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74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4
本申请公开了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包括机架、沿机架竖向方向设于机架上的上下升降驱动机构、沿机架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并与上下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的横向连接支架、设于横向连接支架上的喷头模组、设于横向连接支架上并与喷头模组相连接的横向往复驱动机构、设于横向连接支架下侧的前载放板组、设于前载放板组后侧的后载放板组,以及设于前载放板组和后载放板组下侧的纵向往复驱动机构。本申请机通过纵向往复驱动机构驱动前载放板组和后载放板组前后往复移动,实现双工位前后交替工作,继而可达当卸下完成打印工件时,即可由另一载放工位进行下一打印成型操作,从而可大幅度提高3D打印机的稼动率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
本申请涉及3D打印的
,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但是,现有3D打印机都是只有单一载放工位,所以只有当每一打印工件打印完成后才可从载放工位上卸下每一已完成的打印工件,继而降低了设备的稼动率,随之无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对现有的3D打印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包括:机架;上下升降驱动机构,其沿所述机架竖向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上;横向连接支架,其沿所述机架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而上下升降移动;喷头模组,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从动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下升降移动;横向往复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且其与所述喷头模组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模组沿所述横向连接支架横向方向左右移动;前载放板组,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下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所打印出物体;后载放板组,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后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所打印出物体;纵向往复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和所述后载放板组下侧,用于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和所述后载放板组前后往复移动。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喷头模组包括:连接安装座,其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热熔模组,其设于所述连接安装座上,用于热熔打印材料;第一喷头,其设于所述热熔模组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相连通;第二喷头,其设于所述第一喷头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相连通;降温模组,其设于所述第一喷头外侧,用于降温所述第一喷头。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降温模组包括:散热器,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喷头上;降温风扇,其设于所述散热器外侧,用于驱散所述散热器所散发出的热量。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前载放板组和所述后载放板组均包括:下侧连接板,其连接于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上侧;上侧载放板,其设于所述下侧连接板上侧。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上侧载放板上侧面为光滑面。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喷头模组和所述横向往复驱动机构的数量均为2组。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组;连接螺杆,其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上侧,且其与所述升降驱动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连接螺套,其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且其与所述连接螺杆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包括:纵向驱动组,其设于所述机架后下侧;连接轮组,其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前侧;连接传送带,其套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和所述连接轮组上;第一前下连接件,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前下侧,且其与所述连接传送带相连接;第二前下连接件,其设于所述后载放板组前下侧,且其与所述连接传送带相连接;后下接触开关,其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前侧,当第二前下连接件与其接触时,则用于关停所述纵向驱动组驱动所述连接传送带运动;前下接触开关,其设于所述连接轮组后侧,当第一前下连接件与其接触时,则用于关停所述纵向驱动组驱动所述连接传送带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通过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和所述横向连接支架、所述喷头模组及所述横向往复驱动机构相配合以实现自动打印工件,随之通过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和所述后载放板组前后往复移动,实现双工位前后交替工作,继而可达当卸下完成打印工件时,即可由另一载放工位进行下一打印成型操作,从而可大幅度提高3D打印机的稼动率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广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Ⅰ。图4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中所述横向往复驱动机构和所述喷头模组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上的立体图。图5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中所述喷头模组的立体图。图6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中所述喷头模组的分解图。图7是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中所述前载放板组和所述后载放板组及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的局部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7所示,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包括机架1、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横向连接支架3、喷头模组4、横向往复驱动机构5、前载放板组6、后载放板组7、纵向往复驱动机构8。具体的,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沿所述机架1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驱动而上下升降移动。所述喷头模组4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从动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下升降移动。所述横向往复驱动机构5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且其与所述喷头模组4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模组4沿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横向方向左右移动。所述前载放板组6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下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所述后载放板组7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后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8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下侧,用于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前后往复移动。本申请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通过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和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所述喷头模组4及所述横向往复驱动机构5相配合以实现自动打印工件,随之通过所述纵向往复驱动机构8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前后往复移动,实现双工位前后交替工作,继而可达当卸下完成打印工件时,即可由另一载放工位进行下一打印成型操作,从而可大幅度提高3D打印机的稼动率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广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的,所述喷头模组4包括连接安装座41、热熔模组42、第一喷头43、第二喷头44、降温模组45。所述连接安装座41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所述热熔模组42设于所述连接安装座41上,用于热熔打印材料。所述第一喷头43设于所述热熔模组42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42相连通。所述第二喷头44设于所述第一喷头43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42相连通。所述降温模组45设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还包括:/n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其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上;/n横向连接支架(3),其沿所述机架(1)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驱动而上下升降移动;/n喷头模组(4),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从动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下升降移动;/n横向往复驱动机构(5),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且其与所述喷头模组(4)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模组(4)沿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横向方向左右移动;/n前载放板组(6),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下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n后载放板组(7),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后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n纵向往复驱动机构(8),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下侧,用于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前后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还包括:
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其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上;
横向连接支架(3),其沿所述机架(1)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上下升降驱动机构(2)驱动而上下升降移动;
喷头模组(4),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从动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下升降移动;
横向往复驱动机构(5),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且其与所述喷头模组(4)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模组(4)沿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横向方向左右移动;
前载放板组(6),其设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下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
后载放板组(7),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后侧,用于载放所述喷头模组(4)所打印出物体;
纵向往复驱动机构(8),其设于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下侧,用于驱动所述前载放板组(6)和所述后载放板组(7)前后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模组(4)包括:
连接安装座(41),其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支架(3)上;
热熔模组(42),其设于所述连接安装座(41)上,用于热熔打印材料;
第一喷头(43),其设于所述热熔模组(42)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42)相连通;
第二喷头(44),其设于所述第一喷头(43)一侧,并与所述热熔模组(42)相连通;
降温模组(45),其设于所述第一喷头(43)外侧,用于降温所述第一喷头(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载放工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组(45)包括:
散热器(451),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喷头(43)上;
降温风扇(452),其设于所述散热器(451)外侧,用于驱散所述散热器(45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乐达康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