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春峰专利>正文

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365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包括进水管道、引水坑、进水池,进水管道与引水坑贯通连接;进水池置于引水坑上部,且进水池一端与引水坑相贯通,另一端设有水泵,且水泵的水泵吸入口置于进水池内;所述进水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第一列立柱设有6个立柱,第二列立柱设有3个立柱,第三列立柱设有1个立柱,且每个立柱均为三棱柱状;所述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置于水泵吸入口、进水池与引水坑相贯通处之间的进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角组合立柱,整流效果显著,为水泵进口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保证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属于水利工程设计

技术介绍
引补水泵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供水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泵站进水池的主要作用是为水泵提供良好的吸水条件,要求进水池中的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无漩涡和无回流。若进水池内流态紊乱,必然会降低水泵的性能,导致水泵机组产生振动和噪声,严重时甚至损坏水泵,无法满足城市供水需求。传统整流措施主要是针对泵站进水池设计或运行不合理形成的各种不良流态而设置的,实际应用已证明能够有效地改善进水池水流流态。而在在引补水泵站中,采用某种整流措施或者组合整流措施能否改善进水池流态尚未研究,所以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组合整流方法以改善进水池流态,提高进水池内水流的均匀度,满足水泵平稳均匀的吸水要求。因此,寻求进水池内整流措施,改善其内部流态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及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改善引补水泵站进水池中水流不良流态,提高进水池内流速分布均匀度,满足水泵平稳均匀的吸水要求,保证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水管道、引水坑、进水池,进水管道与引水坑贯通连接;进水池置于引水坑上部,且进水池一端与引水坑相贯通,另一端设有水泵,且水泵的水泵吸入口置于进水池内;所述进水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第一列立柱设有6个立柱,第二列立柱设有3个立柱,第三列立柱设有1个立柱,且每个立柱均为三棱柱状;所述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置于水泵吸入口、进水池与引水坑相贯通处之间的进水池内。所述进水池的数量为3个,3个进水池均置于引水坑上部,且3个均进水池与引水坑相贯通。所述引水坑的下部与进水管道贯通。所述立柱底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各边长为300mm~500mm。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流通过进水管道流入进水池。来流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进水池引水坑内,由于水流收到进水池引水坑墙面阻力的作用,一部分水流在靠近进水管处的壁面形成两个较大回流区,一部分水流则向引水坑上部流动。此时,进水池引水坑内水流流态紊乱。步骤2)、进水池引水坑内水位上升,水流进入水平段进水池。水流由进水管路进入进水池引水坑后,将引水坑充满。随着液位上升,水流进入水平段进水池。步骤3)、水流穿过设置在水平段进水池的三列组合立柱。在水平段进水池右侧设置三列立柱5,立柱5数量沿水流方向依次为6个,3个,1个,且立柱5形式为三棱柱形式。水流依次穿过三列立柱,水流经过每列立柱5之后将重新组合分布,直至穿过最后一道立柱后,整流结束。此时,泵站水流经组合三角立柱多次整流后,在流向进水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的流态。步骤4)、整流后水流进入水泵吸入口。进水池内水流经组合立柱整流后,进入各水泵吸入口的流速均匀,且产生较小或者产生回流区。提高了引补水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作为本方法的进一步限定,任一机组前的水平段进水池中均设置组合三角形立柱装置。作为本方法的进一步限定,立柱底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各边长控制在300mm~500mm,具体长度取决泵站进水池宽度。本技术针对进水池内隔墩处流线存在较大的偏转,且进水池内流速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在进水池内设置三列三角形组合立柱。设置立柱即要保证进入各机组的流速尽量保持均匀,且产生较小或者产生回流区。因此,立柱数量沿水流方向依次为6个,3个,1个。用立柱打散水体,水流经过每列立柱之后将重新组合分布,最终达到整流效果。并为水泵吸水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提高了引补水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本技术基于流体力学及空间几何学原理,且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利用多列三角形立柱的组合设置,可使引补水泵站进水池内水流流速分布更加均匀,改善其内部流态,为水泵进口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本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推广程度高。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比较于传统立柱整流装置,本组合三角立柱装置针对引补水泵站进水池内水流流态进行改善。水流经过每列立柱之后都将重新组合分布,调高整体装置整流效率。通过三角组合立柱,整流效果显著,为水泵进口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保证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使用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道、2引水坑、3引水坑墙面、4进水池、5立柱、6水泵吸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包括进水管道1、引水坑2、进水池4,进水管道1与引水坑2贯通连接;进水池4置于引水坑2上部,且进水池4一端与引水坑2相贯通,另一端设有水泵,且水泵的水泵吸入口6置于进水池4内。在进水池4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第一列立柱设有6个立柱5,第二列立柱设有3个立柱5,第三列立柱设有1个立柱5,且每个立柱5均为三棱柱状。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置于水泵吸入口6、进水池4与引水坑2相贯通处之间的进水池4内。进水池4的数量为3个,3个进水池4均置于引水坑2上部,且3个均进水池4与引水坑2相贯通。引水坑2的下部与进水管道1贯通。立柱5底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各边长为300mm~500mm。使用时,来流水通过进水管道1流入进水池引水坑2内,由于水流收到进水池引水坑墙面3阻力的作用,一部分水流在靠近进水管道1处的壁面形成两个较大回流区,一部分水流则向引水坑2上部流动。此时,引水坑2内水流流态紊乱。水流由进水管道1进入引水坑2后,将引水坑2充满。随着液位上升,水流进入水平段的进水池4。接着水流依次穿过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水流经过每列立柱之后将重新组合分布,直至穿过最后一道立柱后,整流结束。此时,泵站水流经组合三角立柱多次整流后,在流向进水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的流态。进水池4内水流经组合立柱整流后,进入各水泵吸入口6的流速均匀,且产生较小或者产生回流区。提高了引补水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水管道(1)、引水坑(2)、进水池(4),进水管道(1)与引水坑(2)贯通连接;进水池(4)置于引水坑(2)上部,且进水池(4)一端与引水坑(2)相贯通,另一端设有水泵,且水泵的水泵吸入口(6)置于进水池(4)内;/n所述进水池(4)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第一列立柱设有6个立柱(5),第二列立柱设有3个立柱(5),第三列立柱设有1个立柱(5),且每个立柱(5)均为三棱柱状;/n所述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置于水泵吸入口(6)、进水池(4)与引水坑(2)相贯通处之间的进水池(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补水泵站组合三角立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水管道(1)、引水坑(2)、进水池(4),进水管道(1)与引水坑(2)贯通连接;进水池(4)置于引水坑(2)上部,且进水池(4)一端与引水坑(2)相贯通,另一端设有水泵,且水泵的水泵吸入口(6)置于进水池(4)内;
所述进水池(4)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第一列立柱设有6个立柱(5),第二列立柱设有3个立柱(5),第三列立柱设有1个立柱(5),且每个立柱(5)均为三棱柱状;
所述第一列立柱、第二列立柱、第三列立柱置于水泵吸入口(6)、进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峰何孝光蒋红樱成立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周春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