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54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解决了传统仰拱施工时工人需要靠自身后仰站立进行施工,使仰拱施工难以长时间进行,施工质量不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后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开口向下,弧形板的前后端面均有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一凹槽;弧形板上有一个前后放置的L形躺椅,L形躺椅的转折处的前后两端均扭簧铰接有一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且可固定在第一凹槽的某一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使用与仰拱同心的弧形板和可调节位置的躺椅,使工人可以仰卧在躺椅上对仰拱的各个部位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的高度较高,施工人员需要站在施工台架上对其进行施工,现有的施工台架多为上下多层施工平台组成,使施工人员可以站在不同高度的施工平台上对不同高度的隧道内壁进行施工;当工人对隧道的仰拱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使自身体位后仰,再使用工具向上举起对仰拱进行作业,持续保持后仰的动作会使人站立的重心不稳,身高较高的人还需要弯腰后仰以保证施工工具到仰拱的距离,这样的施工方式难以长时间进行,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解决了传统仰拱施工时工人需要靠自身后仰站立进行施工,使仰拱施工难以长时间进行,施工质量不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后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开口向下,弧形板的前后端面均有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一凹槽;弧形板上有一个前后放置的L形躺椅,L形躺椅的转折处的前后两端均扭簧铰接有一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且可固定在第一凹槽的某一部位。本技术构思新颖,使用与仰拱同心的弧形板和可调节位置的躺椅,使工人可以仰卧在躺椅上对仰拱的各个部位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施工台架和弧形板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L形躺椅的三维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弧形板的三维立体图。图6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附图1-6可知,本技术包括前后放置的弧形板1,弧形板1开口向下,弧形板1的前后端面均有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一凹槽2;弧形板1上有一个前后放置的L形躺椅3,L形躺椅3的转折处的前后两端均扭簧铰接有一个连接板4,每个连接板4的另一端可在第一凹槽2内滑动,且可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某一部位。为了方便将L形躺椅3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某一位置,所述的连接板4不与L形躺椅3铰接的一端有向内的突起,突起可在第一凹槽2内滑动,突起部位有前后方向的通孔6,第一凹槽2的底面均布有多个盲孔5,用长杆7穿过通孔6插入盲孔5内可使L形躺椅3固定在弧形板1上的某一高度。为了保证安全,所述的长杆7为L形杆,L形躺椅3的前后两端固定有挡板8,L形杆的平杆的外端通过通孔6插入盲孔5后,将L形杆的竖端置于挡板8的内侧,使L形杆不能从盲孔5内脱出;在L形杆的水平段通过连接板4上的通孔6插入盲孔5后,转动L形杆的竖直段,将其卡入挡板8的内侧,使L型杆不会由于震动等原因从盲孔5内松脱,保证坐在L形躺椅3上的工人的安全。为了使L形躺椅3的椅背与弧形板1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的弧形板1上有多个第二凹槽9,L形躺椅3的坐板上有两个前后对称的让位缺口;工人坐在L形躺椅3上时双腿可以放置在两个让位缺口内,双脚踩踏在第二凹槽9形成的与弧形板1垂直的截面内方便施力,当工人手臂较长时,可以以踩踏在第二凹槽9形成的与弧形板1垂直的截面为发力点,后仰以对抗连接板4的扭簧作用,使L形躺椅3的椅背与弧形板1之间的角度变小,进而使工人躯干的上半部分与仰拱的距离变大,方便进行施工。为了保证安全和减震,所述的L形躺椅3的坐板下端固定有弹簧减震器10,弹簧减震器10的底部形状与弧形板1贴合;当施工结束时,首先工人要将躯干恢复垂直体位,此时底部形状与弧形板1贴合的减震器避免工人恢复体位过快造成震动,同时保证L形躺椅3只能在后仰体位和水平体位之间转动,而不会有前倾体位,防止工人在L形躺椅3上产生前倾体位造成危险。为了增强工人仰躺施工时的舒适感,所述的L形躺椅3的椅背为弧形;弧形的椅背贴合人体的上躯干,能够很好的支撑人体的腰部,减少施工人员的疲劳。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L形躺椅3顺着第一凹槽2滑动至弧形板1的某一位置,施工人员坐在该位置的L形躺椅3上时手部位置可以对需要施工的仰拱部位进行作业;此时用L形长杆7的水平段通过连接板4上的通孔6插入盲孔5后,转动L形杆的竖直段,将其卡入挡板8的内侧,使L型杆不会由于震动等原因从盲孔5内松脱,保证坐在L形躺椅3上的工人的安全;施工人员踩踏在弧形板1上的第二凹槽9上可以攀爬上弧形板1并坐在L形躺椅3上,施工人员的两条腿放在L形躺椅3的两个让位缺口内,脚部踩在第二凹槽9与弧形板1垂直的截面内方便施力,施工人员的脚部以踩踏在第二凹槽9形成的与弧形板1垂直的截面为发力点,后仰以对抗连接板4的扭簧作用,使L形躺椅3的椅背与弧形板1之间的角度变大或变小,进而使工人躯干的上半部分与仰拱的距离变大或变小,进而对施工人员手臂与仰拱的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的臂长和不同的施工作业和施工工具,方便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的施工作业。本技术还设置了弹簧减震器10,弹簧减震器10安装在L形躺椅3的坐板下端,当施工结束时,首先工人要将躯干恢复垂直体位,此时底部形状与弧形板1贴合的减震器避免工人恢复体位过快造成震动,同时保证L形躺椅3只能在后仰体位和水平体位之间转动,而不会有前倾体位,防止工人在L形躺椅3上产生前倾体位造成危险。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L形躺椅需要两个,分别放在弧形板的左半边和右半边使用;施工人员最好佩戴头盔或透明面罩,在仰躺在L形躺椅3上施工时避免仰拱上的石料或粉尘掉落对施工人员造成损伤。本技术构思新颖,使用与仰拱同心的弧形板和可调节位置的躺椅,使工人可以仰卧在躺椅上对仰拱的各个部位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放置的弧形板(1),弧形板(1)开口向下,弧形板(1)的前后端面均有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一凹槽(2);弧形板(1)上有一个前后放置的L形躺椅(3),L形躺椅(3)的转折处的前后两端均扭簧铰接有一个连接板(4),每个连接板(4)的另一端可在第一凹槽(2)内滑动,且可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某一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放置的弧形板(1),弧形板(1)开口向下,弧形板(1)的前后端面均有沿其圆周方向的第一凹槽(2);弧形板(1)上有一个前后放置的L形躺椅(3),L形躺椅(3)的转折处的前后两端均扭簧铰接有一个连接板(4),每个连接板(4)的另一端可在第一凹槽(2)内滑动,且可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某一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平台仰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4)不与L形躺椅(3)铰接的一端有向内的突起,突起可在第一凹槽(2)内滑动,突起部位有前后方向的通孔(6),第一凹槽(2)的底面均布有多个盲孔(5),用长杆(7)穿过通孔(6)插入盲孔(5)内可使L形躺椅(3)固定在弧形板(1)上的某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葛怀宇景玉婷张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