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BU插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527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BU插框单元,包括框架、出风装置与进风装置,框架包括多个用于安装BBU的支架,各个支架竖直设置且相互并排,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分别固定于框架竖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与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框架的斜坡状进风导风板,出风装置包括出风口与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的斜坡状出风导风板,进风口与出风口朝向不同方向。冷气流能通过进风装置的进风口进入,在进风导风板的引导下,冷气流经过框架,对框架内的的BBU进行降温后流入出风装置,在出风装置的出风导风板的引导下从出风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BU插框单元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BU插框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5G通信用BBU的计算功耗将逐渐上升,导致5G通信用BBU发热的问题越发的明显,而现有的BBU通过自身的风扇单独散热,散热效率低下,无法满足5G通信用高发热、高计算功耗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BU插框单元,引导气流对内部安装的BBU进行降温。为此提供一种BBU插框单元,包括框架、出风装置与进风装置,框架包括多个用于安装BBU的支架,各个支架竖直设置且相互并排,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分别固定于框架竖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与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框架的斜坡状进风导风板,出风装置包括出风口与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的斜坡状出风导风板,进风口与出风口朝向不同方向。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装置的进风口安装有滤网;且/或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安装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外侧壁的上方和/或下方安装有理线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理线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挂钩组成的线槽,挂钩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隔板。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正面设置有与支架可拆卸连接的盲板。进一步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朝向方向相反。进一步地,进风装置位于框架下方,出风装置位于框架上方,出风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框架背面,进风装置的进风口朝向框架正面,进风导风板与出风导风板坡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消去顶面、底面与一条侧面的中空长方体,所述进风装置为一消去下底面与直角面的中空直角梯形台体,进风装置的直角面朝向框架,进风装置的直角面与框架朝向进风装置的面形状、大小一致,出风装置为一消去下底面与直角面的中空直角梯形台体,出风装置的直角面朝向框架,出风装置的直角面与框架朝向出风装置的面形状、大小一致。进一步地,所述BBU靠近进风装置的底面自带有进风风扇,BBU靠近出风装置的顶面自带有出风口。有益效果:冷气流通过进风装置的进风口进入,在进风导风板的引导下,冷气流经过框架,对框架内的BBU进行降温后流入出风装置,在出风装置的出风导风板的引导下从出风口排出。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BBU插框单元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BBU插框单元结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BBU插框单元气流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插框单元用于安装BBU(BasebandUnite:基带处理单元),并由空调系统向插框单元输送冷气流,从而对安装于插框单元内的BBU进行降温。见图1,插框单元包括框架1,框架1为消去顶面、底面与一条侧面的中空长方体,其消去的侧面作为框架1的正面,在框架1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仅具有棱边的长方体支架,相邻的两个支架共用四条棱边,在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隔开各个BBU设备的隔板,支架大小与BBU设备的大小、形状一致,支架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BBU设备的螺丝孔,在安装BBU设备的时候,将BBU设备从框架正面插入支架,而后通过支架上的螺丝孔将BBU设备锁紧,从而将BBU设备竖直安装在支架上,竖直安装BBU使得BBU冷风入口高度一致,配合下述的风流道设计使多个BBU同步降温,解决横向安装时不同高度的BBU换热效率不一致的问题。插框单元还包括与框架1固定连接的进风装置3与出风装置2,进风装置3为一中空直角梯形台体,位于框架1下方,进风装置3的直角面与框架1的底面形状、大小一致,且进风装置3的直角面朝向框架1的底面,进风装置3的下底面朝向框架1正面以作为进风口31,除去进风装置3的下底面与直角面以作为进风通道,进风装置3的非直角腰面作为斜坡状的进风导风板32,斜坡状导风板相比于其他形状的导风装置风阻较小,引导的气流较为柔和。见图2,同样,出风装置2为一中空直角梯形台体,位于框架1上方,出风装置2的直角面与框架1的顶面形状、大小一致,且出风装置2直角面的朝向框架1的顶面,出风装置2的下底面朝向框架1背面以作为出风口21,由于出风口21与进风口31方向不同,减少了回风对降温效果的影响,除去出风装置2的下底面与直角面以作为出风通道,出风装置2的非直角腰面作为斜坡状的出风导风板22。见图3,在工作时,空调系统输送的冷气流通过下方的进风装置3的进风口31进入,在进风导风板32的引导下,冷气流经过框架1,框架1内的BBU靠近进风装置3的底面自带有进风风扇,在进风风扇的作用下冷气流进入BBU设备,对BBU进行降温后,再经BBU靠近出风装置2的顶面自带的出风口排出流入至出风装置2,然后在出风导风板22的引导下从出风口21排出。见图1,本实施例中在不安装BBU时,支架正面设置有与支架可拆卸连接的盲板5,从而防止冷气流从未安装BBU的支架正面流出,影响降温效果,同时盲板5也能使支架正面与安装BBU设备时的外观相似,起到美观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2的出风口21与进风装置3的进风口31都装有滤网,以防止脏污。本实施例的插框单元将以往布置于内部的走线设计改为成从框架1正面外部走线,从而节省出框架1内部的空间,并在框架正面上下方分别设置线槽,以使走线不至于散乱,看起来整洁美观。以往的BBU水平放置在机柜的服务器支架上,在服务器支架上进行理线,位于BBU设备的两端,这样的走线布置凌乱且不方面布置,作为改进,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理线装置设置于框架1外部,分别设置在框架1正面的上方与下方,具体而言,本案的理线装置是多个均匀分布的挂钩组成的线槽4,挂钩之间具有间隙,走线布置时,信号线与电源线的主体架在理线设备上,信号线与电源线的端部从间隙中穿出连接BBU设备的电源接口或信号接口。进一步的,进风导风板32与出风导风板22的坡度一致,从而方便多个BBU插框单元堆叠设置;同时未进行堆叠的导风板坡度面与水平面形成的空间,还可以安装深度较小的配电等设备,更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进风装置3、出风装置2、进风口31、出风口21、进风导风板32、出风导风板22仅是根据气流流动方向,为了方便说明而起的名称,不应理解为进风装置3仅能用于进风,出风装置2仅能用于出风。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出风装置(2)与进风装置(3),框架(1)包括多个用于安装BBU的支架,各个支架竖直设置且相互并排,进风装置(3)与出风装置(2)分别固定于框架(1)竖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进风装置(3)包括进风口(31)与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框架(1)的斜坡状进风导风板(32),出风装置(2)包括出风口(21)与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的斜坡状出风导风板(22),进风口(31)与出风口(21)朝向不同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出风装置(2)与进风装置(3),框架(1)包括多个用于安装BBU的支架,各个支架竖直设置且相互并排,进风装置(3)与出风装置(2)分别固定于框架(1)竖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进风装置(3)包括进风口(31)与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框架(1)的斜坡状进风导风板(32),出风装置(2)包括出风口(21)与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的斜坡状出风导风板(22),进风口(31)与出风口(21)朝向不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3)的进风口(31)安装有滤网;且/或出风装置(2)的出风口(21)安装有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外侧壁的上方和/或下方安装有理线装置。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挂钩组成的线槽,挂钩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BU插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正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平张立锋黄小巧马智祥林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