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24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涉及电缆技术领域。该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包括内层包皮和散热机构,所述内层包皮的内表面与十字绝缘分隔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十字绝缘分隔体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绝缘包皮的外表面右侧连接,聚氯乙烯皮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小凸起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小凸起的外表面右侧与细孔散热皮的内表面右侧中部连接,所述内层包皮的内表面填充有导热矿石粉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矿石粉末和细孔散热皮等的使用,从而可以将热量送走,从而可以散热到外界,又因聚氯乙烯皮和小凸起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外界的热量隔绝,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电力工程的一种重要工具之一,然而电缆往往都是长时间的使用,所以往往长时间做功产生热量,而且再比较热的天气的时候外界的热量也会作用在电缆上,所以热量难以散掉,从而可能会损毁电缆,然而现有的大多是散热比较困难,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达到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包括内层包皮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导热细杆、导热绝缘包皮、线缆、十字绝缘分隔体、导热矿石粉末、细孔散热皮、绝缘皮、聚氯乙烯皮、小凸起、阻燃层和过渡层,所述内层包皮的内表面与十字绝缘分隔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十字绝缘分隔体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绝缘包皮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导热绝缘包皮的内表面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层包皮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细杆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内层包皮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层的内表面连接,所述过渡层的外表面顶部与阻燃层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阻燃层的外表面顶部与绝缘皮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绝缘皮的外表面顶部与聚氯乙烯皮的内表面套接,所述聚氯乙烯皮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小凸起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小凸起的外表面右侧与细孔散热皮的内表面右侧中部连接,所述内层包皮的内表面填充有导热矿石粉末。优选的,所述内层包皮的内部设置有圆道,且圆道的内径大于十字绝缘分隔体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导热细杆的外表面一侧贯穿绝缘皮、聚氯乙烯皮和过渡层等结构。优选的,所述小凸起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小凸起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聚氯乙烯皮的内部设置有通道,且聚氯乙烯皮的内径大于绝缘皮的外径。优选的,所述绝缘皮的内部设置有轨道,且轨道的内径大于过渡层的外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导热细杆、导热绝缘包皮、线缆、导热矿石粉末和细孔散热皮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内部做功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材料传导,从而可以将热量送走,从而可以散热到外界,又因为有绝缘皮、聚氯乙烯皮和小凸起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外界的热量隔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十字绝缘分隔体、导热矿石粉末、细孔散热皮、绝缘皮、聚氯乙烯皮、小凸起、阻燃层和过渡层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内部的线缆不会堆积在一块儿,从而可以更有利于线缆与导热矿石粉末接触,从而可以更高效的导热,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层包皮、2散热机构、201导热细杆、202导热绝缘包皮、203线缆、204十字绝缘分隔体、205导热矿石粉末、206细孔散热皮、207绝缘皮、208聚氯乙烯皮、210小凸起、211阻燃层、212过渡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包括内层包皮1和散热机构2,散热机构2包括导热细杆201、导热绝缘包皮202、线缆203、十字绝缘分隔体204、导热矿石粉末205、细孔散热皮206、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内层包皮1的内表面与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套接,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外表面右侧搭接,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内表面与线缆203的外表面套接,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细杆201的外表面右侧插接,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层212的内表面套接,过渡层212的外表面顶部与阻燃层211的内表面套接,阻燃层211的外表面顶部与绝缘皮207的内表面套接,绝缘皮207的外表面顶部与聚氯乙烯皮208的内表面套接,聚氯乙烯皮208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小凸起210的外表面左侧焊接,小凸起210的外表面右侧与细孔散热皮206的内表面右侧中部粘接,内层包皮1的内表面填充有导热矿石粉末205,内层包皮1的内部设置有圆道,且圆道的内径大于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径,导热细杆201的外表面一侧贯穿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和过渡层212等结构,小凸起210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小凸起210的规格相同,聚氯乙烯皮208的内部设置有通道,且聚氯乙烯皮208的内径大于绝缘皮207的外径,绝缘皮207的内部设置有轨道,且轨道的内径大于过渡层212的外径,该散热性能好的电缆,通过导热细杆201、导热绝缘包皮202、线缆203、导热矿石粉末205和细孔散热皮206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内部做功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材料传导,从而可以将热量送走,从而可以散热到外界,又因为有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和小凸起2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外界的热量隔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通过十字绝缘分隔体204、导热矿石粉末205、细孔散热皮206、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内部的线缆203不会堆积在一块儿,从而可以更有利于线缆203与导热矿石粉末205接触,从而可以更高效的导热,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时,线缆203产生的热可以通过导热绝缘包皮202传导给导热矿石粉末205,然后由其传给导热细杆201,从而可以将热量慢慢的传到细孔散热皮206的内部,然后又因为细孔散热皮206与聚氯乙烯皮208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自身上还设置由细孔,从而可以将热量慢慢的扩散至外界,儿外界的热量因为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等结构的原因难以传到内部。综上所述,该散热性能好的电缆,通过导热细杆201、导热绝缘包皮202、线缆203、导热矿石粉末205和细孔散热皮206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内部做功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材料传导,从而可以将热量送走,从而可以散热到外界,又因为有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和小凸起2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外界的热量隔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具有散热性更好的功能的目的,通过十字绝缘分隔体204、导热矿石粉末205、细孔散热皮206、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内部的线缆203不会堆积在一块儿,从而可以更有利于线缆203与导热矿石粉末205接触,从而可以更高效的导热,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包括内层包皮(1)和散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导热细杆(201)、导热绝缘包皮(202)、线缆(203)、十字绝缘分隔体(204)、导热矿石粉末(205)、细孔散热皮(206)、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所述内层包皮(1)的内表面与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内表面与线缆(203)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细杆(201)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层(21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过渡层(212)的外表面顶部与阻燃层(21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阻燃层(211)的外表面顶部与绝缘皮(207)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绝缘皮(207)的外表面顶部与聚氯乙烯皮(208)的内表面套接,所述聚氯乙烯皮(208)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小凸起(210)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小凸起(210)的外表面右侧与细孔散热皮(206)的内表面右侧中部连接,所述内层包皮(1)的内表面填充有导热矿石粉末(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缆,包括内层包皮(1)和散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导热细杆(201)、导热绝缘包皮(202)、线缆(203)、十字绝缘分隔体(204)、导热矿石粉末(205)、细孔散热皮(206)、绝缘皮(207)、聚氯乙烯皮(208)、小凸起(210)、阻燃层(211)和过渡层(212),所述内层包皮(1)的内表面与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十字绝缘分隔体(204)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导热绝缘包皮(202)的内表面与线缆(203)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导热细杆(201)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内层包皮(1)的外表面顶部与过渡层(21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过渡层(212)的外表面顶部与阻燃层(21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阻燃层(211)的外表面顶部与绝缘皮(207)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绝缘皮(207)的外表面顶部与聚氯乙烯皮(208)的内表面套接,所述聚氯乙烯皮(208)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小凸起(210)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小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宗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塑电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