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888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自降温电缆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屏蔽层、至少一个导线芯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电缆外护套套设在绝缘屏蔽层外部,绝缘屏蔽层内套设有至少一个导线芯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电缆自降温系统包括上述的自降温电缆、制冷主机、循环泵、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循环泵设置在冷却液管与制冷主机之间,冷却液在自降温电缆的冷却液管和制冷主机之间形成循环回路,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绝缘屏蔽层内部,制冷主机、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缆内部设置冷却液管,冷却液管内流动的冷却液吸收导线芯工作产生的热量,降低电缆温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在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当电缆在传输电力时,由于电缆中的导体具有一定电阻,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情况下选择通过电缆本身的绝缘保护层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如果电缆内部的热量长时间不能发散掉,就可能会造成电缆载流量降低、加快电缆老化速度、出现线路故障、发生火灾等情况,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在一些工程领域或关键设备如高温锅炉、通信机房、大型数据中心等电缆的主要使用场合,一般采用加大电缆导体截面积来解决电缆对电流的承载力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对载流量的提高是有限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电缆导体截面积加大,其工作产生的热量相应增加,需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降温电缆温度才能保证电缆的工作效率。目前,在一些电缆夹层或者电缆管廊中采用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的方式来对电缆进行降温,但这些降温方式散热较慢、散热效果不佳,电缆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使得电缆的载流量受到限制。鉴于前述降温方式散热效果不佳、电缆的载流量受限等问题,需要一种能有效降低自身温度、具有较小导体截面积但能够承受更大载流量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电缆降温方式散热效果不佳、电缆载流量受限等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自降温电缆,在电缆内部设置冷却液管,冷却液管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导线芯换热,吸收导线芯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电缆的温度,提高电缆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降温电缆,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屏蔽层、至少一个导线芯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所述电缆外护套套设在所述绝缘屏蔽层外部,所述绝缘屏蔽层内套设有所述至少一个导线芯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管设置在相邻所述导线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管与所述导线芯贴靠。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芯外部包裹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屏蔽层内部设有保温填充物和用于支撑所述导线芯和冷却液管的支撑填充物,所述保温填充物填充在所述绝缘屏蔽层与导线芯、冷却液管之间,所述保温填充物围设在所述支撑填充物周围。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扇形或半圆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缆自降温系统,包括:上述的自降温电缆、制冷主机、循环泵、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自降温电缆的冷却液管的进液口通过供液管与所述制冷主机的供液口相连,所述冷却液管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与所述制冷主机的回液口相连,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管与所述制冷主机之间,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自降温电缆的绝缘屏蔽层内部,所述制冷主机、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管与所述供液管、所述冷却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通过管接头相连,所述管接头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管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至少一个第一管接口和一个第二管接口,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与所述导线芯的数量匹配,所述导线芯穿过所述预留孔与用电设备接驳,所述第一管接口的数量与所述冷却液管的数量匹配,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液管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管接口与所述供液管或者回液管相连,所述管接头内部的空腔与所述预留孔隔离,所述管接头内部的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接口和第二管接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自降温电缆卡接。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沿所述自降温电缆的轴向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自降温电缆,在电缆内部设置冷却液管,冷却液管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导线芯换热,吸收导线芯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电缆的温度,提高电缆工作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自降温电缆通过快速降低电缆内部的温度,提高电缆的载流量,提高了电缆的效能,从而在电缆选型时可选用截面积更小的电缆,降低成本;而且,电缆快速降温能减少因温度过高造成的绝缘屏蔽层等部件的损坏,延长电缆使用寿命。(3)本技术提供的电缆自降温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电缆内部的温度,然后控制冷却液的初始温度、供液流速和流量,实现快速降温的同时避免由于温度过低造成电缆外表面出现冷凝结露现象,将电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持电缆的正常温度,保证电缆工作效率和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自降温电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降温电缆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缆自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管接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液管;2、导线芯;3、保温填充物;4、支撑填充物;5、绝缘层;6、绝缘屏蔽层;7、电缆外护套;8、信号线;10、管接头;11、第一管接口;12、预留孔;13、第二管接口;20、制冷主机;30、循环泵;40、供液管;50、回液管;6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图1为自降温电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降温电缆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自降温电缆,包括:电缆外护套7、绝缘屏蔽层6、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电缆外护套7套设在绝缘屏蔽层6外部,即电缆外护套7包裹在绝缘屏蔽层6外部,防止绝缘屏蔽层6受到外力损伤和水分的侵入,绝缘屏蔽层6内套设有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冷却液管1可与导线芯2贴靠,即冷却液管1与导线芯2接触,冷却液管1内循环流动或单向流动的冷却液与导线芯2换热,吸收导线芯2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电缆内部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导线芯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冷却液管1设置在相邻导线芯2之间,冷却液管1同时与两个导线芯2接触,进行降温。导线芯2外部包裹有绝缘层5,绝缘层5避免了局部放电的可能性,冷却液管1可以与绝缘层5贴靠。绝缘屏蔽层6内部设有保温填充物3和用于支撑导线芯2和冷却液管1的支撑填充物4,保温填充物3填充在绝缘屏蔽层6与导线芯2、冷却液管1之间,保温填充物3减少冷却液管1与绝缘屏蔽层6之间的换热,保持冷却液的温度,同时保温填充物3将导线芯2工作产生的热量保存在绝缘屏蔽层6内部,充分与冷却液管1接触进行换热,保温填充物3围设在支撑填充物4周围。如图1所示,支撑填充物4可以在绝缘屏蔽层6的中心、被导线芯2和冷却液管1围成的环状包围,为多个导线芯2和冷却液管1提供支撑;如图2所示,支撑填充物4也可以环抱支撑导线芯2和冷却液管1。导线芯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扇形或半圆形,其形状根据使用场所的需要进行设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缆自降温系统,如图3所示,该电缆自降温系统包括:上述的自降温电缆、制冷主机20、循环泵30、控制器60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由于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外护套(7)、绝缘屏蔽层(6)、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所述电缆外护套(7)套设在所述绝缘屏蔽层(6)外部,所述绝缘屏蔽层(6)内套设有所述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外护套(7)、绝缘屏蔽层(6)、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所述电缆外护套(7)套设在所述绝缘屏蔽层(6)外部,所述绝缘屏蔽层(6)内套设有所述至少一个导线芯(2)和至少一个冷却液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1)设置在相邻所述导线芯(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1)与所述导线芯(2)贴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芯(2)外部包裹有绝缘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屏蔽层(6)内部设有保温填充物(3)和用于支撑所述导线芯(2)和冷却液管(1)的支撑填充物(4),所述保温填充物(3)填充在所述绝缘屏蔽层(6)与导线芯(2)、冷却液管(1)之间,所述保温填充物(3)围设在所述支撑填充物(4)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芯(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扇形或半圆形。


7.一种电缆自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自降温电缆、制冷主机(20)、循环泵(30)、控制器(60)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自降温电缆的冷却液管(1)的进液口通过供液管(40)与所述制冷主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君李立华齐丽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环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