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及绝缘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38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可带电安装;其包括防护罩主体、用于包裹复合式避雷器电缆的防护筒;防护罩主体设有开口朝下且可套进复合式避雷器的空腔;防护筒水平固定于防护罩主体右侧;防护筒顶部、底部沿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开缝、缝口由右往左变大的第三开缝,防护罩主体顶部设有与第一开缝共面的第二开缝;防护罩主体底部右侧设有与第三开缝相连的第四开缝。还提供一种绝缘夹具,其包括夹持部、可与绝缘棒拆卸连接的固定部;夹持部设有适于防护筒插入且呈半圆形的两个卡槽;夹持部设有位于两个卡槽之间且适于电缆通过的第三通孔;夹持部底侧设有适于电缆移至第三通孔的电缆开口;固定部设于夹持部左侧且固接于夹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及绝缘夹具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绝缘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及绝缘夹具。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又称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它是7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型避雷器,迄今为止,在我国电网中已广泛应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是用于为输变电设备提供绝缘保护以免受过电压危害的重要保护电器,它具有响应快、伏安特性平坦、性能稳定、通流容量大、残压低、寿命长、结构简单等优点,广泛使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系统中。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用硅橡胶复合材料做外套,和传统的瓷外套避雷器相比,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结构坚固、耐污性强、防爆性能好等优点。为防止老鼠以及其他小动物攀爬至避雷器金属材质部分对地短路而造成线路意外故障,市面上使用一种橡胶材质的防护罩对避雷器进行包裹式防护,但此防护罩存在寿命短,无法进行巡检测温操作,作业成本高(即需停电作业),同时其自身材料不透明对运维作业人员巡检、检修造成一定阻碍。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结构独特新颖,安装简单方便,可随时随地作业,无需升降台、补供电及带电操作大型车,实现带电状态下安装于复合式避雷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包括防护罩主体、用于包裹复合式避雷器电缆的防护筒;所述防护罩主体设有开口朝下且可套进复合式避雷器的空腔;所述防护筒水平固定于防护罩主体的右侧;所述防护筒顶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开缝,防护罩主体顶部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开缝共面的第二开缝;所述防护筒底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缝口由右往左变大的第三开缝,所述防护罩主体在其右侧对应开设有与第三开缝相连接的第四开缝。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所述防护罩主体由透明PC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筒与防护罩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所述防护罩主体的外侧设有适于对复合式避雷器测温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所述防护罩主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三相标识件。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所述防护罩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三相标识件的底部设有与弧形通孔卡接的卡接块。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所述防护罩主体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呈波浪状且倾斜向下的裙边。另外,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夹具,设计巧妙,用于配合以上所述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安装工作,夹持着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在带电状态下安装至避雷器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绝缘夹具,其包括用于夹持如上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夹持部、可与绝缘棒拆卸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开设有适于防护筒插入且呈半圆形的两个卡槽;所述夹持部开设有位于两个卡槽之间且适于复合式避雷器电缆通过的第三通孔;所述夹持部在其底侧开设有适于复合式避雷器电缆移至第三通孔的电缆开口;所述固定部设于夹持部左侧且与夹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夹具中,所述夹持部在卡槽的外侧分别设有用于夹住防护筒的支撑条。所述的绝缘夹具中,还包括延长棒;所述固定部的前侧设有适于延长棒插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夹持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前侧、后侧分别设有适于延长棒对应插入的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所述固定部的后侧设有适于套进绝缘棒的锁扣部。所述的绝缘夹具中,所述连接部呈圆柱形且在外周面左侧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部的右侧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固定部的右侧设有适于插入第四连接孔的连接柱。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结构独特新颖,安装简单方便,可随时随地作业,无需升降台、补供电及带电操作大型车,实现带电状态下安装于复合式避雷器。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绝缘夹具,设计巧妙,用于配合以上所述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安装工作,夹持着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在带电状态下安装至避雷器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结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结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中,三相标识件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与绝缘棒连接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延长棒、绝缘棒之间连接的结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中,夹持部的结构立体图一。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中,夹持部的结构立体图二。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中,夹持部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中,固定部的结构立体图一。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夹具中,固定部的结构立体图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及绝缘夹具,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包括防护罩主体1、用于包裹复合式避雷器4电缆的防护筒2;所述防护罩主体1设有开口朝下且可套进复合式避雷器4的空腔(图中未标记);所述防护筒2水平固定于防护罩主体1的右侧;所述防护筒2顶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开缝22,防护罩主体1顶部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开缝22共面的第二开缝12;所述防护筒2底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缝口由右往左变大的第三开缝21,所述防护罩主体1在其右侧对应开设有与第三开缝21相连接的第四开缝16。在本实施例中,空腔为圆柱形,防护罩主体为圆柱形;第二开缝12和第一开缝22的缝口为1mm宽。第四开缝16的缝口不变,而且第三开缝21的缝口由右往左(也即从防护筒的外侧往内侧)逐渐变大,目的在于当防护筒被掰开后可保证电缆能由下往上移动至防护筒的内腔。由于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又称复合式避雷器)存在着截面积为70平方毫米大的电缆,故在防护罩主体1一侧设置一半径为16mm宽、长度为68mm的防护筒2,便于完全包裹电缆并不影响电缆使用。所述防护罩主体1由国外进口的透明PC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筒2与防护罩主体1一体成型,采用屏蔽式设计注塑而成,直观可见,方便运维人员巡检,可耐38KV高压,耐高温且寿命长。如图3、图4所示,所述防护罩主体1的外侧设有适于对复合式避雷器4测温的第一通孔14。通过在防护罩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主体、用于包裹复合式避雷器电缆的防护筒;所述防护罩主体设有开口朝下且可套进复合式避雷器的空腔;所述防护筒水平固定于防护罩主体的右侧;所述防护筒顶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开缝,防护罩主体顶部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开缝共面的第二开缝;所述防护筒底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缝口由右往左变大的第三开缝,所述防护罩主体在其右侧对应开设有与第三开缝相连接的第四开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主体、用于包裹复合式避雷器电缆的防护筒;所述防护罩主体设有开口朝下且可套进复合式避雷器的空腔;所述防护筒水平固定于防护罩主体的右侧;所述防护筒顶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开缝,防护罩主体顶部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开缝共面的第二开缝;所述防护筒底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缝口由右往左变大的第三开缝,所述防护罩主体在其右侧对应开设有与第三开缝相连接的第四开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主体由透明PC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筒与防护罩主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主体的外侧设有适于对复合式避雷器测温的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主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三相标识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三相标识件的底部设有与弧形通孔卡接的卡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电作业的复合式避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桥凤陈潇跃潘松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