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30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导温腔,所述导温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温腔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的内部填充有导热胶;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贯穿所述导温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浸入所述导热胶内部,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胶的温度;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领域锂电池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受组成材料的限制,致使它对工作环境温度有极高的要求。目前锂电池理想的工作环境温度介于0℃到40℃之间,特别是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充电和放电的性能都极差。一般为了改善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性能,常采用内部加热法,在低温环境下通过高频充电对电池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锂电池组,如申请号为CN201420799699.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热量散失速度较快,造成锂电池加热速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导温腔,所述导温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温腔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的内部填充有导热胶;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贯穿所述导温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浸入所述导热胶内部,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胶的温度;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加热。所述导温腔为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上均匀设置有十个所述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竖直贯穿所述导温腔,十个所述锂电池相串联,十个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配合连接。所述锂电池之间通过镍片相串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温腔的顶部并向下延伸浸入所述导热胶的内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极片相对应的通孔,该通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电极片相匹配的绝缘垫框。所述外壳体内侧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电木层。所述盖板的四周具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边沿,所述边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外壳体具有真空夹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锂电池的外部套装有导温腔及通过盖板封闭的外壳体,将锂电池与外部隔离开,增强锂电池的保温性能,避免在加热的过程中热量向外散失,保证加热速率;(2)导温腔内部填充有导热胶,由于导热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便于锂电池之间的温度进行传导,温度均匀,同时方便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导热胶的温度对锂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3、5所示,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外壳体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3;导温腔2,导温腔2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部,导温腔2为空腔结构,导温腔2的内部填充有导热胶10;锂电池4,锂电池4贯穿导温腔2,锂电池4的中部浸入导热胶10内部,锂电池4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盖板3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7;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导热胶10的温度;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管理装置与温度传感器5电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5发出的温度信号;充电电路,与电池管理装置电连接,用于为锂电池4充电或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管理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应用,电池管理装置用于将通过温度传感器5采集到的温度型号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当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低于或等于设定温度,电池管理装置控制充电电路工作于高频加热模式,对锂电池4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当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高于设定温度,电池管理装置控制充电电路工作与充电模式,为锂电池充电;其中,锂电池4的外部套装有导温腔2及通过盖板3封闭的外壳体1,将锂电池4与外部隔离开,增强对锂电池4的保温性能,避免在加热的过程中外接温度较低,锂电池4的热量向外散失,保证加热速率;导温腔2内部填充有导热胶10,由于导热胶1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便于锂电池之间的温度进行传导,温度均匀,同时方便温度传感器5通过检测导热胶10的温度对锂电池4的温度进行检测。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导温腔2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导温腔2上均匀设置有十个锂电池4,锂电池4竖直贯穿导温腔2,导温腔2的顶部及底部相对应的开设有与锂电池4匹配的圆形孔,锂电池4置于该圆形孔内部,导温腔2的顶面及底面的圆形孔边沿与锂电池4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使导热腔2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十个锂电池4相串联,十个锂电池4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盖板3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7,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极片7配合连接。锂电池4之间通过镍片6相串联,镍片6通过锡焊固定在锂电池4电极上,电极片7也通过锡焊固定在串联后的锂电池4首、尾两端的电极上。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导温腔2的顶部并向下延伸浸入导热胶10的内部,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导热胶10的温度,由于导热胶10良好的导热性,导热胶10的温度与锂电池4的温度相差不大,检测导热胶10的温度即可,大致测出锂电池4的温度;具体的,导热胶10可选用导热硅脂。如图1和4所示,盖板3上开设有与电极片7相对应的通孔,该通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电极片7相匹配的绝缘垫框8,绝缘垫框8为陶瓷材质的矩形框体结构,其粘接在该通孔内部,用于电极片7与盖板3之间的绝缘,电极片7由绝缘垫框8内向外伸出,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外壳体1内侧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电木层9,电木层9选用电木板或电木纸,电木板或电木纸通过粘合剂粘接在外壳体1的内侧。作为盖板3与外壳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盖板3的四周具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边沿301,边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302,盖板3安装在外壳体1的敞口处时,固定螺栓302的端部与外壳体1的敞口外侧相对应抵接,将盖板3固定在外壳体1的敞口处。外壳体1具有真空夹层,真空夹层可大大减少外壳体1内部通过其向外散发热量,有利于外壳体1内部的维持。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n导温腔,所述导温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温腔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的内部填充有导热胶;/n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贯穿所述导温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浸入所述导热胶内部,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n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胶的温度;/n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n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一侧敞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导温腔,所述导温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温腔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的内部填充有导热胶;
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贯穿所述导温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浸入所述导热胶内部,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电极片;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胶的温度;
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交流电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腔为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导温腔上均匀设置有十个所述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竖直贯穿所述导温腔,十个所述锂电池相串联,十个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盖板的外侧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复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