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64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属于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杆、缓冲装置、导向装置和一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右端过盈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转动连接有鱼线轮,所述外壳右端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外壳右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一号杆外侧焊接有导向装置,所述一号杆顶端螺纹连接有二号杆且二号杆的长度小于一号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通过一号杆、二号杆和三号杆可拆卸连接,容易携带且韧性好不易折断,通过缓冲装置进行缓冲,避免鱼刚上钩时鱼线垂直,惊吓到鱼导致脱钩,通过滚筒进行导向,减少鱼线的磨损,通过双扶手增大摩擦,防止钓到大鱼竿脱滑,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
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
技术介绍
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多节竿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鱼竿最初是人类用于捕鱼维生的工具,现通常用于户外运动中的钓鱼休闲,同时也会用于一些钓鱼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渔竿按材质分为竹木、玻璃钢鱼竿、碳素鱼竿三大系列,其中,碳素钓竿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低碳钓竿、高碳钓竿和超高碳钓竿。但是现有的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多为固定式,不能进行拆卸,携带较为繁琐,鱼竿缓冲效果较差,钓鱼时容易脱钩,鱼线收放磨损较为严重,使用寿命较短,单扶手鱼竿容易脱滑,且舒适度也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通过一号杆、二号杆和三号杆可拆卸连接,减小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体积,容易携带且韧性好不易折断,通过缓冲装置进行缓冲,避免鱼刚上钩时鱼线垂直,惊吓到鱼导致脱钩,通过导向装置进行导向鱼线,通过滚筒进行导向,减少鱼线的磨损,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使用性能,通过双扶手增大摩擦,防止钓到大鱼竿脱滑,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舒适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包括连接杆、缓冲装置、导向装置和一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右端过盈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转动连接有鱼线轮,所述外壳右端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外壳右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一号杆外侧焊接有导向装置,所述一号杆顶端螺纹连接有二号杆且二号杆的长度小于一号杆的长度,所述二号杆顶端安装有三号杆且三号杆的长度小于二号杆的长度,所述外壳外侧贯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外侧转动连接有转把且转把的数目为两个。可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外侧安装有橡胶杆,所述橡胶杆内侧镶嵌连接有弹簧。可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外侧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内侧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外侧开设有线槽,所述框架与连接块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外侧安装有扶手A,所述缓冲装置右端固定连接有扶手B。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右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底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通过一号杆、二号杆和三号杆进行可拆卸连接,支架与鱼线轮间隙连接,给支架向外的作用力,可将支架进行拆卸,减小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体积,容易携带且韧性好不易折断,提高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缓冲装置进行缓冲,通过橡胶杆对弹簧进行固定,再通过弹簧进行缓冲,避免鱼线垂直时导致脱钩,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使用性能。3、本技术通过导向装置进行导向,框架和连接块通过合页连接,给框架向前的作用力,使框架进行放到,避免框架折断,滚筒随鱼线移动进行滚动,鱼线在线槽内移动,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鱼线的摩擦损坏,提高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双扶手A和扶手B进行操作,双扶手增大摩擦力,防止钓到大鱼时挣脱力较大,鱼竿与手面脱滑,且接触面积增大,对手面的压力减小,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座;2、扶手A;3、连接杆;4、外壳;5、鱼线轮;6、出线口;7、连接套;8、缓冲装置;801、橡胶杆;802、弹簧;9、扶手B;10、支架;11、转把;12、一号杆;13、导向装置;1301、框架;1302、滚筒;1303、滚轴;1304、线槽;1305、连接块;14、二号杆;15、三号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包括连接杆3、缓冲装置8、导向装置13和一号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右端过盈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侧转动连接有鱼线轮5,所述外壳4右端开设有出线口6,所述外壳4右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8,所述一号杆12外侧焊接有导向装置13,所述一号杆12顶端螺纹连接有二号杆14且二号杆14的长度小于一号杆12的长度,所述二号杆14顶端安装有三号杆15且三号杆15的长度小于二号杆14的长度,所述外壳4外侧贯通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外侧转动连接有转把11且转把11的数目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一号杆12、二号杆14和三号杆15进行可拆卸连接,支架10与鱼线轮5间隙连接,给支架10向外的作用力,可将支架10进行拆卸,减小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体积,容易携带且韧性好不易折断,提高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实用性。其中,所述缓冲装置8外侧安装有橡胶杆801,所述橡胶杆801内侧镶嵌连接有弹簧80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缓冲装置8进行缓冲,通过橡胶杆801对弹簧802进行固定,再通过弹簧802进行缓冲,避免鱼线垂直时导致脱钩,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使用性能。其中,所述导向装置13外侧安装有框架1301,所述框架1301内侧转动连接有滚轴1303,所述滚轴1303外侧固定连接有滚筒1302,所述滚筒1302外侧开设有线槽1304,所述框架1301与连接块1305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导向装置13进行导向,框架1301和连接块1305通过合页连接,给框架1301向前的作用力,使框架1301进行放到,避免框架1301折断,滚筒1302随鱼线移动进行滚动,鱼线在线槽1304内移动,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鱼线的摩擦损坏,提高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连接杆3外侧安装有扶手A2,所述缓冲装置8右端固定连接有扶手B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双扶手A2和扶手B9进行操作,双扶手增大摩擦力,防止钓到大鱼时挣脱力较大,鱼竿与手面脱滑,且接触面积增大,对手面的压力减小,提高双尾碳纤维钓鱼竿的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包括连接杆(3)、缓冲装置(8)、导向装置(13)和一号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右端过盈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侧转动连接有鱼线轮(5),所述外壳(4)右端开设有出线口(6),所述外壳(4)右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8),所述一号杆(12)外侧焊接有导向装置(13),所述一号杆(12)顶端螺纹连接有二号杆(14)且二号杆(14)的长度小于一号杆(12)的长度,所述二号杆(14)顶端安装有三号杆(15)且三号杆(15)的长度小于二号杆(14)的长度,所述外壳(4)外侧贯通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外侧转动连接有转把(11)且转把(11)的数目为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包括连接杆(3)、缓冲装置(8)、导向装置(13)和一号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右端过盈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侧转动连接有鱼线轮(5),所述外壳(4)右端开设有出线口(6),所述外壳(4)右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8),所述一号杆(12)外侧焊接有导向装置(13),所述一号杆(12)顶端螺纹连接有二号杆(14)且二号杆(14)的长度小于一号杆(12)的长度,所述二号杆(14)顶端安装有三号杆(15)且三号杆(15)的长度小于二号杆(14)的长度,所述外壳(4)外侧贯通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外侧转动连接有转把(11)且转把(11)的数目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双尾碳纤维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8)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森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太平洋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