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1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包括外壳体、主体单元和动力单元;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有安装箱,所述外壳体的中间设有安装框,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前侧设有导向斜面;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安装在外壳体的表面;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外壳体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外壳体底部的安装箱内,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单元包含读卡器、显示器、人脸抓拍器和识别主机,本人脸识别闸机,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人脸识别方便,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闸机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闸机
,具体为一种人脸识别闸机。
技术介绍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随着时代的进步,人脸识别技术的闸机开始普及;现有的人脸识别闸机存在如下缺点:1.闸机通道没有明确的指示,识别进入的通道,和打开的通道不一,容易走错,2.现有的闸机通道人脸识别器普遍较高,需要仰脸识别,给一些身高较矮的人造成了不方便,3.闸机的动力系统容易出现故障,4.闸机没有设置放置提示标语的地方,行人容易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人脸识别闸机,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人脸识别方便,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包括外壳体、提示单元、主体单元和动力单元;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有安装箱,所述外壳体的中间设有安装框,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前侧设有导向斜面;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安装在外壳体的表面;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外壳体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外壳体底部的安装箱内,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单元包含读卡器、显示器、人脸抓拍器和识别主机,所述读卡器的底面与外壳体的顶面前侧的导向斜面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固定在外壳体的前侧面中间,所述人脸抓拍器固定在外壳体的顶面前侧,所述识别主机固定在外壳体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侧面,所述读卡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人脸抓拍器的输出端与识别主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识别主机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显示器通过显示箭头或者红叉,来明确闸机通道的入口和禁止通行的提示,防止行人走错,人脸抓拍器设置的高度低,为行人提供了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包含第二直齿、齿条、电机、第一直齿、转轴和开合门,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外壳体中间的安装框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开合门固定在转轴的侧面,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二直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后侧面与外壳体的底部的安装箱的侧面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外壳体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侧面,所述第一直齿和第二直齿与齿条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动力单元的采用齿条与第一直齿和第二直齿啮合的齿传动方式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所述提示单元包含透明亚克力板和放置槽,所述透明亚克力板固定在开合门的侧面,所述透明亚克力板的中间设有放置槽,在放置槽内部放置“小心地滑”、“保管好随身物品”等标语,消除行人的松懈心理,减小安全隐患。进一步的,还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底部侧面,检修门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安装和维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人脸识别闸机,具有以下好处:1、本人脸识别闸机,提供的显示器通过显示箭头或者红叉,来明确闸机通道的入口和禁止通行的提示,防止行人走错,人脸抓拍器设置的高度低,为行人提供了方便;2、本人脸识别闸机,通过提供的动力单元的采用齿条与第一直齿和第二直齿啮合的齿传动方式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在放置槽内部放置“小心地滑”、“保管好随身物品”等标语,消除行人的松懈心理,减小安全隐患;3、本人脸识别闸机,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人脸识别方便,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力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控制器、3主体单元、31读卡器、32显示器、33人脸抓拍器、34识别主机、4动力单元、41第二直齿、42齿条、43电机、44第一直齿、45转轴、46开合门、5提示单元、51透明亚克力板、52放置槽、6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包括外壳体1、提示单元5、主体单元3和动力单元4;外壳体1:外壳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箱,外壳体1的中间设有安装框,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设有导向斜面,还包括检修门6,检修门6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的底部侧面,检修门6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安装和维修;主体单元3:主体单元3安装在外壳体1的表面,主体单元3包含读卡器31、显示器32、人脸抓拍器33和识别主机34,读卡器31的底面与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的导向斜面固定连接,显示器32固定在外壳体1的前侧面中间,人脸抓拍器33固定在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识别主机34固定在外壳体1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侧面,读卡器3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显示器3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人脸抓拍器33的输出端与识别主机34的输入端电连接,识别主机34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显示器32通过显示箭头或者红叉,来明确闸机通道的入口和禁止通行的提示,防止行人走错,人脸抓拍器33设置的高度低,为行人提供了方便;动力单元4:动力单元4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外壳体1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动力单元4包含第二直齿41、齿条42、电机43、第一直齿44、转轴45和开合门46,转轴45的两端与外壳体1中间的安装框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开合门46固定在转轴45的侧面,转轴45的一端与第二直齿41的端部固定连接,齿条42的后侧面与外壳体1的底部的安装箱的侧面的滑槽滑动连接,电机43固定在外壳体1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侧面,第一直齿44和第二直齿41与齿条42啮合,电机43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动力单元4的采用齿条42与第一直齿44和第二直齿41啮合的齿传动方式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提示单元5包含透明亚克力板51和放置槽52,透明亚克力板51固定在开合门46的侧面,透明亚克力板51的中间设有放置槽52,在放置槽52内部放置“小心地滑”、“保管好随身物品”等标语,消除行人的松懈心理,减小安全隐患;其中:还包括控制器2,控制器2固定在外壳体1底部的安装箱内,控制器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在使用时:首先行人通过走向闸机口可以明确看到显示器32的箭头或者红叉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提示单元(5)、主体单元(3)和动力单元(4);/n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箱,所述外壳体(1)的中间设有安装框,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设有导向斜面;/n主体单元(3):所述主体单元(3)安装在外壳体(1)的表面;/n动力单元(4):所述动力单元(4)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外壳体(1)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n其中:还包括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固定在外壳体(1)底部的安装箱内,所述控制器(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提示单元(5)、主体单元(3)和动力单元(4);
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箱,所述外壳体(1)的中间设有安装框,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设有导向斜面;
主体单元(3):所述主体单元(3)安装在外壳体(1)的表面;
动力单元(4):所述动力单元(4)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外壳体(1)的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
其中:还包括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固定在外壳体(1)底部的安装箱内,所述控制器(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3)包含读卡器(31)、显示器(32)、人脸抓拍器(33)和识别主机(34),所述读卡器(31)的底面与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的导向斜面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32)固定在外壳体(1)的前侧面中间,所述人脸抓拍器(33)固定在外壳体(1)的顶面前侧,所述识别主机(34)固定在外壳体(1)底部的安装箱的内部侧面,所述读卡器(3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器(3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人脸抓拍器(33)的输出端与识别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丰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