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61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整经机的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前、后导纱辊(2、3)及张力机构,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辊(6)、链条(7)、上、下两链轮(5、9)和传感器(4),所述的前、后导纱辊(2、3)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6)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2、3)的正下方,张力辊(6)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7)上,链条(7)绕制于上、下两链轮(5、9)上,传感器(4)与上链轮(5)或下链轮(9)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测量出经纱的位置偏差量和速度偏差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整经机,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整经机的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属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在经纱整经过程中,常有多个分主单元的传动组成需要对各单元的运行线速度进行控制。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能测量出经纱的位置偏差量和速度偏差量的整经速度测量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包括前、后导纱辊及张力机构,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辊、链条、上、下两链轮和传感器,所述的前、后导纱辊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的正下方,张力辊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上,链条绕制于上、下两链轮上,传感器与上链轮或下链轮相连。当经纱的送纱速度V1与牵引速度V2不相等时,则张力辊将带动链条作向上(V2>V1)或向下(V>V2)运动,由于链条与链轮相连,链轮与传感器相连,从而带动传感器作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传感器输出控制所需的测量数据,由传感器的当前数据绝对值提供张力辊的位置,由传感器数据的变化率可知V1与V2的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经速度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整经速度测量机构,主要由导纱辊2、3及张力机构组成。所述的张力机构由张力辊6、链条7、上、下两链轮5、9和传感器4组成。所述的前、后导纱辊2、3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6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2、3的正下方,张力辊6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7上,链条7绕制于上、下两链轮5、9上,传感器4与上链轮5或下链轮9(图中为上链轮5)相连。经纱1分别绕过导纱辊2、张力辊6和导纱辊3,张力辊6自由压在经纱1上。所述的传感器4可采用旋转电位器或旋转编码器。权利要求1.一种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后导纱辊(2、3)及张力机构,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辊(6)、链条(7)、上、下两链轮(5、9)和传感器(4),所述的前、后导纱辊(2、3)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6)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2、3)的正下方,张力辊(6)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7)上,链条(7)绕制于上、下两链轮(5、9)上,传感器(4)与上链轮(5)或下链轮(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4)为旋转电位器或旋转编码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整经机的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属纺织机械
它包括前、后导纱辊(2、3)及张力机构,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辊(6)、链条(7)、上、下两链轮(5、9)和传感器(4),所述的前、后导纱辊(2、3)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6)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2、3)的正下方,张力辊(6)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7)上,链条(7)绕制于上、下两链轮(5、9)上,传感器(4)与上链轮(5)或下链轮(9)相连。本技术能测量出经纱的位置偏差量和速度偏差量。文档编号G01D5/00GK2859460SQ200620068878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树元, 韦孝申 申请人:江阴市第四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经速度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后导纱辊(2、3)及张力机构,所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辊(6)、链条(7)、上、下两链轮(5、9)和传感器(4),所述的前、后导纱辊(2、3)纵向平排放置,张力辊(6)纵向设置于前、后导纱辊(2、3)的正下方,张力辊(6)一端固定连接于链条(7)上,链条(7)绕制于上、下两链轮(5、9)上,传感器(4)与上链轮(5)或下链轮(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元韦孝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第四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