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2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包括沿位于箱涵输水侧接缝的缝口开设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槽底设置有U形橡胶止水带,U形橡胶止水带的左、右水平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U形橡胶止水带的U形弯开口朝着箱涵输水侧设置,U形弯内填充有沥青麻丝;位于U形弯远离箱涵输水侧的接缝内填充有第一聚乙烯泡沫板,位于U形弯靠近箱涵输水侧的接缝内依次填充有第二聚乙烯泡沫板、丙乳砂浆;矩形凹槽内填充有丙乳砂浆,丙乳砂浆表面涂刷有水泥基防渗涂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现浇施工或造槽机施工未设后浇带,导致干渠箱涵和配套工程进水池接缝处后止水不易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尤其是涉及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止水通常是设置在永久缝处,包括结构缝、伸缩缝等,用以防止水通过永久缝向结构内部或者背水一侧渗漏。止水材料通常为聚氯乙烯、合成橡胶、不锈钢、天然橡胶和铜等。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将止水带嵌入或搭接于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接缝处,用来阻止干渠箱涵内的水向外流出;上述止水带一般为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嵌入混凝土中的单边宽度一般为120mm~250mm,而水利水电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为50~70mm,使得止水带嵌入混凝土中的宽度大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导致止水带与钢筋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一定矛盾。通常的做法是对钢筋进行内折以达到避让止水带,这种为了避让止水带而对钢筋进行内折的做法,将导致建筑物在结构强度上降低很多,止水效果也不理想,同时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实现止水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及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包括沿位于箱涵输水侧接缝的缝口开设的矩形凹槽,位于所述矩形凹槽的槽底设置有U形橡胶止水带,所述U形橡胶止水带的左、右水平翼板通过粘钢型胶结剂粘接在矩形凹槽的槽底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U形橡胶止水带的U形弯开口朝着所述箱涵输水侧设置,所述U形弯内填充有沥青麻丝;位于U形弯远离箱涵输水侧的所述接缝内填充有第一聚乙烯泡沫板,位于U形弯靠近箱涵输水侧的接缝内依次填充有第二聚乙烯泡沫板、丙乳砂浆;矩形凹槽内填充有丙乳砂浆,所述丙乳砂浆表面涂刷有水泥基防渗涂料层。在所述膨胀螺栓的上端套装有塑料保护套。本技术解决了目前现浇施工或造槽机施工未设后浇带,导致干渠箱涵和配套工程进水池接缝处后止水不易解决的难题。本技术通过封堵所述U形橡胶止水带与原混凝土面的渗水通道,保证了止水效果,同时施工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的接缝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U形橡胶止水带布置于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配套工程进水池1与干渠箱涵2之间接缝3处的止水结构,包括沿位于箱涵2输水侧接缝3的缝口开设的矩形凹槽4,位于矩形凹槽4的槽底设置有U形橡胶止水带5,U形橡胶止水带5的左、右水平翼板5.1、5.2通过粘钢型胶结剂粘接在矩形凹槽4的槽底并通过膨胀螺栓6.1、6.2固定,膨胀螺栓6.1、6.2的上端分别套装有塑料保护套6.3;U形橡胶止水带5的U形弯5.3开口朝着箱涵2输水侧设置,U形弯5.3内填充有沥青麻丝7;位于U形弯5.3远离箱涵2输水侧的接缝3内填充有第一聚乙烯泡沫板8,位于U形弯5.3靠近箱涵2输水侧的接缝3内依次填充有第二聚乙烯泡沫板9、丙乳砂浆10;矩形凹槽4内填充有丙乳砂浆11,丙乳砂浆11表面涂刷有水泥基防渗涂料层。本技术施工时,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止水带的选择:选择带有左、右水平翼板5.1、2.2和U形弯5.3的U形橡胶止水带5;第二步、现浇配套工程进水池1时,在进水池1的进水口与干渠箱涵2出水口相衔接的口沿预留第一L形凹槽,第三步、在干渠箱涵2出水口的口沿抠出与第一L形凹槽形状相同的第二L形凹槽,实现在进水池1进水口与干渠箱涵2出水口接缝3处形成矩形凹槽4,然后将矩形凹槽4的槽底打毛,涂刷界面剂,用改性环氧砂浆补平槽底;第四步、在进水池1进水口与干渠箱涵2出水口接缝3内安装第一聚乙烯泡沫板8,第一聚乙烯泡沫板8的上端延伸至距离矩形凹槽4的槽底一个U形弯5.3的长度,然后将U形橡胶止水带5的U形弯5.3安装在接缝3内,通过粘钢型胶结剂将左、右水平翼板5.1、5.2粘接在矩形凹槽4的槽底,并通过膨胀螺栓6.1、6.2将左、右水平翼板5.1、5.2固定在矩形凹槽4的槽底混凝土内,然后分别在膨胀螺栓6.1、6.2的顶端扣上塑料保护套6.3;第五步、在U形弯5.3内填充沥青麻丝7,然后在U形弯5.3上部的接缝3内安装第二聚乙烯泡沫板9,第二聚乙烯泡沫板9的上端延伸至靠近接缝3的缝口位置,在缝口内填充聚硫密封膏10后,在矩形凹槽4内填充丙乳砂浆11,最后在丙乳砂浆11表面涂刷水泥基防渗涂料;至此,所述后止水施工完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位于箱涵输水侧接缝的缝口开设的矩形凹槽,位于所述矩形凹槽的槽底设置有U形橡胶止水带,所述U形橡胶止水带的左、右水平翼板通过粘钢型胶结剂粘接在矩形凹槽的槽底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U形橡胶止水带的U形弯开口朝着所述箱涵输水侧设置,所述U形弯内填充有沥青麻丝;位于U形弯远离箱涵输水侧的所述接缝内填充有第一聚乙烯泡沫板,位于U形弯靠近箱涵输水侧的接缝内依次填充有第二聚乙烯泡沫板、丙乳砂浆;矩形凹槽内填充有丙乳砂浆,所述丙乳砂浆表面涂刷有水泥基防渗涂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套工程进水池与干渠箱涵之间接缝处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位于箱涵输水侧接缝的缝口开设的矩形凹槽,位于所述矩形凹槽的槽底设置有U形橡胶止水带,所述U形橡胶止水带的左、右水平翼板通过粘钢型胶结剂粘接在矩形凹槽的槽底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U形橡胶止水带的U形弯开口朝着所述箱涵输水侧设置,所述U形弯内填充有沥青麻丝;位于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红昌贾少燕费小霞鞠厚磊尹箭朱明锋杨书统李云光刘科妍郭欣李昊周明迪赵越梁彬彬甄彬斌孟宇夏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