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鞋底结构
本技术涉及鞋底制造
,特别涉及抗震鞋底结构。
技术介绍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现有的鞋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鞋底的抗震性能不高,长时间行走或走在不平的路上时会脚疼,其次,长时间行走脚会很累,不是很省力,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抗震鞋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抗震鞋底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抗震鞋底结构,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的上端 ...
【技术保护点】
1.抗震鞋底结构,包括鞋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鞋垫(5),所述鞋底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鞋跟(4),所述鞋跟(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结构(2),所述鞋底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鞋胫(6)、抗震结构(3)与弹性省力结构(7),所述抗震结构(3)位于鞋胫(6)的一侧,所述弹性省力结构(7)位于鞋胫(6)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震鞋底结构,包括鞋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鞋垫(5),所述鞋底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鞋跟(4),所述鞋跟(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结构(2),所述鞋底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鞋胫(6)、抗震结构(3)与弹性省力结构(7),所述抗震结构(3)位于鞋胫(6)的一侧,所述弹性省力结构(7)位于鞋胫(6)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结构(3)包括缓冲板(31)与弧形弹力条(32),所述鞋底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缓冲板(31)的上端外表面与空腔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31)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弧形弹力条(3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板(31),所述弧形弹力条(32)的长度为35毫米,弧度为1.1,厚度为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省力结构(7)包括上夹板(71)、旋转轴(72)、弹力球(73)、弹簧(74)与下夹板(75),所述旋转轴(7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轴(72),所述旋转轴(72)的两端外表面与鞋底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7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弹簧(74),所述弹簧(74)的一侧设置有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先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翰彬霖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