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909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4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涉及导光膜加工领域,包括用于传递第一导光膜的放料装置、沿第一导光膜传递方向依次安装的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裁切装置、废料收集装置及产品收集装置,以及联动控制器;网点加工装置在第一导光膜双面转印网点,冷却装置冷却网点加工后的第一导光膜,裁切装置裁切冷却后的第一导光膜,废料收集装置用于收卷第二导光膜,第二导光膜为第一导光膜裁切导光膜产品后的余料;第二导光膜的收卷传递方向与第一导光膜的传递方向构成的不为0的夹角。联动控制器程序控制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启停,实现导光膜双面网点一步成型、导光膜产品裁切和余料回收的一体化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光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对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导光膜从配料至裁切成产品的多个工序逐渐形成一体化产业。在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基于对导光膜性能的要求,包括导光膜网点单元,现有的导光膜网点加工一般采用注塑成型或印刷等方式加工在导光板上,但传统的注塑成型或印刷等很难实现导光板的薄膜化设计,目前制备导光膜网点加工的方式逐渐趋向一体化设计,一步成型,简化制备流程,节约成本,因此一体成型导光膜网点加工方法是目前导光膜网点加工的优选方式。现有技术中网点加工多为单面加工或分步实现导光膜双面网点加工,无法满足对导光膜性能逐步提高的社会需要。当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装置改进以实现在导光膜双面一步成型网点,例如专利CN201010224529.3公开了一种导光膜制作装置,该装置采用压辊和版辊配合的方式实现在导光膜的待加工面上加工网点。虽然该方法可以实现膜表面网点的一步成型,但是由于膜运行配合辊转动的过程会存在步速差,因此压印网点时可能会对膜表面造成损伤。另外,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在导光膜裁切为产品时,通常采用的是现将导光膜沿其传递方向切除多余的宽度,再进一步裁切成需要尺寸的产品,一个产线只能生产一种型号的导光膜产品,对于不同尺寸导光膜产品的生产,需要增设新产线,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实现对导光膜两侧表面网点的同步加工和产品裁切,不会对导光膜表面造成损伤,可获得多种尺寸导光膜产品。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包括放料装置、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裁切装置、废料收集装置、产品收集装置和联动控制器;所述放料装置用于放卷并传递第一导光膜,所述第一导光膜为未成型网点的导光膜;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沿第一导光膜传递方向依次安装,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分别电连接于联动控制器;所述网点加工装置用于在第一导光膜双面转印网点,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网点加工后的第一导光膜,所述裁切装置用于裁切冷却后的第一导光膜获得导光膜产品;所述废料收集装置用于收卷第二导光膜,所述第二导光膜为第一导光膜裁切导光膜产品后的余料;所述产品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导光膜产品;定义第二导光膜的收卷传递方向与第一导光膜的传递方向构成的夹角为α,α>0。通过调整第二导光膜的收卷传递方向与第一导光膜的传递方向之间的夹角实现第二导光膜和导光膜产品的分离,同步实现余料回收和产品收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的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所述第一模具座安装于第一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第一热压模设置在第一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且第一热压模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表面;所述第二模具座安装于第二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第二热压模设置在第二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且第二热压模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内部均设置有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软化第一导光膜;所述联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沿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相对或相背运动,并且当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相对运动时,联动控制器至少使得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抵触于第一导光膜表面;所述联动控制器还用于程序控制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内部加热单元的启停,使得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在第一导光膜表面转印网点。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的第一送风单元和第二送风单元、第一抽风单元和第二抽风单元;所述第一送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一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一腔室的送风机,所述第一抽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二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二腔室的抽风机;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第二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三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三腔室的送风机,所述第二抽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四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四腔室的抽风机;所述第四腔室设置在第三腔室内,且第四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三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第一送风单元和第二送风单元实现对网点加工后第一导光膜的冷却,第一抽风单元和第二抽风单元实现将第一导光膜表面换热后的热空气抽走,加速网点加工后第一导光膜的冷却,有利于网点成型,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裁切装置包括与第三加压装置、第三模具座、裁切模具和裁切平台;所述第三加压装置与第一加压装置同侧安装,所述第三模具座安装于第三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裁切模具可拆卸安装于第三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裁切平台与第二加压装置同侧安装,裁切平台靠近第一导光膜侧设置有传送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沿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与裁切模具位置对应,并且第一传送带靠近第一导光膜的传送平面抵触于第一导光膜。裁切模具与第三模具座可拆卸连接,便于即时暂停生产线,更换裁切模具获得不同尺寸的导光膜产品;第一传送带可用于当在裁切模具裁切第一导光膜多次留有痕迹后更换,保护裁切平台。进一步的,第一热压膜一侧边设置有若干向第一导光膜侧凸起的标识网点,所述标识网点用于在第一导光膜上印压标识;所述第三模具座外壁与第一热压膜设置标识网点的同侧设置有若干CCD定位相机,所述CCD定位相机的数量及位置与标识网点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所述CCD定位相机电连接于联动控制器,用于识别第一导光膜上的标识,并生成一感应信号发送至联动控制器;所述联动控制器接收感应信号后,控制启动裁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模具座或第二模具座沿其靠近第一导光膜侧均匀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的若干凹槽,所述第一热压模沿其厚度方向部分埋设于第一模具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热压模沿其厚度方向部分埋设于第二模具座的凹槽内;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为电热单元,电热单元的传热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电热单元实现对导光膜表面的软化,网点转印时更迅速且转印效果更好。进一步的,还包括各设置有两个导向轮的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以及设置在裁切装置和产品收集装置之间的产品传送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轮组设置在放料装置和网点加工装置之间,第一导向轮组的两个导向轮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的两侧,并且两个导向轮分别抵接于第一导光膜的表面;所述第二导向轮组设置在裁切装置和产品传送装置之间,第二导向轮组的两个导向轮对称设置在第二导光膜厚度方向的两侧,并且两个导向轮分别抵接于第二导光膜的表面;所述产品传送装置与第二导向轮组间隔安装,产品传送装置设置为传送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二传送带靠近第一导光膜的传送平面与第一传送带靠近第一导光膜的传送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料装置、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裁切装置、废料收集装置、产品收集装置和联动控制器;/n所述放料装置用于放卷并传递第一导光膜,所述第一导光膜为未成型网点的导光膜;/n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沿第一导光膜传递方向依次安装,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分别电连接于联动控制器;所述网点加工装置用于在第一导光膜双面转印网点,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网点加工后的第一导光膜,所述裁切装置用于裁切冷却后的第一导光膜获得导光膜产品;/n所述废料收集装置用于收卷第二导光膜,所述第二导光膜为第一导光膜裁切导光膜产品后的余料;所述产品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导光膜产品;/n定义第二导光膜的收卷传递方向与第一导光膜的传递方向构成的夹角为α,α>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料装置、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裁切装置、废料收集装置、产品收集装置和联动控制器;
所述放料装置用于放卷并传递第一导光膜,所述第一导光膜为未成型网点的导光膜;
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沿第一导光膜传递方向依次安装,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冷却装置和裁切装置分别电连接于联动控制器;所述网点加工装置用于在第一导光膜双面转印网点,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网点加工后的第一导光膜,所述裁切装置用于裁切冷却后的第一导光膜获得导光膜产品;
所述废料收集装置用于收卷第二导光膜,所述第二导光膜为第一导光膜裁切导光膜产品后的余料;所述产品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导光膜产品;
定义第二导光膜的收卷传递方向与第一导光膜的传递方向构成的夹角为α,α>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加工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的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
所述第一模具座安装于第一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第一热压模设置在第一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且第一热压模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表面;所述第二模具座安装于第二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第二热压模设置在第二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且第二热压模平面平行于第一导光膜表面;
所述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内部均设置有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软化第一导光膜;
所述联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沿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相对或相背运动,并且当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相对运动时,联动控制器至少使得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抵触于第一导光膜表面;所述联动控制器还用于程序控制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内部加热单元的启停,使得第一热压模和第二热压模在第一导光膜表面转印网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光膜厚度方向的第一送风单元和第二送风单元、第一抽风单元和第二抽风单元;
所述第一送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一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一腔室的送风机,所述第一抽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二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二腔室的抽风机;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第二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三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三腔室的送风机,所述第二抽风单元包括开口朝向第一导光膜的第四腔室、采用管道连接于第四腔室的抽风机;所述第四腔室设置在第三腔室内,且第四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三腔室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光膜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产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装置包括第三加压装置、第三模具座、裁切模具和裁切平台;
所述第三加压装置与第一加压装置同侧安装,所述第三模具座安装于第三加压装置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裁切模具可拆卸安装于第三模具座靠近第一导光膜侧;所述裁切平台与第二加压装置同侧安装,裁切平台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刚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贝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