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9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被配置为可构成车辆中的A柱、B柱或C柱,且于车辆立柱中构造有沿车辆立柱长度方向布置的风道,于车辆立柱上设有构成风道与车辆的座舱内连通的立柱出风单元,并对应于立柱出风单元设有以控制立柱出风单元与座舱内通断的风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通过设置与车辆的座舱内连通的立柱出风单元,可增大向座舱内的送风面积,从而能够加快对座舱内温度的调控;并且设置风门组件不仅可控制该立柱出风单元向座舱内送风与否,同时也可调节该立柱出风单元的出风面积,而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车辆座舱中的送风口主要包括吹脸风口、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其中,座舱内温度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但是,因受整车空间布局的影响,现有的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通常布置于前排,且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小,对座舱内的温度尤其是对于座舱后部的温度调节较慢,容易降低后排乘客的舒适感。即使部分车型在座舱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因顶部出风口的面积较小,其对座舱内温度的调节效果并未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以加快对辆座舱内温度的调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所述车辆立柱被配置为可构成车辆中的A柱、车辆立柱或C柱,且于所述车辆立柱中构造有沿所述车辆立柱长度方向布置的风道,于所述车辆立柱上设有构成所述风道与所述车辆的座舱内连通的立柱出风单元,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立柱(2)被配置为可构成车辆中的A柱(3)、B柱或C柱,且于所述车辆立柱(2)中构造有沿所述车辆立柱(2)长度方向布置的风道,于所述车辆立柱(2)上设有构成所述风道与所述车辆的座舱内连通的立柱出风单元,并对应于所述立柱出风单元设有以控制所述立柱出风单元与所述座舱内通断的风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立柱(2)被配置为可构成车辆中的A柱(3)、B柱或C柱,且于所述车辆立柱(2)中构造有沿所述车辆立柱(2)长度方向布置的风道,于所述车辆立柱(2)上设有构成所述风道与所述车辆的座舱内连通的立柱出风单元,并对应于所述立柱出风单元设有以控制所述立柱出风单元与所述座舱内通断的风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出风单元包括呈矩阵排列的设于所述车辆立柱(2)上的多个出风微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出风微孔(201)罩设于所述车辆立柱(2)上的风门外板,于所述风门外板的内侧滑动设置的风门(6),以及以驱使所述风门(6)滑动的滑动驱动机构;且于所述风门外板和所述风门(6)上分别开设有并排布置的若干出风孔(501),因所述滑动驱动机构的驱使,所述风门(6)与所述风门外板上的所述出风孔(501)对齐或错开,而形成对所述立柱出风单元与所述座舱内之间通断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出风微孔(201)罩设于所述车辆立柱(2)上的风门外板,所述风门外板上构造有开孔(701),并于所述开孔(701)内设有枢转布置的若干叶片,且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与各所述叶片联动布置、以驱使各所述叶片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因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驱使,各所述叶片翻转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孔(701),而形成对所述立柱出风单元与所述座舱内之间通断控制。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然孙聪海吴沛朝范海涛徐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