用于缓冲恒温物(1)固定的缓冲连接件(42),所述源体(40)贴合安装在导热板(41)的底部,所述缓冲连接件(42)安装在导热板(41)的两侧,所述供电电池(30)为源体(40)供电,所述源体(4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n所述恒温物(1)上设有适配与第一导热板(41)贴合接触的第二导热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恒温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并加热/降温恒温物(1)的基体(2),所述恒温物(1)放置在基体(2)上,所述基体(2)包括底座(3)和用于给恒温物(1)传热的传导装置(4),所述传导装置(4)设于底座(3)上,所述底座(3)内设有供电电池(30)和控制板(31),所述供电电池(3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
所述传导装置(4)包括源体(40)、用于将源体(4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恒温物(1)内的第一导热板(41)和用于缓冲恒温物(1)固定的缓冲连接件(42),所述源体(40)贴合安装在导热板(41)的底部,所述缓冲连接件(42)安装在导热板(41)的两侧,所述供电电池(30)为源体(40)供电,所述源体(40)与控制板(31)电性连接;
所述恒温物(1)上设有适配与第一导热板(41)贴合接触的第二导热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恒温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装置(4)还包括外壳(43),所述外壳(43)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外壳(43)上设有适配活动卡接恒温物(1)的装配腔(430),所述缓冲连接件(42)和第一导热板(41)共同设于装配腔(43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玲李丽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蓝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