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组件和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66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出水装置的把手组件,包括壳体;阀芯,装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周向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混合冷热水的比例,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启或闭;调温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所述调温把手可相对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控制部轴向移动;复数个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套设在所述耐磨环体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减少把手晃动的把手组件和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出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把手组件和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出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卫浴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把手组件和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龙头把手组件均采用抬起开关、旋转调温结构,其使用过程中,每次开启需重新调整温度,用户体验不佳,而采用按压开关、旋转调温的龙头把手,虽然可实现温度记忆,用户无需经常调节温度,但现有按压结构把手仅与阀芯的阀轴连接,在操作时,易出现把手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把手晃动的把手组件和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出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出水装置的把手组件,包括壳体;阀芯,装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周向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混合冷热水的比例,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启或闭;调温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所述调温把手可相对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控制部轴向移动;复数个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套设在所述耐磨环体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壳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有环槽,所述耐磨环体嵌入所述环槽内并固设在所述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当所述阀芯装设至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第二壳体装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并压抵所述阀芯,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优选地,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耐磨环体和环槽。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温把手和阀芯之间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调温把手和阀芯。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套设在所述阀芯外并与所述阀芯固接,所述调温把手套设在所述传动件外并与所述传动件固接。优选地,所述调温把手包括盖面和沿所述盖面的周缘朝向所述阀芯延伸的环面,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主体和沿所述传动主体的周缘朝向所述阀芯延伸的传动环体,所述传动环体与所述第一控制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主体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主体与所述盖面固接。优选地,所述传动主体朝向所述盖面凸伸有限转块和第一卡扣件,所述盖面设置有可供所述限转块嵌入的限转槽和第二卡扣件,所述限转块嵌入所述限转槽中,所述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卡扣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环体与所述第一控制部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传动主体抵接所述第二控制部并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所述的把手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间隔设置的耐磨环体,调温把手套设在耐磨环体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这样调温把手在转动时,提高把手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把手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把手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传动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调温把手的立体剖切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调温把手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阅图1-图6,一种出水装置200,使用了一种用于出水装置200的把手组件100,该把手组件100包括壳体1;阀芯2,装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阀芯2包括第一控制部21和第二控制部22,所述第一控制部21可沿所述阀芯2的周向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2的混合冷热水的比例,所述第二控制部22可沿所述阀芯2的轴向移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2的启或闭;调温把手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调温把手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控制部21转动,所述调温把手3可相对所述阀芯2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控制部22轴向移动;复数个耐磨环体4,所述耐磨环体4套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调温把手3套设在所述耐磨环体4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4,所述耐磨环体4沿着所述阀芯2的轴向间隔布置。因为沿所述阀芯2的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耐磨环体4,所述调温把手3相对所述阀芯2的同轴长度增加,这样所述调温把手3在转动时稳定性高,晃动小。所述壳体1沿着所述阀芯2的轴向间隔布置有环槽121,所述耐磨环体4嵌入所述环槽121内并固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耐磨环体4具有缺口41并可由该缺口41撑开并嵌入所述环槽121中。具体的,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与所述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螺纹连接,当所述阀芯2装设至所述第一壳体11时,所述第二壳体12装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1并压抵所述阀芯2,所述环槽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耐磨环体4和环槽121。所述第二壳体12为贯穿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可供所述阀芯2装入的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的入口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壳体12在毗邻螺纹结构出还径向内缩有抵接台阶122,其用来抵接并固定所述阀芯2,所述第二壳体12围绕在所述第一控制部21和第二控制部22外并界定出间隔空间。所述把手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温把手3和阀芯2之间的传动件5,所述传动件5传动连接所述调温把手3和阀芯2,所述传动件5伸入所述间隔空间内并套设在所述阀芯2外,所述传动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部21和第二控制部22传动连接,所述调温把手3套设在所述传动件5外并与所述传动件5固接。所述调温把手3包括盖面31和沿所述盖面31的周缘朝向所述阀芯2延伸的环面32,所述调温把手3的环面32包绕在所述第二壳体12外,所述耐磨环体4抵接所述环面32。所述传动件5包括传动主体51和沿所述传动主体51的周缘朝向所述阀芯2延伸的传动环体52,所述传动环体52伸入所述间隔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部21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传动环体52与所述第一控制部21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传动主体51与所述第二控制部2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主体51与所述盖面31固接,所述阀芯2的第一控制部21还包括沿着所述阀芯2的轴线凸伸的螺栓23,所述传动主体51设置有让所述螺栓23穿过的通孔,所述把手组件100还包括锁固至所述螺栓23上并使得所述传动件5固接至所述阀芯2上的螺母6,所述传动主体51抵接所述第二控制部22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出水装置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阀芯,装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周向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混合冷热水的比例,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启或闭;/n调温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所述调温把手可相对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控制部轴向移动;/n复数个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套设在所述耐磨环体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出水装置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阀芯,装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周向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混合冷热水的比例,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用于控制所述阀芯的启或闭;
调温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所述调温把手可相对所述阀芯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控制部轴向移动;
复数个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温把手套设在所述耐磨环体外并抵接所述耐磨环体,所述耐磨环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间隔布置有环槽,所述耐磨环体嵌入所述环槽内并固设在所述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当所述阀芯装设至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第二壳体装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并压抵所述阀芯,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耐磨环体和环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李炜兵叶立明祝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