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08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润滑机构和清洁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间顶端设置有五组轮辊,所述润滑机构共设置有十组,十组所述润滑机构分别处于轮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蓄油块,所述蓄油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蓄油棉,所述第一蓄油棉的底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块;通过设计的安装在轮辊前端和后端的蓄油块、活塞、转轴、第二顶块和压块便于对轮辊与轴心之间进行润滑,防止轮辊在长时间使用后摩擦力增大,从而减低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可在该装置边工作时边自动进行润滑,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纺织面料收集装置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374776U的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自动化用气压推进料盒的复合材料收集装置,其虽然实现了缩短了收料的时间,提升了收料的效率和稳定性,但仍未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上的轮辊在长时间后与轴心的摩擦力增大,导致该装置输送复合材料的效率降低,不能够自动进行润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上的轮辊在长时间后与轴心的摩擦力增大,导致该装置输送复合材料的效率降低,不能够自动进行润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润滑机构和清洁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间顶端设置有五组轮辊,所述润滑机构共设置有十组,十组所述润滑机构分别处于各个所述轮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蓄油块,所述蓄油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蓄油棉,所述第一蓄油棉的底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块,所述第二顶块的顶端中间设置有转轴,且所述蓄油块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蓄油棉。优选的,五组所述轮辊的每两组相邻之间均设置有移动轴,且五组所述轮辊的中间均设置有轴心,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卷布辊,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复合布料。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处于第二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外侧均设置有拨块,两个所述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且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蓄油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端开设有方形开口,且所述空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圆形孔洞。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与固定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块的一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洞,所述转轴贯穿于第二圆形孔洞。优选的,所述清洁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卡柱与限位凹槽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外侧开设有第三圆形孔洞,所述连接柱贯穿于第三圆形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的安装在轮辊前端和后端的蓄油块、活塞、转轴、第二顶块和压块便于对轮辊与轴心之间进行润滑,防止轮辊在长时间使用后摩擦力增大,从而减低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可在该装置边工作时边自动进行润滑,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2、通过设计的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一侧的拨块、支架、清洁杆、连接柱和复位弹簧便于对复合布料的表面进行清洁,防止复合布料的表面沾满灰尘,同时可对清洁杆进行拆卸更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力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架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蓄油块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架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复合布料;4、卷布辊;5、支架;6、轮辊;7、移动轴;8、轴心;9、拨块;10、第一顶块;11、第二顶块;12、转轴;13、活塞;14、蓄油块;15、压块;16、第一蓄油棉;17、连通管;18、第二蓄油棉;19、清洁杆;20、连接柱;21、卡柱;22、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润滑机构和清洁机构,第一支撑架1的中间顶端设置有五组轮辊6,润滑机构共设置有十组,十组润滑机构分别处于轮辊6的前端和后端,润滑机构包括蓄油块14,蓄油块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蓄油棉16,第一蓄油棉16的底端设置有压块15,压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13,活塞1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块11,第二顶块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块10,第二顶块11的顶端中间设置有转轴12,且蓄油块14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17,连通管1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蓄油棉18。为了便于该装置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五组轮辊6的每相邻的两组之间均设置有移动轴7,且五组轮辊6的中间均设置有轴心8,第一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2的顶端设置有卷布辊4,且第一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复合布料3。为了便于清洁复合布料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清洁机构处于第二支撑架2的一侧,清洁机构包括清洁杆19,清洁杆19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支架5,两个支架5的外侧均设置有拨块9,两个拨块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连接柱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21,且连接柱20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22。为了便于挤压第一蓄油棉1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蓄油块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底端开设有方形开口,且空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圆形孔洞。为了便于移动活塞1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活塞13的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凹槽,转轴12的两端与所述固定凹槽固定连接。为了便于转动第二顶块1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顶块1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洞,转轴12贯穿于第二圆形孔洞。为了便于卡合卡柱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清洁杆19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凹槽,卡柱21与限位凹槽卡合连接。为了便于移动连接柱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5的外侧开设有第三圆形孔洞,连接柱20贯穿于第三圆形孔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该装置在使用时,复合布料3会拖动轮辊6进行转动,轮辊6带动蓄油块14、转轴12、活塞13、压块15、第一蓄油棉16、连通管17和第二蓄油棉18进行转动,由于轴心8不进行转动,则轴心8上的第一顶块10也不转动,在第二顶块11转动到与第一顶块10接触时,由于方形开口的存在,第一顶块10会在带动第二顶块11绕转轴12发生轻微的转动,同时第一顶块10会带动第二顶块11进行上移,第二顶块11在转轴12的作用下带动活塞13进行上移,活塞13带动压块15进行上移,压块15使第一蓄油棉16进行压缩,从而第一蓄油棉16中的润滑剂从连通管17流到第二蓄油棉18上,第二蓄油棉18内的润滑剂对轮辊6和轴心8之间进行了很好的润滑,当复合布料3快要进行收卷时,会从清洁杆19的底端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1)、润滑机构和清洁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中间顶端设置有五组轮辊(6),所述润滑机构共设置有十组,十组所述润滑机构分别处于各个所述轮辊(6)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蓄油块(14),所述蓄油块(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蓄油棉(16),所述第一蓄油棉(16)的底端设置有压块(15),所述压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块(11),所述第二顶块(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块(10),所述第二顶块(11)的顶端中间设置有转轴(12),且所述蓄油块(14)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17),所述连通管(1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蓄油棉(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1)、润滑机构和清洁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中间顶端设置有五组轮辊(6),所述润滑机构共设置有十组,十组所述润滑机构分别处于各个所述轮辊(6)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蓄油块(14),所述蓄油块(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蓄油棉(16),所述第一蓄油棉(16)的底端设置有压块(15),所述压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块(11),所述第二顶块(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块(10),所述第二顶块(11)的顶端中间设置有转轴(12),且所述蓄油块(14)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17),所述连通管(1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蓄油棉(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五组所述轮辊(6)的每相邻的两组之间均设置有移动轴(7),且五组所述轮辊(6)的中间均设置有轴心(8),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顶端设置有卷布辊(4),且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复合布料(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处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一侧,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佳和纺织复合面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