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84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其中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的头枕支架以及驱动头枕支架在靠背支架上转动的调节杆,还包括固定板,调节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调节杆、固定板均为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平面连杆结构有效保证调节杆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座椅
本技术涉及位置调节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座椅中的位置调节装置及具有该位置调节装置的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是一种具有靠背的坐具,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中,包括汽车座椅、沙发座椅、休闲座椅等。可调节座椅能够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以提供更加良好的舒适性。如在公开号为CN20456149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座椅支架,包括靠背支架,座架以及脚踏,其中座架与脚踏通过旋转连接机构连接,旋转连接机构具有使脚踏转动收合至与座架的底面相接的旋转角度。其座架下方具有较大的空间,便于用户使用,不会造成顶脚、磕碰等问题。但上述结构缺乏对座椅头枕部分的角度调节,其固定的头枕角度容易导致使用者颈部或头部产生疲劳、不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座椅头枕的角度调节,提高了座椅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的头枕支架以及驱动头枕支架在靠背支架上转动的调节杆,还包括固定板,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调节杆、固定板均为转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头枕支架可用于安装座椅头枕,由调节杆控制头枕支架转动以此实现头枕角度的调整。用第一连杆保持调节杆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始终保持与头枕支架转动轨迹所在平面相同或平行,提高头枕支架转动的精确性以及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与头枕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第二支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杆设置为分段结构,使其在长距离传动结构中保持良好的强度以及灵活性,有效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板、第二支杆组成用于限制第二支杆于同一平面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平面连杆结构进一步加强调节杆动作的稳定性以及传动的精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杆移动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的底座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上,所述活塞机构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活塞机构未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支杆与固定板平行,所述活塞机构朝向固定板倾斜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塞机构控制调节杆,实现自动调节头枕支架的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上设置有错位部,所述活塞机构与第二支杆分别连接在错位部的两端,所述错位部将活塞机构与第二支杆分隔在两个平行的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塞机构的动作面与头枕支架的动作面分开,由错位部作为承担活塞机构动作冲击部位,避免活塞机构动作超限时对调节杆以及头枕支架之间结构的损伤,有效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与靠背支架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靠背支架作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的基体,加强本装置整体稳定性同时又有效利用靠背支架的固定功能,节省本装置安装所需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杆上具有腰型孔,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腰型孔中且所述腰型孔内留有供第三支杆活动的间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为调节杆三段式的传动方式提供活动距离补偿,避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在传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干涉,进一步提高调节杆传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支架上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头枕支架施加的作用力方向与调节杆对头枕支架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主要用于保持三段式调节杆整体处于绷紧状态,避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之间结构松散。同时也通过弹性件保证头枕支架在复位时的及时性。而且弹性件作为头枕支架动作的阻尼补偿件,显著提高头枕支架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支架与靠背支架于转动中心点铰接,所述靠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头枕支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凸起的两侧以限制头枕支架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头枕支架运动的位置限制。本技术进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其具有头枕角度可调节的功能,有效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度。一种座椅,包括支撑架、靠背、头枕,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头枕固定在头枕支架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三段式调节杆结构实现远距离控制头枕支架的转动,使得本装置适于作为座椅内置支架的靠背及头枕调节机构。2.利用平面连杆结构有效保证调节杆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性。3.增设弹簧作为弹性阻尼机构,显著提供座椅头枕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精确性以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1中位置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1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1中头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1中电机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调节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1中电机推杆处于伸长状态时调节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靠背支架;11、转动中心点;12、第一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2、头枕支架;21、弹性件;22、凸起;23、连接孔;3、调节杆;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第三支杆;34、错位部;35、腰型孔;4、固定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活塞机构;71、电机;72、电机推杆;73、副电机;74、副电机推杆;8、副靠背支架;9、腰垫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主要应用在靠背、头枕可调节的座椅中,包括靠背支架1、调节杆3、头枕支架2。靠背支架1呈长杆状,在靠背支架1的中部位置固定有固定板4。靠背支架1的一端与头枕支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机构7,活塞机构7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塞机构7包括电机71以及由电机71驱动做直线运动的电机推杆72,电机71底部转动连接于靠背支架1的端部,电机推杆72的外端与第一支杆31转动连接。调节杆3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具体的,第一支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电机推杆72上。第一支杆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优选与第一支杆31一体设置。第二连杆6垂直于第一支杆31,第二连杆6的一端与第二支杆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4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杆32与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分别与第二支杆31、固定板6转动连接。由此第二支杆3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以及固定板4四者组成用于保持第二支杆32在同一平面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需注意的是电机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1)、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的头枕支架(2)以及驱动头枕支架(2)在靠背支架(1)上转动的调节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调节杆(3)与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3)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与调节杆(3)、固定板(4)均为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1)、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的头枕支架(2)以及驱动头枕支架(2)在靠背支架(1)上转动的调节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调节杆(3)与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保持调节杆(3)沿同一平面移动的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与调节杆(3)、固定板(4)均为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包括依次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三支杆(33),所述第三支杆(33)与头枕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连接于第二支杆(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3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固定板(4)、第二支杆(32)组成用于限制第二支杆(32)于同一平面移动的平面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杆(31)移动的活塞机构(7),所述活塞机构(7)的底座转动连接在靠背支架(1)上,所述活塞机构(7)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31)转动连接,在活塞机构(7)未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支杆(31)与固定板(4)平行,所述活塞机构(7)朝向固定板(4)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元峰叶琦琦
申请(专利权)人: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