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7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本体和井筒,井筒为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井筒的下方设置有抗浮底板,井筒内设置有中间检修平台,井筒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泵检修口,污水泵检修口下方的井筒内设置有检修楼梯,污水泵检修口上设置有污水泵检修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井筒,井筒为倾斜式梯形,井筒呈现下大上小结构,相比圆柱形井筒成水量更多,可以有效防止淤泥堆积,进水处设有粉碎性格栅,可以防止污水泵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
本技术涉及泵站
,特别涉及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
技术介绍
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排灌泵站的进水、出水、泵房等建筑物的总称,按照使用范围可以分别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河水泵站。一体化泵是用于倾斜式一体化梯形泵站,在对污水处理前需要将污水进行适应性的提升,以满足后续污水处理所达到的压力,以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现有的污水泵站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现有泵站大都为圆柱形井筒,筒底成水较少,且筒底容易造成污泥堆积和堵塞;其次,现有格栅为提篮格栅,容易堵塞进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泵站大都为圆柱形井筒,筒底成水较少,且筒底容易造成污泥堆积和堵塞、现有格栅为提篮格栅,容易堵塞进水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本体和井筒,所述井筒为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井筒的下方设置有抗浮底板,所述井筒内设置有中间检修平台,所述井筒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泵检修口,所述污水泵检修口下方的所述井筒内设置有检修楼梯,所述污水泵检修口上设置有污水泵检修盖板,所述污水泵检修口的一侧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口,所述粉碎格栅检修口的上表面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盖板,所述粉碎格栅检修盖板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所述粉碎格栅通过粉碎格栅导轨组件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一体化泵本体设置在所述井筒内,所述井筒的下端设置有潜水污水泵,所述潜水污水泵通过水管连接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井筒的筒壁向内倾斜的角度为5度。优选的,所述粉碎格栅检修盖板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防坠落防护板。优选的,所述井筒采用新型玻璃钢材料一次缠绕成型,在玻璃钢主体上缠绕加强筋,内壁开设有内交叉缠绕,形成的中部中空且两端加强的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井筒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耳。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潜水污水泵,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中间检修平台并延伸至所述中间检修平台的上方连接有所述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粉碎格栅的下方设置有一体化泵站进水滤网。优选的,所述井筒的上方设置有扶梯、电气控制室和出气管。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设置有井筒,井筒为倾斜式梯形,井筒呈现下大上小结构,相比圆柱形井筒成水量更多,可以有效防止淤泥堆积,进水管处设有粉碎性格栅,可以防止潜水污水泵堵塞;2、由于是梯形结构,在重力作用下杜绝了内壁附着杂质和污泥的可能性,所有颗粒状固体全部及时打出泵站,确保整个泵站长期稳定运行;3、梯形形状的井筒四周360度受到泥土给其的压力,抵消了大部分井筒受到的浮力,再结合常规混泥土抗浮底板的抗浮力,达到双重抗浮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井筒;2、抗浮底板;3、中间检修平台;4、污水泵检修口;5、检修楼梯;6、污水泵检修盖板;7、粉碎格栅检修口;8、粉碎格栅检修盖板;9、粉碎格栅;10、粉碎格栅导轨组件;11、进水管;12、潜水污水泵;13、水管;14、出水管;15、吊耳;16、一体化泵站进水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本体和井筒1,井筒1为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井筒1的下方设置有抗浮底板2,井筒1内设置有中间检修平台3,井筒1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泵检修口4,污水泵检修口4下方的井筒1内设置有检修楼梯5,污水泵检修口4上设置有污水泵检修盖板6,污水泵检修口4的一侧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口7,粉碎格栅检修口7的上表面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9,粉碎格栅9通过粉碎格栅导轨组件10连接有进水管11,一体化泵本体设置在井筒1内,井筒1的下端设置有潜水污水泵12,潜水污水泵12通过水管13连接有出水管14。如图1和图3所示,井筒1的筒壁向内倾斜的角度为5度,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防坠落防护板,井筒1采用新型玻璃钢材料一次缠绕成型,在玻璃钢主体上缠绕加强筋,内壁开设有内交叉缠绕,形成的中部中空且两端加强的筒形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井筒1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耳15,从而便于安装井筒1,出水管14的一端连接潜水污水泵12,出水管14的另一端贯穿中间检修平台3并延伸至中间检修平台3的上方连接有出水管14,粉碎格栅9的下方设置有一体化泵站进水滤网16,井筒1的上方设置有扶梯、电气控制室和出气管,扶梯用于人员出入电气控制室,电气控制室用于本技术各个用电器的供电和操控,使用者可以根据电源点位置配置预埋电气管路,出气管主要用于排气。本实用工作原理:首先在装配本技术时,安装如下方法:1、建议土建施工采用钢板桩施工开挖法,基坑底部平面面积≥6.0x6.0m,土建施工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2、设备基础以原状未扰动的稍密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180kN/m2;3、底部处理完毕后,在基础上浇注泵站的基础,待基础的强度达到70%时,方可以进行泵站井筒1的安装;泵站井筒1的安装完成后,则需要对筒体底部的填充孔及基础上金属压块用C30混凝土进行浇注,以起到防护的作用;5、基坑的回填正常情况下需用黄砂及直径小于30mm的细石混合回填,回填过程中要注意基坑的四周要均匀回填,防止出现一则的土方过多,导致筒体倾侧,且每间隔50cm进行夯实,夯实度要达到90%;6、回填到进出水口时方可进行管路的连接,且周围必须人工进行夯实;在使用时,由于井筒1为倾斜式梯形,井筒1呈现下大上小结构,相比圆柱形井筒1成水量更多,可以有效防止淤泥堆积,进水管11处设有粉碎性格栅,可以防止潜水污水泵12堵塞,且在粉碎格栅9的下方设置有一体化泵站进水滤网16,从而可以防止杂质等进入到进水管11内,造成潜水污水泵12堵塞,由于是梯形结构,在重力作用下杜绝了内壁附着杂质和污泥的可能性,所有颗粒状固体全部及时打出泵站,确保整个泵站长期稳定运行,梯形形状的井筒1四周360度受到泥土给其的压力,抵消了大部分井筒1受到的浮力,再结合常规混泥土抗浮底板2的抗浮力,达到双重抗浮效果,污水通过进水管11和粉碎格栅9后进入到潜水污水泵12内经过处理达标后从出水管14排出,通过设置粉碎性格栅,相比传统的提篮格栅,本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进水管11堵塞和一体化泵本体堵塞。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本体和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为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井筒(1)的下方设置有抗浮底板(2),所述井筒(1)内设置有中间检修平台(3),所述井筒(1)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泵检修口(4),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下方的所述井筒(1)内设置有检修楼梯(5),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上设置有污水泵检修盖板(6),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的一侧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口(7),所述粉碎格栅检修口(7)的上表面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所述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9),所述粉碎格栅(9)通过粉碎格栅导轨组件(10)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一体化泵本体设置在所述井筒(1)内,所述井筒(1)的下端设置有潜水污水泵(12),所述潜水污水泵(12)通过水管(13)连接有出水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包括一体化泵本体和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为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井筒(1)的下方设置有抗浮底板(2),所述井筒(1)内设置有中间检修平台(3),所述井筒(1)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泵检修口(4),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下方的所述井筒(1)内设置有检修楼梯(5),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上设置有污水泵检修盖板(6),所述污水泵检修口(4)的一侧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口(7),所述粉碎格栅检修口(7)的上表面设置有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所述粉碎格栅检修盖板(8)的下端设置有粉碎格栅(9),所述粉碎格栅(9)通过粉碎格栅导轨组件(10)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一体化泵本体设置在所述井筒(1)内,所述井筒(1)的下端设置有潜水污水泵(12),所述潜水污水泵(12)通过水管(13)连接有出水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的筒壁向内倾斜的角度为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式带清洁装置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士同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费赛恩流体技术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