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玲专利>正文

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58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包括底柱、侧板、第一弹簧、辅撑板、第二弹簧、合页、弧杆、支撑杆、辅撑杆、横梁、支杆和承压块,底柱外壁顶部一体设置有侧板,侧板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设置有横梁,横梁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横梁左右两侧一体设置有承压块,底柱外侧底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辅撑板,辅撑板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底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弧杆,弧杆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左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辅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导水能力较好,承压能力强,稳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
本技术涉及大棚设备
,具体是一种农业大棚主体框架。
技术介绍
农业大棚分为蔬菜大棚、塑料大棚、透光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和阳光板大棚等总类,农业大棚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目前,市场上的简易的农业大棚通常使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此类大棚在下雨时,大棚顶部易堆积大量雨水,从而使大棚顶部受压过大,导致大棚坍塌,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稳定性不高,承压效果差。因此,需要在现有的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稳定性不高、承压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通过设置底柱、侧板、第一弹簧、辅撑板、弧杆、支撑杆、辅撑杆、横梁、支杆和承压块等部件,使得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导水能力较好,承压能力强,稳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对大棚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包括底柱、侧板、第一弹簧、辅撑板、第二弹簧、合页、弧杆、支撑杆、辅撑杆、横梁、支杆和承压块,所述底柱外壁顶部一体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横梁左右两侧一体设置有承压块,所述底柱外侧底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辅撑板,所述辅撑板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底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弧杆,所述弧杆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辅撑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杆呈圆弧状设置,且弧杆为不锈钢结构,且弧杆外壁表面覆盖有防锈漆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呈“W”状设置,且支撑杆左右两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辅撑杆,且辅撑杆与支撑杆呈直角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柱外壁中部和顶部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呈方形板状设置,且中部侧板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支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杆呈“L”状设置,且支杆底端一体设置有方形滑块,且方形滑块与底柱契合,且方形滑块与承压块相似。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撑杆呈板状设置,且辅撑杆底端内侧呈向上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压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数量为8条,且第一弹簧呈方形等距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通过弧杆呈圆弧状设置,且弧杆为不锈钢结构,且弧杆外壁表面覆盖有防锈漆层,弧杆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对顶部覆盖的大棚用防水透明塑料膜进行支撑,同时弧杆呈圆弧状的设置,便于下雨时大棚顶部的导水工作,避免雨水堆积于大棚顶部,从而使大棚顶部受压过大导致坍塌,同时防锈漆层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避免防水透明塑料膜漏水时,导致雨水滴落至弧杆上生锈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2、本实用通过支撑杆呈“W”状设置,且支撑杆左右两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辅撑杆,且辅撑杆与支撑杆呈直角设置,支撑杆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有效将弧杆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摊到横梁各处,从而增加大棚的承压能力,提高大棚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辅撑杆与支撑杆呈直角的设置,便于支撑杆将压力传导至辅撑杆,使辅撑杆与支撑杆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不易受压向下弯曲。3、本实用通过底柱外壁中部和顶部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呈方形板状设置,且中部侧板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支杆,底柱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对大棚顶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同时通过侧板与第一弹簧的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横梁受到的压力,使横梁受压时能向下缓冲,从而增加大棚的承压能力,使大棚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稳固。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导水能力较好,承压能力强,稳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放大图。图中:1-底柱,101-侧板,1011-第一弹簧,102-辅撑板,1021-第二弹簧,1022-合页,2-弧杆,201-支撑杆,202-辅撑杆,3-横梁,301-支杆,302-承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包括底柱1、侧板101、第一弹簧1011、辅撑板102、第二第一弹簧021、合页1022、弧杆2、支撑杆201、辅撑杆202、横梁3、支杆301和承压块302,底柱1外壁顶部一体设置有侧板101,侧板101顶端通过第一弹簧1011设置有横梁3,横梁3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301,横梁3左右两侧一体设置有承压块302,底柱1外侧底端通过合页1022活动连接有辅撑板102,辅撑板102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第一弹簧021,底柱1底端固定连接有弧杆2,弧杆2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支撑杆201左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辅撑杆202。进一步的,弧杆2呈圆弧状设置,且弧杆2为不锈钢结构,且弧杆2外壁表面覆盖有防锈漆层,弧杆2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对顶部覆盖的大棚用防水透明塑料膜进行支撑,同时弧杆2呈圆弧状的设置,便于下雨时大棚顶部的导水工作,避免雨水堆积于大棚顶部,从而使大棚顶部受压过大导致坍塌,同时防锈漆层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避免防水透明塑料膜漏水时,导致雨水滴落至弧杆2上生锈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支撑杆201呈“W”状设置,且支撑杆201左右两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辅撑杆202,且辅撑杆202与支撑杆201呈直角设置,支撑杆201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有效将弧杆2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摊到横梁3各处,从而增加大棚的承压能力,提高大棚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辅撑杆202与支撑杆201呈直角的设置,便于支撑杆201将压力传导至辅撑杆202,使辅撑杆202与支撑杆201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不易受压向下弯曲。进一步的,底柱1外壁中部和顶部均设置有侧板101,且侧板101呈方形板状设置,且中部侧板101顶端通过第一弹簧1011连接有支杆301,底柱1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能对大棚顶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同时通过侧板101与第一弹簧1011的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横梁3受到的压力,使横梁3受压时能向下缓冲,从而增加大棚的承压能力,使大棚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包括底柱(1)、侧板(101)、第一弹簧(1011)、辅撑板(102)、第二弹簧(1021)、合页(1022)、弧杆(2)、支撑杆(201)、辅撑杆(202)、横梁(3)、支杆(301)和承压块(3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1)外壁顶部一体设置有侧板(101),所述侧板(101)顶端通过第一弹簧(1011)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301),所述横梁(3)左右两侧一体设置有承压块(302),所述底柱(1)外侧底端通过合页(1022)活动连接有辅撑板(102),所述辅撑板(102)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21),所述底柱(1)底端固定连接有弧杆(2),所述弧杆(2)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所述支撑杆(201)左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辅撑杆(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包括底柱(1)、侧板(101)、第一弹簧(1011)、辅撑板(102)、第二弹簧(1021)、合页(1022)、弧杆(2)、支撑杆(201)、辅撑杆(202)、横梁(3)、支杆(301)和承压块(3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1)外壁顶部一体设置有侧板(101),所述侧板(101)顶端通过第一弹簧(1011)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301),所述横梁(3)左右两侧一体设置有承压块(302),所述底柱(1)外侧底端通过合页(1022)活动连接有辅撑板(102),所述辅撑板(102)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21),所述底柱(1)底端固定连接有弧杆(2),所述弧杆(2)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所述支撑杆(201)左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辅撑杆(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杆(2)呈圆弧状设置,且弧杆(2)为不锈钢结构,且弧杆(2)外壁表面覆盖有防锈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农业大棚主体框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