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26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包括配节,配节包括稍子节、把手节以及中间节;稍子节和把手节分别位于鱼竿的两端,中间节连接在稍子节与把手节之间;配节的直径从把手节至稍子节依次减小;中间节由复合层组成;复合层包括碳纤维层和竹片层;竹片层裹置于碳纤维层的外侧,且竹片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A层;竹片层的外表面裹覆有环氧树脂B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度增强,更容易操作;使鱼竿对新手钓者更友好;表面竹片层和环氧树脂均具有绝缘性,相比碳素竿使用更加安全;连接处采用直插型的连接件,接触面积大,使安装或拆卸更方便且不易晃动,具有很好的稳固性;竹纹样外表使整个鱼竿更具有文雅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竿,尤其涉及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按材质可以将鱼竿分为:竹竿、碳素竿以及玻璃钢竿。其中,玻璃钢竿的特点是强度大,但重量也大,长时间使用,或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使用,会非常吃力。碳素竿很好的解决了玻璃钢竿重量大的问题,碳素竿具有轻、坚实、抗拉强度高的特点,但由于碳素竿的导电性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防电。竹竿具有选材精良、工艺考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竹竿的强度较低,且选竹的要求高,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也高,因此使竹竿的制作成本较高,且容易断裂。在实际钓鱼过程中,由于应力点的不同,鱼竿的二三节是最容易断裂的部位;此外对于新手钓者来说,起竿不当则会容易造成稍子节的断裂。然而现有技术中均未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钓鱼时对钓者的技巧具有更高的考验,尤其对新手钓者来说,是极不友好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包括配节,配节包括稍子节、把手节以及中间节;稍子节和把手节分别位于鱼竿的两端,中间节连接在稍子节与把手节之间;配节的直径从把手节至稍子节依次减小;中间节由复合层组成;复合层包括碳纤维层和竹片层;竹片层裹置于碳纤维层的外侧,且竹片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A层;竹片层的外表面裹覆有环氧树脂B层;中间节的两端分别与把手节、稍子节固定相连;中间节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中间连接节;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节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空心的连接套以及可插置于连接套中的连接芯;连接芯与连接套之间过盈配合;连接套和连接芯分别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中间连接节的端部;连接套上固定套设有防裂环,防裂环位于连接套的开口处。进一步地,把手节由碳纤维层或竹片层或复合层组成。进一步地,稍子节由碳纤维层或竹片层或复合层组成。进一步地,把手节、稍子节以及中间节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进一步地,把手节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上缠绕有防滑层。进一步地,竹片层的表面刻制有花纹。本技术的强度增强,具有博大物的能力,更容易操作;在稍子节也设置为复合层的结构可增强稍子节的强度,从而使鱼竿对新手钓者更友好;表面竹片层和环氧树脂均具有绝缘性,相比碳素竿使用更加安全;连接处采用直插型的连接件,接触面积大,使安装或拆卸更方便且不易晃动,具有很好的稳固性;竹纹样外表使整个鱼竿更具有文雅的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间节截面的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间节截面的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稍子节;2、把手节;3、碳纤维层;4、竹片层;5、环氧树脂A层;6、环氧树脂B层;7、中间连接节;8、连接件;9、连接套;10、连接芯;11、防裂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图1所示的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包括配节,多个配节相互连接构成整个鱼竿的本体。配节包括稍子节1、把手节2以及中间节;稍子节和把手节分别位于鱼竿的两端,中间节连接在稍子节与把手节之间;稍子节靠近钓钩,鱼线通过稍子节后连接钓钩。把手节是安装有把手的一节配节。配节的直径从把手节至稍子节依次减小;较粗的把手节便于钓鱼者握住鱼竿,且逐渐变细的鱼竿具有更好的韧性。中间节由复合层组成;如图2所示,复合层包括碳纤维层3和竹片层4;竹片层裹置于碳纤维层的外侧,且竹片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A层5;竹片层的外表面裹覆有环氧树脂B层6。碳纤维层为用碳纤维缠绕形成的成品管或柱子。竹片层取自于竹子的表面,对竹子的表面切薄片。环氧树脂A层和环氧树脂B层均为环氧树脂。在制作时,将竹片通过环氧树脂A层粘接在碳纤维管或柱子的表面,从而分别形成竹片层、环氧树脂A层和碳纤维层。并在竹片层的表面涂覆环氧树脂B层,使环氧树脂B层在竹片层表面形成保护层,并且进一步保证竹片层与碳纤维层粘接牢固。把手节可以单独由碳纤维层或竹片层构成;也可以由复合层组成,与中间节的结构相同。同样地,稍子节可以与把手节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整个鱼竿可以均由复合层组成,使整个鱼竿都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或者稍子节为复合层结构,把手节为碳纤维层,使稍子节同中间节一样具有韧性和强度,从而防止中间节和稍子节在钓鱼过程中发生断裂。中间节的两端分别与把手节、稍子节固定相连;中间节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中间连接节7;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节之间通过连接件8连接,使整个鱼竿形成可拆卸的多节结构,方便收纳和搬运。如图3所示,连接件8包括空心的连接套9以及可插置于连接套中的连接芯10;连接件具有一定的长度,使连接套与连接芯具有足够的长度贴合在一起;连接芯与连接套之间过盈配合;使连接芯与连接套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为整个鱼竿增加强度,不会从中间断竿。连接套和连接芯分别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中间连接节的端部;双手用力就可以将连接芯从连接套上拔下,从而实现相连两个中间连接节的拆解。连接套9上固定套设有防裂环11,防裂环位于连接套的开口处。防裂环可增加连接套开口处的厚度,从而增加连接套的强度,防止多次拆解后连接芯对连接套造成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把手节、稍子节以及中间节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如图4所示,六边形相比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圆形具有更好的防断折效果。把手节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上缠绕有防滑层,把手是握手的部位,防滑层可以增加手部与鱼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竹片层的表面刻制有花纹,在本实施例中花纹为竹纹,增强鱼竿整体的美观。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a、本技术针对实际钓鱼过程中容易断裂的二三节进行改进,碳纤维与竹片结合可以在增加鱼竿强度的同时还保证了韧性,使鱼竿的强度增强,具有博大物的能力,更容易操作;在稍子节也设置为复合层的结构可增强稍子节的强度,从而使鱼竿对新手钓者更友好;b、表面竹片层和环氧树脂均具有绝缘性,相比碳素竿使用更加安全;c、连接处采用直插型的连接件,接触面积大,使安装或拆卸更方便且不易晃动,具有很好的稳固性;d、竹纹样外表使整个鱼竿更具有文雅的观赏性。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包括配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节包括稍子节(1)、把手节(2)以及中间节;所述稍子节和把手节分别位于鱼竿的两端,中间节连接在稍子节与把手节之间;配节的直径从把手节至稍子节依次减小;/n所述中间节由复合层组成;复合层包括碳纤维层(3)和竹片层(4);竹片层裹置于碳纤维层的外侧,且竹片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A层(5);所述竹片层的外表面裹覆有环氧树脂B层(6);/n所述中间节的两端分别与把手节、稍子节固定相连;中间节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中间连接节(7);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节之间通过连接件(8)连接;/n所述连接件(8)包括空心的连接套(9)以及可插置于连接套中的连接芯(10);连接芯与连接套之间过盈配合;所述连接套和连接芯分别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中间连接节的端部;所述连接套(9)上固定套设有防裂环(11),防裂环位于连接套的开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度提高的新型鱼竿,包括配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节包括稍子节(1)、把手节(2)以及中间节;所述稍子节和把手节分别位于鱼竿的两端,中间节连接在稍子节与把手节之间;配节的直径从把手节至稍子节依次减小;
所述中间节由复合层组成;复合层包括碳纤维层(3)和竹片层(4);竹片层裹置于碳纤维层的外侧,且竹片层与碳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A层(5);所述竹片层的外表面裹覆有环氧树脂B层(6);
所述中间节的两端分别与把手节、稍子节固定相连;中间节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中间连接节(7);相邻的两个中间连接节之间通过连接件(8)连接;
所述连接件(8)包括空心的连接套(9)以及可插置于连接套中的连接芯(10);连接芯与连接套之间过盈配合;所述连接套和连接芯分别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泰美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