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91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坞墙与船舷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坞墙,其另一侧抵靠于所述船舷;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挡板抵靠于所述坞墙;支腿,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支腿插入坞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应用于船舶在干船坞内异位落墩过程,其利用桁架式的支撑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桁架结构简单,制作材料选取的管材、板材在船厂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在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施工工艺性上有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
本技术属于海洋船舶辅助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为提高船厂干船坞利用率,同一干船坞内常常有多艘海洋工程产品同时进行建造,由于各个产品坞期不同,出坞节点无法统一,因此,还在坞内搭载及舾装作业中的产品需要配合其他产品出坞节点临时起浮。同时,干船坞底部划分为极限载荷不同的几个区域,受船厂统筹协调,某些产品会先在极限载荷较小的区域进行主船体搭载,随着上建分段逐步完工及舾装逐步完善,也需要趁其他产品出坞节点,起浮后移动到船坞内极限载荷较大的区域,完成异位落墩,方便后续建造。传统移船方法一般是在船体两舷首尾各绑扎临时带缆,由两侧坞岸上的绞盘带动缆绳从而调整船体的漂浮位置。由于海洋工程船舶尺度通常远小于干船坞的尺寸,船舶一舷常常远离坞岸,带缆定位过程中,这种定位方法存在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的缺陷,同时缆绳容易和坞内其他产品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坞墙与船舷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坞墙,其另一侧抵靠于所述船舷;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挡板抵靠于所述坞墙;支腿,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支腿插入坞底。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框架,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主框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包括朝向坞底方向的底边框、远离坞底方向的顶边框、朝向坞墙方向的第一侧边框,和远离坞墙方向的第二侧边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加强筋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底边框、并沿所述底边框的对角线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一加强筋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顶边框、并沿所述顶边框的对角线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十字交叉结构,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为两个,两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框、并沿所述第一侧边框的两对角线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框、并沿所述第二侧边框的两对角线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腿至少为两个。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应用于船舶在干船坞内异位落墩过程,其利用桁架式的支撑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桁架结构简单,制作材料选取的管材、板材在船厂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在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施工工艺性上有积极作用。同时,坞内布置灵活,可重复利用,通过设计斜向支撑的加强筋,提高工装稳定性,在坞内便于安装拆卸。另外,控制船体落墩过程中在船宽方向的位移,简化落墩过程中的船体定位工艺,提高了落墩作业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图1所示辅助定位工装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1中X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工装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视图;图7为图5中K-K方向的视图;图8为图1中D-D方向的视图;图9为图1中E向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坞墙200-船舷300-辅助定位工装1-主框架2-挡板3-支腿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图1所示辅助定位工装的使用状态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300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该辅助定位工装300包括桁架式支撑组件、挡板2和支腿3,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坞墙100与船舷200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坞墙100,其另一侧抵靠于所述船舷200,通过支撑组件使得船舷200与坞墙100之间隔开适当的距离;挡板2挡板2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坞墙100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挡板2抵靠于所述坞墙100;所述支腿3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支腿3插入坞底,用于实现底部固定,所述支腿至少为两个,以保证支撑稳定性。上述支撑组件只要能够在一定保持坞墙100与船舷200之间的距离即可,例如支撑组件可以为支撑箱、支撑板等形式。为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解决材料成本,该支撑组件优选为框架式结构,即如图4-9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框架1,所述挡板2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朝向所述坞墙100的一侧,所述支腿3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的底部。具体地,所述主框架1为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包括朝向坞底方向的底边框、远离坞底方向的顶边框、朝向坞墙100方向的第一侧边框,和远离坞墙100方向的第二侧边框。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顶面和底面的支撑强度,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4,所述第一加强筋4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加强筋4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底边框、并沿所述底边框的对角线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一加强筋4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顶边框、并沿所述顶边框的对角线方向设置。为了提高侧向的支撑强度,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5,所述第二加强筋5为十字交叉结构,且所述第二加强筋5为两个,两所述第二加强筋5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框、并沿所述第一侧边框的两对角线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二加强筋5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框、并沿所述第二侧边框的两对角线方向设置。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300应用于船舶在干船坞内异位落墩过程,其利用桁架式的支撑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桁架结构简单,制作材料选取的管材、板材在船厂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在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施工工艺性上有积极作用。同时,坞内布置灵活,可重复利用,通过设计斜向支撑的加强筋,提高工装稳定性,在坞内便于安装拆卸。另外,控制船体落墩过程中在船宽方向的位移,简化落墩过程中的船体定位工艺,提高了落墩作业效率。下面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例,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定位工装300的工作过程。饱和潜水支持船建造过程中,主船体搭载阶段位于坞底极限载荷250kN/m及480kN/m区域,无法满足全船搭载重量的载荷要求,需要借助其他产品出坞节点,异位落墩至极限载荷为500kN/m和2500kN/m区域;首先将异位落墩辅助定位工装300安装到位,然后向坞内放水。由于此时仅完成了主船体合拢,需要调整压载以确保船体安全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坞墙与船舷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坞墙,其另一侧抵靠于所述船舷;/n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挡板抵靠于所述坞墙;/n支腿,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支腿插入坞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坞墙与船舷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坞墙,其另一侧抵靠于所述船舷;
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挡板抵靠于所述坞墙;
支腿,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支腿插入坞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框架,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主框架朝向所述坞墙的一侧,所述支腿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包括朝向坞底方向的底边框、远离坞底方向的顶边框、朝向坞墙方向的第一侧边框,和远离坞墙方向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沛方锐黄铖敖志刚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